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亦铭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101
柏拉图在分析雅典城邦政治时以正义为出发点,为了阐明正义的国家和城邦是何种模样,他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和谐城邦,并且在他看来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的根本便是其是否是公平正义的。以正义为核心的政治法律制度能够稳定社会秩序,否则只会带来社会整体的无序和混乱。柏拉图所建构的理想城邦是一个简单有序、和谐繁荣的整体,但该种理想城邦会在实践的发展变化下不断变化,在城邦历经原始阶段、发展阶段到繁荣阶段时,必然会产生以利益分配为中心的矛盾与纠纷,因此战争将会伴随矛盾的异化而出现,这些都是源于对权力和财富的贪欲。故柏拉图认为产生非正义的根本原因是贪婪和欲望,城邦的法律及政治制度亦会由于统治者的贪欲而异化,最终演变为不正义的法律。要实现社会的有序和谐必须要有正义的法律来调整,即法律最深厚的道德基石是正义。
不仅如此,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为其探讨法哲学和道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尽管其将正义作为理论核心,但柏拉图的法治理念与体系在根本上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迎合奴隶制城邦中统治集团的客观需求。故此种正义观、和谐观被当时的大多数城邦国家统治者、决策者所认同和接受,因此其法律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仍需进行讨论和探究。
柏拉图的法律思想虽给古希腊、罗马法带来深刻的影响,但是其法律思想的局限性仍值得深入思考,针对柏拉图法律思想的解读是探究其局限性的逻辑起点和重要基础。
柏拉图曾多次前往遥远的西西里,欲通过“哲学王”的治理方式帮助叙拉古国王进行政治法律体制的改革,但结果却是被软禁在御花园中一年之久。柏拉图政治理想的失意促使其自身重新反思总结,并写下了《法律篇》,在该文中他主张通过良好的法律制度来管理城邦,且法治是最为适合的统治模式,其中记录了来自雅典、斯巴达、克里特的三位老人关于法律的讨论。良法在柏拉图看来仅是一种理想,但这种理想为城邦中的规则制定者提供了予以借鉴和参照的模板。
《法律篇》中探讨了很多现实问题,且每个问题都贯穿着辩证法的逻辑与智慧,在阐释法律的含义时,他做出了很多精妙的比喻,如“法律是以黄金为材质的绳索,是音乐的和声,是酒宴的独醒者,是不会晕船的船长”等等,这些比喻是他在描述法律的众多特征和本质时所凝练而出。
柏拉图一方面在理论思考上达到了心无旁骛的境界,另一方面又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其政治法律思想博大而深邃,但在晚年出现了较大的转变,基本上摒弃了早年的哲学王理想。
一是对精英治国的权威予以否定。他认为城邦中的精英在得到了无限的权力后就存在成为暴君的可能,此时他们的身体和灵魂都将膨胀起来。故应当将权力限制在更合理的比例和限度内,实现分权制衡。在《理想国》中,他主张“哲学王”模式的精英之治,否定法律的积极作用;其所著的《政治家》对法治予以高度肯定;在晚年撰写的《法律篇》中,虽然仍坚持“哲学王”模式是最佳治理方案,但深切知晓现实中难以实现,转而寻求法治,即由法律来管理城邦。
二是否定了用“道德完善之人”来实现善治的可能。柏拉图认为能够较快完善其道德的人极为稀少,且难以寻觅。他认为仅有法律能够将善德与丑恶划分界限,如金质的绳索拴住“性本恶”的人性,意即法律拥有保持人性向善的力量。
第一,柏拉图的法律思想为古希腊、罗马法的发展完善提供基础。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政治法律学说全面继承并予以发展,萨拜因说:“亚里士多德一开始接受的就是《法律篇》的观点。”罗马法和古希腊自然法理念中大部分精神来源于柏拉图的理论体系。梅因曾强调“罗马法是在吸收过滤希腊形而上学的基础上达到准确精密的。”这表明柏拉图法律学说为人类迈向法治的道路奠定了上千年的思想基础。
第二,柏拉图的正义论对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波普尔说“西方思想不是柏拉图哲学的就是反柏拉图哲学的,但是很少是非柏拉图哲学的。”柏拉图思想的身影在黑格尔的国家哲学、格林的当代社群主义政治哲学中都能看到。“哲学王”理念作为知识与权力相结合的精英主义政治治理思路,深刻影响当代各国的专家治国和权力配置体系。
柏拉图的法律思想及其主张的制度构建模式根本上是为国家统治集团服务的。如我们所熟知的和谐、正义基本原则,正是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以等级制为基本前提,在客观上虽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但是其法律思想的局限性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柏拉图的法律思想忽视了实践的作用。苏格拉底所开创的目的论伦理思想被柏拉图所发展,但是这种发展过于重视思辨的理性。该漏洞又在斯多亚学派那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如斯多亚学派认为知识是源于对事物的理性感知,传播知识就是在掌握拥有知识基础上分享思辨的理性,应当将理性融入每个人生活的点滴中,使其逐渐转化为个人的能力,通过个人行为能力来争取属于自己的各项权利,该学派更多地关注日常生活实践所体现的人的理性问题。柏拉图对该思想的发展是以城邦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为基点,将每个个体与城邦相统一,以城邦集体和谐、稳定为主要目标。但是高估了思辩的理性,如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审视,这种发展背离了实践检验真理的路径,忽视了实践的重要作用,在肯定其理论重大发展的同时,也要尖锐的指出其把思辨与理性摆在高于生活与实践的位置,实际上偏离了苏格拉底的方向。
其二,柏拉图法律思想具有城邦的历史局限性。雅典借助希波战争的胜利,由奴隶制城邦摇身一变成为拥有众多附属国的帝国,之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上层建筑如奴隶制的城邦治理体制就无法与之经济基础相适应,在缺乏适配社会经济水平的制度前提下,雅典便在日益显现的社会矛盾冲突下逐渐衰落,在短暂繁荣之后逆历史潮流而去。因此柏拉图在思考希腊的衰落原因时,未深刻反思政治制度本身,未认识到社会矛盾激化和雅典城邦衰落的根本原因,即经济层面原因。他曾高度肯定人在历史大变革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创设了正义论与和谐论的伟大思想结晶,又从城邦正义来探求城邦腐败的原因,对全人类来说这是重要的思想进步之推动力。但是其未能从社会经济层面来论证剖析城邦衰落原因,不仅是这位伟大思想家的局限,也是时代的局限性。
柏拉图是古希腊的一座丰碑,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食粮,至今滋养着西方文化,同时对当今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身处的特殊时代背景,赋予其思想的历史局限性,忽略了城邦经济和生产力水平发展因素,未提出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和治理体系,使得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略显粗糙乃至不完备。但柏拉图的思想不会因该局限性而失去其应有的光彩,他理性的法哲学思想仍然值得去学习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