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培松
广东金融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
梁启超先生在所著的《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曾经写道:“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责任,不在于他人,而在于当前的青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大学生作为改革开放事业的接班人,是承担参与和推动改革向“深水区”迈进的重要力量。而且大学生在政治参与过程中水平的高低,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项事业的改革和深度发展起到直接影响。为有效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充分将科学发展观有效落实。必须调动大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的主动性,让大学生与社会之间进行和谐发展。《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为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就必须调动广大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将其扩大到学生和青少年,以此为社会公平提供保障。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广东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进行研究,了解其所具有的特点,掌握其变化的规律,总结其发展的理论,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各项事业打下基础。
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化的重要依据。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新时期背景下,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进行研究,也有助于促进全社会整体政治创意水平的提高。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探索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够极大程度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围进行拓宽。而且,研究大学生政治参与是一种理论创新的研究与探索。一方面有助于研究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进程。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首先与社会进行政治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要使大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认知和政治行为,以及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要加大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理论研究力度。通过理论研究,使正确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态度在政治参与中内化为政治行动。另外一方面有助于政治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
本文研究的实践意义:这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形成。大学阶段作为大学生以完全行为能力主体进入社会前的重要阶段,通过促进大学生政治意识的形成,能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另外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整体政治素质的提高。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其中重点强调了教育要“德育为先”。这与学生的政治素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治素质作为大学生各项素质中的最重要一环,决定了大学生的发展方向,是引导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不断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确立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远大志向。第三方面,有利于帮助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离不开各组成部分的贡献。大学生政治参与氛围的营造,使更多大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良好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行为的养成,使大学生和公民能通过合法的渠道有序参与到正常的政治活动中,扩大了政治活动的参与面,有利于政府的决策和社会矛盾的解决。
在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理论发展方面,西方国家的学者从20世纪60年代始就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多方面的探索,主要代表人物有:K·多伊奇、道格拉斯、亨廷顿等。主要对政治参与类型、政治参与价值、政治参与态度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方法多采用抽样调查法。跨国、跨地区研究成果较多。通过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视角,对不同政治时期、不同政治环境提出一些对政治参与发展趋势的看法。国外的研究主要从西方议会制政治体制和政治环境来调动学生,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政治参与意识进行培养。如:美国总统奥巴马竞选过程中网络化拉选票新模式的政治氛围对提高青年政治参与热情的影响,民主观念的历史传承以及社区活动对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的培养及影响等。
国内学者研究大学生政治参与主要集中于政治参与过程中政治行为和政治认知。从宏观角度研究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成果较多,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政治参与概念的界定、影响因素的分析等方面。首先,是对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发展状态的不同评价。多数学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处于“政治冷淡”的状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近万名青年学生的调查资料显示相当比例的调查对象对国内外政治大事不予重视或者选举中十分消极,虽然现在大学生热衷参与志愿者等活动,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校共青团的倡导和学校规定的一定志愿服务时长的约束性行为。持相反观点的少数学者认为:目前大学生政治参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校园内以各级团委和学生会的指导下,各种社团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给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前提供了很好的政治参与模拟场景。其次,从对大学生群体政治参与的不同类型、不同时期方面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五·四”运动中的为社会整体利益而进行的有组织的参与,具有政治浪漫主义色彩;改革开放以来形成过分追求政治利益和个体发展,把政治参与作为自身利益表达的重要形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功利主义色彩。再次,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激励机制、动力机制及功能方面的研究。信念型中,很多大学生为了某种信念和理想,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服务型中,很多大学生是受政治动员下的被动型参与动机。分配型大学生政治参与,即出于利益动机的政治参与。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很多学者充分对互联网背景下,对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进行探究。
根据政治学中政治参与的理论以及现有的文献阅读基础,设计调查问卷,围绕现代大学生政治活动的参与程度、掌握政治情况的程度、参与政治的态度等三个主要方面来进行问题设计和调查。同时,对促进大学生政治参与水平和质量提高的方法进行研究,以及培养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途径。
本论文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主义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法。本文既注重理论研究,并试图在相关理论研究指导下,结合地区实际与时代特色,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文献研究法以国内外与大学生及公民政治参与的文献为主要理论材料,以前人的一些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作为参考。利用互联网上各项统计数据等参考资料作为佐证,力求有所创新。
问卷调查法,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情况。在问卷调查中着重针对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在问题设置上以选择题为主,不设置导向性问题,力求调查结果反映问题准确。由于经费及人力所限,抽样数目有限,但仍能基本准确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状况,为分析影响政治参与的因素及为改善政治参与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障。
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在中国建立,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巨大发展。与此同时,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积极性也在不断提升,很多大学生在经过一系列的理性思考后,意识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迈向新台阶的正确道路。大学生开始对国家政治有更多的正确认识,并在政治参与中按照规范,依法有序地参与政治活动。
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实践面临的形式十分复杂,而且参与的方式也出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大学生的政治认识比较肤浅,不同层次的政治参与热情有所分化;政治参与的意识得到一定改善,但政治参与行为与政治参与意识存在一定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