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学视域下浅析珠海市南门村的宗族文化

2020-11-30 05:09周雪琛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侨园 2020年9期
关键词:南门宗族古村

文 周雪琛(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最近几年,保护传统村落越来越引起相关政府及学者的关注。本文以南门村为例,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尝试“以人为本”的保护方式,探讨宗族文化在古村落保护中的重要意义,以期避免传统村落在发展与保护中,出现“空心化”现象,期望传统村落能既能守住传统文化价值,又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成为同时兼有现代化特色的村庄。

传统村落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历史信息,也具有文化内涵。传统村落就是某个特定区域的历史文化“活化石”。

一、研究传统村落的意义

传统村落的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祠堂文化、家居文化都包含在当地的一砖一瓦之间,可以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气质。与古典文献和出土的古代历史资料相比,古村落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信息更为活跃,它是民族和民族文明发展的“见证者”。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义绝不在于仅仅是保护老旧民居的本来样貌,而是要保护这个地方传统文化的根。

二、南门村概述

南门村名的来历,始于六百多年前的“赵族”,即宋朝的魏王一脉。据“赵家谱”记载,南门村的赵族人是第八代孙赵怿夫,即宋太祖之弟的后裔,如今,大多数南门村的居民姓赵,为皇室后裔,为宋朝皇族赵氏的一脉分支。经过600 多年的历史演变,发展形成了如今一个古老的村庄,包括菉猗堂古建筑群、接霞庄古村、毓秀古村等。整个村落自成一体,有着独特的生活特征。古村落融合了古老的祠堂、古老的村庄和皇家文化。

在南门村走一走,时不时就会看到古代皇室的踪迹。在接霞庄中,街道的尽头有一块木牌,上书“奉天诰命碑”。“奉天诰命”是皇帝赐予功臣的圣旨,这块“奉天诰命碑”就是功臣逝世后皇帝诰受的。据接霞庄老人介绍,碑文刻于同治元年,庄内先后有4 人获得此碑,其中3 块保留较为完整。虽然“奉天诰命碑”四周繁华落尽,却仍然难掩墓主身份的尊贵,向后人彰显着赵氏家族的名声和德望。

三、文献综述

(一)文化生态学理论述评

文化,是人类在生存与发展中渐渐形成的智慧结晶,是社会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生态学,原本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后来其研究主体从生物界发展到了人类社会,并引入了系统论概念,被人类学家应用于对文化的研究,成为西方人类学的派别之一。

文化生态学是一门出现于20 世纪中期的跨学科理论,是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文化生态学的创始人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斯图尔特,他用生态学的理论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后来,R.Netin、R.拉帕波特、萨林斯等学者对该学科进行了深化,并将其应用于区域文化生态学、物质文化生态学和后现代文化生态学。在上世纪80 年代,文化生态学呈现出跨学科、多领域、多国合作发展的趋势。

目前,据国内学术研究和国外主要研究成果显示,文化生态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涉及文化人类学,即主要研究文化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研究,即研究文化的具体形式之间的关系。

(二)宗族文化

中国人对姓氏的重视独一无二。姓氏对每个人来说是一种身份的标识,它记录着“我是从哪里来的”“我和谁是一个群体的”等信息。姓氏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区分血缘群体。这种对姓氏的重视,其实就是对宗族、对血缘的认同,这是中华文化能够延续几千年的一个重要原因。曾经有学者这样区分美国、中国和印度,这三个国家(民族)的标志分别是:中国是宗族,印度是种姓、美国是俱乐部。

宗族有三个标志:祠堂、祭祖和族谱。祠堂是宗族组织化的重要标志,对祠堂管理者来说,他必须是一个既有影响力又有号召力的人。祭祖有三种形式:家祭、墓祭和祠祭,其中以祠祭级别最高。族谱是记载一个家族乃至宗族历史的载体。

四、对古村落保护的建议

在走访南门村时发现村民已大多外出打工或搬迁,村里已经有“空心化”趋势。古村的保护与发展,不能脱离其历史文化传统,要充分利用古村现有的社会、民俗与人文因素,尤其是传统社会的整合与运行机制。笔者认为,宗族及宗族文化是古村保护的积极力量,是重要的社会资源,也是古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古村落中宗族文化的保护框架,应从延续宗族文化脉络和满足现实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保护南门古村的风貌特色,突出本土风情,彰显古村活力,实现历史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猜你喜欢
南门宗族古村
《古村小巷》
魏晋南北朝宗族體制與家庭文化建設
古村新景
古村之晨
古村——大芦
南门小巷
一双特别的鞋子
做生肖鸡
紧张的亲子手工课
代际分化与“俱乐部式宗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