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跃育赵梓溢汪李玲
(1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兰州730070;2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广元628017;3苏州大学教育学院,苏州215123)
郝耀东(1891—1969),字照初,汉族,1891年出生于西安长安县。他早年先后就读于西安咸宁高等小学堂、西安府实业中学。在西安府实业中学读书时,是语文老师李元鼎的得意门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实业中学停办,郝耀东跟随老师李元鼎到秦陇复汉军都督府,担任都督府译电员,负责各地革命电讯的翻译工作。此时,尽管郝耀东在担任译电员的工作,但他还是很想继续求学。于是在征得上级领导的同意后,他晚上翻译电报,白天到三秦公学内附设的留学预备科上学。1913年,郝耀东考取陕西省西洋留学生,而后因留学生派出计划发生变更,他失去出国留学的机会。为了能够继续深造,郝耀东先于1914年考入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预科,从中国公学毕业后,又于1916年秋季考入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前身)法科。在北洋求学期间,他曾用英文写作《中国法律进化论》。
从北洋大学毕业后,他在北京考取教育部第二次公费留美生,并于1920年冬赴美留学。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刻苦努力,勤奋好学,先后于1921和1923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学士学位和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值得一提的是,郝耀东在攻读硕士期间,跟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天才研究专家刘易斯·推孟(钟祖荣,齐建芳,王玉崑,2005,p41),全面学习了心理测验和天才研究方面的知识,并在天才研究上发展出自己的见解。1921年,美、英、中等9国在华盛顿召开“巴黎和会”的继续会议——远东太平洋会议,中国外交再次失败。郝耀东基于爱国主义的义愤,先在美国西部联合中国留学生成立“华盛顿会议后援会”,后在美国报刊发表《二十年后之中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姚远,2012,p749-750)。留学后期,由于当时国民政府的腐败,在学习中途停止了对公费留学生全部费用的支持。郝耀东为了能继续留在美国学习,就利用暑假时间去葡萄园打工,经常是一连十几个小时不休息,为了自己的学业,他硬是咬牙坚持下来,有的时候甚至累到睡在葡萄树下。1924年,郝耀东完成学业,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同年8月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工作。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期间,他在商务印书馆《教育杂志》上发表《学校视察与教育政策》一文,对当时我国学校视察仅凭个别视学人员的主观批判就简单地形成评价,以及这种既无标准又缺乏科学方法的视学制度提出尖锐批评,此外他还详细阐述了学校视察的科学方法和具体操作。这篇文章在教育领域意义重大,不仅是我国教育研究领域运用调查研究方法进行学校视察的难能可贵的早期重要著作,也是研究我国视学督导制度发展的重要参考文献(郝耀东,2015,p9)。1925年初,郝耀东的《天才的研究》系列文章在《晨报副刊》上连载发表,《晨报副刊》是当时我国非常有影响力的“四大副刊”之一(许志英,1963)。该文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当时所有关于天才研究的研究成果。1925年8月,郝耀东辞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工作,携带三箱学习笔记和学术稿件归国。
回国后,他任教于国立西北大学,同时在西北军担任建设工作,主编《建设》杂志,后来担任国立西北大学教务长。1930年,因国立西北大学学生不满学校校长余天休而长期罢课,郝耀东因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被迫离开西安,到安庆安徽大学教育系任教,负责讲授“心理及教育测验”和“发展心理学”两门课程。同年6月,郝耀东任安徽教育厅秘书,主办暑期学校。在暑期学校讲学时,他针对当时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现状,特别指出应着力培养学生的五种品质,即健全体格、培养自治能力、讲求公平竞争、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造精神、重视学以致用。1931年,郝耀东被免去安徽教育厅秘书一职,负责主办安徽教育行政人员养成所,兼任安徽大学教授。1932年,郝耀东鉴于西北地区地处偏远,教育资源匮乏,又加之当时西北的特殊情况,需要能适应当地的人才,因此在《大公报》上提议建立国立西京大学,以促进西北地区的教育和社会的发展。1933年,郝耀东翻译的美国心理分析学家邦纳士所著的《自知之术》一书在黎明书局出版,该书后来成为王凡夫主编的“黎明小丛书”之一。同年,他出任安徽大学教育系主任,兼任南京中央政治学校计政学院教授主任。1936年4月,郝耀东与梅贻琦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次年,担任中国测验学会编译委员会常委委员①主任委员萧孝嵘,常务委员共8人,其余7人见“中国测验学会职员名录”。。
因抗日战争爆发,安徽大学被迫于1938年1月迁校。因此,郝耀东重返西安,任教西安临时大学②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迁往西北,与南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在陕西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1939年春,因日军不断轰炸西安,西安临时大学搬迁到陕西汉中的城固,4月将学校改名为西北联合大学,8月又将师范学院独立出来,成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郝耀东先在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任教,后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教育系主任。1940年,他在发表的《洗心革面的道德教育》一文中指出,“道德教育问题关系民族复兴前途,至为重要”,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他说“当这山河破碎危急存亡之际,培养精神抗战力量,实较物质为重要。有了抗战的决心,自信的勇气,虽武器不如人,有时还可以以少胜多,以弱制强”(郝耀东,1940)。该文后来被节选录入《百年中国德育经典集萃》。1941年,西北师范学院先在甘肃兰州设立分院,后逐渐全部转移至兰州,郝耀东赴兰州任教。
1944年8月,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成立,郝耀东担任第一任校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之初,学校占地面积仅约30亩,房舍简陋,教室10间,学生宿舍25间,教员宿舍25余间,图书仪器严重不足,师生学习、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郝校长为解决学校办学困难,四处奔走,筹措资金,于1945年年初,以“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同仁”的名义给于佑任写信,请周旋教育部划拨美国捐助的专科以上学校教授研究款,但教育部部长朱家骅说教育部对此无支配权,因此师专未能获得研究款,学校办学困难也未能得以解决。直至1946年,在郝校长的各种努力下,成功购置北洋工学院(由北洋大学更名)西京分院校址约100亩,修建181间校舍,办学条件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同年8月,在郝校长的主持下,省立师专汉中分校成立,并开设国文、数学两科,招生一百多人。郝耀东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教育家,在担任师专校长期间,他坚持办学民主,兼容并蓄,广泛聘请不同学术流派的专家学者来校任教,曾从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等院校聘请兼职教师来任教(方光华,2013,p387-388)。至1947年,在郝校长的带领下,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经三年努力,学校教学条件大为改善,存有图书7094册,物理仪器256种,化学仪器206种,化学药品198种,同时也有了体育场所及体育用品(郝耀东,1947),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应有的保证。
1949年,西安解放,西北地区对大专院校进行调整,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归并西北大学教育系,郝耀东也到西北大学教育系任教。1954年西北大学师范学院独立建制,更名西安师范学院,郝耀东至该校任教。1960年,西安师院与1956年成立的陕西师院合并,更名陕西师范大学,郝耀东在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任教授。1962年,郝耀东的《资产阶级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关于年龄特征问题的看法和部分资料》入选中国心理学全国年会资料。1963年,作为陕西省心理学会理事,在学会的学术报告上作“研究儿童心理学的方法”的报告。同年10月,受邀给商务印书馆“知识丛书”编辑组寄去《现代资产阶级心理学》手稿。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郝耀东被关进牛棚,定为“右派”,受到残酷的批斗,关于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论著和稿件在抄家时悉被焚毁。1969年3月,79岁高龄的郝耀东在西安突发脑溢血逝世。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关于心理测量方面的思想和实践,但测量方法较零散,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更加缺乏科学性(程家福,王仁富,武恒,2001)。在20世纪20年代初,在西方心理测量发展的影响下,我国从西方引进了科学的心理测量,从此我国也开始采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心理测量(杨鑫辉,2000,p177)。其实,在当时能够引进西方科学心理测量,有赖于一批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心理学方面的人才,他们既求学于名校,又师从名师,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前沿的学术理念(刘毅玮,2006),为当时我国心理测量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郝耀东就是其中之一,他对我国心理测量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1 引介西方心理测量研究
1922年,郝耀东将“美国陆军用的智力测验”引进中国。本来这项测验一直由美国陆军机关秘密保护,专供美军使用,不对外公开。但后来经各方面强烈要求,美国迫不得已才公之于众(郝耀东,1925,p46)。郝耀东利用自己在美国求学的机会,将这项测验翻译成中文介绍进中国。当时引进这项测验的初衷是希望国内的心理学家能借鉴其中的研究方法,促进我国心理学的发展(郝耀东,1925,p3)。事实上,这项智力测验的引进,为此后我国军队智力测验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抗战时期,萧孝嵘根据美国挑选军官的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编制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官智慧团体测验”(唐宇,2016),为当时我国的军队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这与郝耀东之前引进国外的研究奠定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在引进介绍西方心理测验的研究上,郝耀东除了将国外先进的研究介绍进中国外,还翻译国外心理学著作。在安徽大学和西北大学教授心理测验时,他翻译了美国心理分析学家邦纳士所著的《自知之术》一书。他认为这本书“以问答探讨人的性格,继以解释断定人的长短,并示人以修养向上之路,使用其所长,补其所短,其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啻良师益友之耳提面命,诚青年修养上之最好参考资料”,因此将该书翻译出来供青年学生参考使用。这本译著在当时非常受欢迎,曾有学校出版部印行千余本,不久就告罄。此外,该书一出版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一开始是上海职业指导所要求翻印此书,随后郝耀东又接到各地方学校训育机关来信索要译文,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郝耀东,2015,p229)。
2.1.2 推动我国心理测量研究成果的应用
郝耀东不仅翻译、介绍西方心理测量相关内容,还将自己用测量知识进行实际测量和检验的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发表出来。1936年,郝耀东在《测验》期刊上发表《一个大学入学智力测验的尝试》一文,虽然由于该文年代久远,已经散佚,无法查阅其具体的内容,但从其题目推测应该是其对智力测量知识进行实践运用和检验的成果。而且,该期刊是由中国测验学会于1932年创办的关于测验方面的权威的学术期刊,旨在“研究测验之理论,推行测验之方法,扩大测验所能及之范围,确定最适宜之测量标准”①见周邦道在该刊创刊号“弁言”。,在当时测量研究领域很有影响力。
此外,郝耀东还善于将心理测量的研究运用于教育领域,以指导教育青年学生的成长。郝耀东认为“青年期是人生最宝贵的一个时期,也是人格形成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虽有一部分习惯态度已于幼年期树立基础,但大部分思想行为及将来造就,全靠在青年期能正其趋势,方不致误入迷途。”(郝耀东,1939)青年期就心理和生理而言,身体各个器官发育趋于成熟,各个身体机能发育完善,行为思想趋于独立,因此这个时期的教育非常重要。要更好地教育指导青年学生,调查青年心理是必须的,只有认识青年,了解青年,才能在教育方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解决教育青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更好地指导教育青年。在安徽大学任教时,郝耀东亲自和学生一起组织编制青年心理测验量表,用测验的方法调查关于青年学生的各个方面,如求学问题、职业问题、信仰问题、婚姻问题,以及情绪生活、闲暇生活等方面,经两次测验,得出当时青年学生各方面的详细情况。这项测验涉及青年的各个方面,得出了那个年代青年心理的详细状况,郝耀东于1939年将这项测验的结果整理发表在《教育通讯周刊》上。使当时从事青年教育的工作者对青年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给他们从事青年教育工作提供一个参考。他组织编制心理测验,不仅对青年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指导,还直接推动了国内心理测量的发展。
在20世纪初,关于天才研究,国外发展出丰富的理论和成熟的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心理学的问卷、测量、传记分析等方法;在研究内容上,主要对天才成长的内在因素,如遗传、智力、动机、创造性等进行研究。英国心理学家、统计学家高尔顿从遗传的角度研究天才,提出天才遗传论,开创了国外天才研究的先河,但后来的研究发现,天才并非是遗传的,环境因素在天才成长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刘伟,张桂兰,2006,p40)。美国心理学家和天才研究专家刘易斯·推孟,在天才研究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对天才儿童进行长达30多年的研究,不仅归纳总结出天才儿童的早期特征和影响天才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且还开创了经典的天才研究范式——追踪研究(刘伟,张桂兰,2006,pp.41-42)。郝耀东跟随推孟系统学习了天才研究,不仅对天才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还有自己的见解。在他的硕士毕业论文中,他对天才研究的各种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以及天才在智力上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做出批判性的思考,得出自己的天才观点。出于对学术的热爱,毕业后的郝耀东仍旧关注天才的研究,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工作时,他撰写了一篇关于天才研究的综述。该文章由天才的定义和性质开始,系统总结了历来关于天才的六种学派,并详细介绍了当时研究天才的三种主要方法及其具体操作,总结并梳理了当时关于天才研究的三种学说,归纳了天才与遗传、环境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整个研究综述字数不多,但却涉及相关学者40多位,案例26个,参考专著27本,测量方法近10种,全面展示了当时世界上关于天才研究的主要观点和逻辑脉络(郝耀东,1925)。而处于同一时期的中国,尽管心理学兴起已久,但整个心理学的发展还是非常不完善的,很多研究领域都未涉及,天才研究这块也几乎是空白的。郝耀东是第一个将天才研究系统引入中国的人,他填补了我国心理学的一大空缺,为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郝耀东一生热爱教育,重视教育,更寄厚望于教育。希望通过教育改造国民性,培养新国民,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改变国家命运,他一生都在为教育改造社会和造福人民的教育理想而奋斗(郝耀东,2015,p2)。虽然生前研究和教授的学科主要是教育心理学,但他非常关心当时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曾发表了不少关于教育发展和改革方面有重要见解的文章,如《中国教育改造之途径》《吾人应有之努力》《洗心革面的道德教育》《学校视察与教育政策》等。郝耀东的这些文章和论著不仅为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郝耀东,2015,p1),他强调的一些教育理念也给当下的教育提供了启发和指导。
2.3.1 全新的教育观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中国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问题,当时的教育“学校滥、办学之人滥、师资滥、教材滥、招生滥、升学滥”,整个教育系统百病丛生,满目疮痍(曹金祥,2009)。甚至当时蒋介石都评价说“现在一般的教育,既不是革命救国的教育,也不是复兴民族的教育,完全是亡国的教育”(郝耀东,1934)。在这种背景下,国民政府当局要求进行教育改革。郝耀东在对中国教育做了全面的分析后,尖锐的指出“设学未根据社会需要”,当时农业、工业需要的大量人才招不到,而社会上却闲置了大量法律专业的人才,直接导致学生毕业无出路,实业发展受限制。因此,郝耀东强调办符合社会需要的教育,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学校、培养学生,具体在建学校之前先调查各地区的资源占有情况和实际发展需要,然后再确定什么地方应设立中学,什么地方应设立小学,或者职业学校、大学专科等学校。郝耀东的这种办学理念,与以往“设学但问经费之有无,不问需要之缓急”的办学相比,避免了当时“有学校的地方,招不下学生,有学生的地方,没有可入的学校。且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学校没有培养,学校所制造的出品,社会上无人过问”的情况(郝耀东,1934)。更重要的是,这种办学不仅解决了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问题,还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在创建学校的过程中,郝耀东强调要办符合社会需要的教育,而在教育的过程中,他强调要重视广义教育。教育的范围很大,既包括狭隘的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内的广义教育。自1925年回国任教,在近10年的教学经验中,郝耀东意识到广义教育的作用,他说“在家庭有家庭教育,在社会有社会教育,非正式教育,有时较狭隘教育力量为大”(郝耀东,1934)。郝耀东还指出要使教育的效果充分显现出来,发挥教育应有的作用,仅依靠正式的学校教育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除学校以外的教育力量。在80年前,郝耀东就有这样新的理念,实在是难能可贵(郝耀东,2015,p3)。
2.3.2 重视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郝耀东特别重视全面发展教育。他认为培养学生的健全体格、自治能力、公平竞争、科学方法、致用学问这五种品质,是“我们最应当注意的,如果样样都能办到,不特可使教育发达,中国富强的基础即在于此”(郝耀东,1930)。他尤其强调健全的体格,“有了健全的体格,然后才有健全的思想,才可做惊人的事业……假如我们每个人对于体格的健全,都不讲究,都是气息奄奄,国家焉得不得病?怎么还能讲打倒帝国主义?”(郝耀东,1930)因此,他大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求学校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为学生积极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关于培养自治能力和公平竞争意识,“有自治才能有自由”,“自治”就是指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中国人到处被人轻视,确实是由于国家不够强大,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国人太缺乏自治能力,到花园里去不是折花就是乱丢垃圾,自治力实在是不够,他特别强调这种自治能力要在学校内养成。他指出“人类的历史,就是竞争的历史,但是需要公平竞争”(郝耀东,1930)。中国一直以来讲礼让不讲竞争,但实际是“礼让其名,争夺其实”,因此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新精神上,他特别指出“使因袭之教育,变为创作之教育”,要求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求知的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求知的方法,才有创新的可能,教育的真正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历来中国教育就偏重文字理论,不关注实际应用,郝耀东就提出要重视致用学问,学生最终是要踏入社会,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在社会上生存的,不能不注意这一点。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内忧外患最严重之际,教育领域思想交锋最激烈之时(曹金祥,2009),郝耀东提出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与今天我们强调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教育理念,尽管语言表述不同,却渗透着共同的教育追求。
2.3.3 注重德育的教育理念
郝耀东非常重视道德品格教育,在他的论著《洗心革面的道德教育》一文中,特别强调道德教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道德教育问题关系民族复兴前途至为重要”,“一个民族要在国际上争自由平等,其仰赖于国民的道德品格较知识技能为大”(郝耀东,1940)。此外,在上述的论著中,郝耀东详细分析了当时中国国民道德堕落的原因,就国民道德品格教育,还提出了具体的道德教育方针,如要确定道德标准、提倡感情教育等。在学生道德品格教育上,他指出道德教育不仅需要知识道理的灌输,更加需要教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对学生的道德品格教育,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从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可能会产生的道德品格问题,提前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即使学生发生了道德品格方面的问题,也要多诱导多鼓励,少惩罚。在产生行为的原始动力上,感情作用往往强于认知作用,郝耀东强调要使道德教育产生效果还须注意情感教育,多注意感情上的陶冶,使学生把良好的品格转化成具体的行动和优良的习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道德教育,郝耀东还将美国爱荷华州《品格教育计划》关于原则的部分翻译成《品格教育的原则》,供国内教育者参考使用(郝耀东,1935)。
2.3.4 强调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郝耀东在国内任教期间,曾辗转多所高校任教,但所教授的学科主要是教育心理学。在他的教师生涯中,他积极探索学生教育教学方面的方法,曾详细介绍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如《中小学教师对学习心理应有的认识》《人类性能的科学分析》等,指出由于每个人自身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成长环境及人生经历的不同,每个学生的能力、情绪、性格、志向、兴趣爱好等是有差异的。因此,郝耀东强调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承认学生存在的差异,并针对学生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教学。他认为“这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前提”,只有这样的教学,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和上进的信心,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郝耀东,1940)。
作为我国近代科学心理学的先驱,郝耀东为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他率先将国外军队智力测验引进我国,为后来我国编制军队智力测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第一个将天才研究系统介绍进中国,为完善我国心理学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翻译国外教育心理学著作,大大丰富了我国教育心理的国外研究资料;同时,他亲自组织编制测验量表,积极推动心理测量研究成果在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除此之外,在20世纪初,整个中国教育失败、亟需改革的背景下,郝耀东积极推动教育改革,提出的许多教育改革措施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当时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