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传统舞蹈保护实践与反思
——以陆丰市甲子英歌、东海钱鼓舞、滚地金龙保护工作为例

2020-11-30 14:41:11王广湖
非遗传承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陆丰市陆丰甲子

王广湖

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非遗”)视角下的传统舞蹈通常以习俗舞蹈为主,分为生活习俗舞蹈、礼仪习俗舞蹈、节日习俗舞蹈和信仰习俗舞蹈等。这些舞蹈产生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与日常生活中的劳动生产、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社会交往、民间信仰息息相关。因此,各地在漫长历史中形成的传统舞蹈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与形式,能够传递出地方文化的多元面向。传统舞蹈与地方生态环境、民众生产方式、地域文化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各地对传统舞蹈的保护不仅应该关注舞蹈本体中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更应将其置于宏观的文化生态背景中加以整体性的保护与规划。整体性保护手段是一种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保护,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推进,整体性保护的理念得到进一步施行,这也是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本文以广东省陆丰市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中传统舞蹈类项目的具体保护工作为切入点,探讨传统舞蹈类项目保护工作如何通过建设名录体系、进校园以及高校传承的有效机制,增强实践和传承活力,以期更好地反思和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行之有效的保护与传承之道。

一、陆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舞蹈项目发展现状

陆丰地处广东省东南部碣石湾畔,位于东经115.25°—116.13°、北纬22.45°—23.09°,南邻南海,介于深圳和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全市陆地总面积1687.7 平方千米,下辖23 个镇(场、区),2019 年总人口191 万人。陆丰是一座因海而生、傍海而兴的历史文化名城。秦统一岭南置三郡后,作为南越族一支的溪洞俚人就在这里过着刀耕火种的游垦生活,开创了当地的土著文化。现在陆丰的“西畲”“北畲”“葫芦畲”“大溪畲”等地名以及在民间保留和传承的某种图腾、民俗、歌谣等,就有土著文化的遗风。陆丰于唐武德五年(622 年)置县,后并入海丰县,1995年至今,为汕尾市代管县级市。①数据来源于陆丰市人民政府网:http://www.lufengshi.gov.cn/swlufeng/zjlf/sqgm/content/post_190860.html。值得一提的是,陆丰的海防位置十分重要,早在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 年)就设卫建城,为全国36 个卫之一,与著名的天津卫、威海卫等齐名。明清两朝,碣石卫实行军屯制度,人口的大量集聚使得南迁的移民文化和本土文化在融合和变迁中产生了丰富的民间艺术形式。

陆丰大安镇南溪村的滚地金龙,起源于福建漳州迁徙到南溪村的黄氏光昭公一支所带来的《滚地金龙演史传》传本,黄氏在南溪村繁衍至十七代,并将滚地金龙传承了下来,又由金龙艺师、传统武术师传到陆丰潭西镇深沟村,大安镇的安博、下安联、顶潭、安塘村,西南镇的两军、下村,陆丰城东镇的上神山村等地。这一以家族传承为起源的民俗舞蹈套路动作丰富、技巧多样、技艺兼备,由龙头、龙身、龙尾三个部分组合而成,演出时一人舞龙头,一人舞龙尾,分为开场见礼、打围训洞、游谭戏水、伸筋洗麟、伏蛰闻雷、迎雷起舞、驾云飞腾、收场还礼八个套路动作。配以汕尾地区的正字戏牌子大锣鼓的伴奏,表演龙飞腾、戏水、沉思、奋进等动作,表演时附近村落的村民云集,热闹非凡。滚地金龙的龙头、龙身彩扎反映出当地传统技艺特色,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音乐伴奏则体现了地方戏剧和潮州音乐的特色。从这一传统舞蹈可以管窥陆丰地区传统技艺、美术、戏剧、音乐、民俗等特质及内在联系。又如源于福建的东海钱鼓舞,以歌舞结合为表现形式,又称“踏钱鼓”。钱鼓舞表演时原由十一二岁的男女童各一配合演出,一人手持钱鼓,一人持竹板。有108 套舞蹈动作组合,其中“抛钱鼓”和“转鼓”极具技巧与特色。陆丰地区每年秋收后的农闲时间,都会由各村老人在祠堂前或晒谷场组织“闹春”表演的培训演练,这一地区有“钱鼓来入厝,家里要大富”的俗语流传,可见钱鼓舞在该地区的盛行与民俗事项联系之紧密。甲子镇的英歌则是民间传统节目,流传至今三百余年。英歌集舞蹈、武术、戏剧为一体,以艺人双手持木槌,通过排列组合不同的步伐进行表演,塑造梁山泊众英雄形象,整体表演风格刚强、威武。英歌具有浓厚的民间基础,每逢岁时节庆、各类庆典,当地居民都要邀请英歌队助阵表演。

陆丰传统舞蹈多以家族传承为主,近年来随着各类展演和传播,其实践和传承范围有所扩展,特别是纳入非遗名录体系后,很多传统舞蹈获得对外展示的机会,甚至屡屡荣获各项民间文艺奖项,如滚地金龙2002 年参加广东省首届民间艺术表演大赛荣获金奖,2011 年参加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暨民间艺术表演奖(舞龙)荣获金奖、山花奖;甲子英歌2010 年参加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暨第九届中国方冈文化艺术节暨“山花奖”民间广场歌舞大赛荣获金奖。这些对外展览展示机会与荣誉的增加,使传承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有所提高,为整个社区的村民带来了文化自信,也因而各村落有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自觉,老一辈人承担组织者的角色,青壮年则积极参与到项目实践中。

二、传统舞蹈的多元传承图景

近年来,在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框架下,陆丰当地传统舞蹈呈现出多元的传承路径,建立了四级名录体系及传承基地,通过校—队合作的模式促进了“非遗进校园”,并借助高校专业机构力量,从理论研究和展示展演等方面为传统舞蹈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传承和发展动力。

(一)普查与名录体系建设

自2005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名录体系,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开始,我国开启了非遗名录建设的探索之路。名录建设是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然而名录建设本身并不是这项工作的起点,普查、记录与整理是奠定名录建设基础的重要筹备工作。陆丰地区对传统舞蹈所开展的保护工作较早,早在1953 年,东海镇钱鼓舞就被文艺工作者挖掘整理,先后有华南歌舞团、汉口海军文工团、湖南省歌舞团等单位前来向民间艺人学习。20 世纪80 年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详尽收录了钱鼓舞的历史情况、音乐、造型、服饰、道具、动作、套路以及传承艺人情况。这些整理与记录为东海钱鼓舞于2006 年被列入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后续舞蹈专业从业者提供了大量原始素材,以进行研究或创编工作。

自2006 年开始,经过十余年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和深化,陆丰市的传统舞蹈在非遗名录建设中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四级体系:列入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传统舞蹈有龙舞(滚地金龙)、英歌(甲子英歌);列入广东省省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有狮舞(碣石五色狮)、东海钱鼓舞;列入市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有碣石鲤鱼灯、大安八兽、湖东旱龙船、南塘踩高跷、甲子大狮舞;列入县级代表性名录的有陆丰麒麟舞、湖东狮舞、潭西金狮舞、八万火麒麟、独角麒麟,四级名录体系共计15 项代表性项目。①数据来源于陆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内部资料。这些项目目前均有完备的普查资料、基础档案,以及部分数字化成果。在项目实际保护工作的开展中,也逐渐形成氛围浓烈、全民共享,具有实践和传承活力的局面。这一体系的建立得益于各历史时期文化部门、从事民间文化艺术和非遗保护的工作者以及舞蹈、民俗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是一个长期累积的工作成果。

(二)非遗进校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明确提出,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来进行传承,是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措施之一。2011 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四条提出:“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文化部和教育部着手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非遗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培育文化自信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2014 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针对各年龄段的中小学生如何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做出了部署,并大力提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落脚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随着传承人的脚步走进了校园和课堂。

校园传承是传统舞蹈类项目的重要阵地。陆丰地区民俗氛围浓厚,很多传统舞蹈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民众在日常生活和岁时节庆中耳熟能详,有着强烈的文化认同感。甲子英歌舞、东海钱鼓舞、滚地金龙等项目的传承群体和项目保护单位每年均进行定期的非遗进校园活动。校园成为很多传统舞蹈得以展演、实践以及传承的阵地。2020 年,陆丰市文化馆为了推动甲子英歌的校园培训工作,举行了“甲子英歌舞”进校园培训工作协商会议,汕尾市文化馆、陆丰市文化馆与陆丰市甲子中学组成“结对子、种文化”的关系,通过这一合作机制的保障,提出了《关于在陆丰市甲子中学开展甲子英歌舞培训工作方案》,由甲子中学和甲子元高英歌舞队共同制订了可操作的实施计划。甲子英歌舞动作灵活夸张,活动时对体力的消耗较大,青少年有着天然的优势,在潮汕地区,不少学校逐步创建了校园英歌队。一期培训周期为一年,时间为每周日(寒暑假不休);英歌队主要在甲子中学初一、高一年级招生,以自愿报名为原则,男、女学生均可报名参加培训,人数不限。甲子英歌的校—队合作的模式简单、清晰,可操作性较强。这使参与的学生投入到英歌的实践和传承中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英歌队的传承梯级,又在学校中提供了了解和展示地方传统文化的窗口,有利于当地民众形成自发的文化认同感。

(三)专业教育与展演助力传承

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如果说非遗纳入幼儿园、中小学教育体系所注重的是知识普及和传播方面的效力,高职教育和研究机构中的传统舞蹈教学则为传统舞蹈的传承提供了学术动力。陆丰钱鼓舞的高校传承与研究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20 世纪50 年代开始,钱鼓舞作为岭南地区具有特色的汉族舞蹈,多次参加广东省组织的文艺汇演,进入专业舞蹈院校和机构的视野。华南歌舞团派演员到陆丰学习,改编为“绣花舞”,并被收录于电影《彩蝶飞舞》,及至近年来各专业院校以钱鼓舞为素材的新创《花好月圆》《钱鼓印象》等。如甲子英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林炳光于2019 年3 月被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聘任为校外特聘专家,同时在学院进行英歌的各项基本动作传授,并参与舞蹈的理论研究和交流,得到校方的大力支持和肯定。专业机构和高校专业院系的力量在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作用日渐凸显,华南师范大学自2006 年开始,在研究生教育中加入了岭南舞蹈文化研究的培养方向,并于2012 年设立“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研究与教学”方向。该系王晓兵于2009 年赴陆丰对钱鼓舞开展田野调查,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并对钱鼓舞特色进行进一步的学术挖掘,发表了《钱鼓舞的舞蹈形态变迁与当代传承》《探析广东钱鼓舞的社会功能》等专文论述。王海英带领舞蹈系研究生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与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二代”等直接从事传统舞蹈实践和教学的传承人深入交流,对英歌舞和钱鼓舞都有深入研究,并以此为素材进行了创编,以高校的专业力量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2018 年华南师范大学承办的“非遗舞蹈进校园”舞蹈教学课展示暨论坛提出了“引领、协同、共创——非遗舞蹈进校园传承体系构建”。这些机构与高校使陆丰的传统舞蹈得到了深入的学术关注与传播,一些舞蹈专业的研究生也因此专赴陆丰进行实地调研,并邀请钱鼓舞、英歌舞等项目传承人进行实地示范教学。专业机构和人员对陆丰舞蹈的关注从舞蹈本体扩展到了更大范围的民俗文化内涵,这是近几年在非遗保护框架中的重要变化,未来陆丰传统舞蹈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将会与这些专业机构共同探索更多的合作模式,最终目的是实现非遗项目在本地文化生态的良性传承与发展。

三、经验与反思

陆丰市对传统舞蹈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在名录建设、非遗进校园以及高校专业研究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然而以下三个方面仍然是未来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重视传承队伍的梯队建设

非遗保护工作的核心在于实践和传承,因此传承队伍的梯队建设是持续性保护的工作重点。目前陆丰市传统舞蹈中,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趋势明显,青壮年传承队伍单薄,对项目整体文化内涵的认知还有提升的空间。传承人梯队的建设有赖于民众的支持,如何吸引青壮年主动参与,如何利用好非遗进校园的重要传承阵地,使这些在现代社会已经发生功能转变的传统舞蹈能够发挥当代价值,这是在实践和传承中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二)理论研究反哺保护工作

对传统舞蹈进行艺术创作或改革创新,离不开项目本体这一“沃土”。建立在原生态环境中,存续和发展状况良好的传统舞蹈,有着内在的生命力。以钱鼓舞为例,这一项目在20 世纪50 年代初期就受到国家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并曾多次参与省级、国家级的汇报演出,华南歌舞团、东方歌舞团等专业舞蹈院系均对钱鼓舞进行了学习与创编。然而在20 世纪80 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民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迁,随着老艺人的逝去,民俗活动日渐式微,项目整体的传承状况不容乐观。尽管钱鼓舞成为专业机构或高校创编民族舞蹈的素材,但是原生态的传统舞蹈形态却难以从中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动力,这是值得深思的现象。

(三)亟须整体性保护规划

随着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化,整体性保护成为当下保护工作的重要指导思路。陆丰的传统舞蹈已经具备相对完善的名录体系,拥有一定数量的传承人群体。在应对城市化发展、价值观变迁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好这一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将陆丰整体的文化资源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良好政策环境下发挥当代价值,创造更符合时代精神的文化活动,体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未来几年陆丰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挑战。

四、小结

传统舞蹈类项目的整体性保护对这些舞蹈赖以生存的生态和民俗环境保护的依赖性较强,对保护单位的管理和规划能力要求较高,这是项目保护单位和文化主管部门共同面对的巨大挑战。要从实际出发,深入调研传统舞蹈的生存环境以及传承人的状况,一方面,应该从内部调动起传承群体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日常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自发形成有实践能力的传承梯级队伍;另一方面,善于利用专业机构和研究者的力量,与高校、社会文艺团体紧密合作,在研究、数字化记录、展演和创编方面深耕细作,增强传统舞蹈的生命力,使其在当地的文化生态中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陆丰市陆丰甲子
明 文震孟 行书甲子除夕诗卷
中国书法(2023年7期)2023-09-14 09:59:45
海上特高含水期油田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及应用*——以陆丰油田海陆过渡相A油藏为例
沈鹏《迎戊戌双甲子》
中华诗词(2018年3期)2018-08-01 06:40:42
广东陆丰市番茄高产种植技术
《梦溪笔谈》“甲子纳音”构造方法的数学分析
天下责任与先秦诸子学说的内在差异
古代文明(2016年2期)2016-10-21 19:21:50
陆丰市老促会回访烈士后裔
源流(2016年5期)2016-05-14 05:03:51
陆丰
源流(2016年2期)2016-04-09 06:40:25
陈 楚 洁 (陆丰市)
源流(2016年1期)2016-02-05 07: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