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续写时代华章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2020-11-30 01:04
政工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梁家华章同龄人

40多年前,青年习近平扎根梁家河黄土地,用七年的青春奋斗实现从学生到农民再到基层党支部书记的转变,用劳动和汗水赢得了父老乡亲的爱戴和尊重。通过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认真体悟习近平历练成长经历,深受教益和启发。

坚持勤思苦学,筑牢成长之基。造烛求明,读书求理。习近平在陕北农村艰苦的条件下,始终坚持读书学习和自我提高。老乡形容他是“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要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他白天去山上劳动,晚上回家一有空就看书,有时煤油灯光昏暗,把头靠近一点儿读书,直到脸上被熏黑还浑然不知。他读书讲究方法,注重从不同侧面去了解和分析问题,努力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力求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通过不断学习、勤奋思考,增长了学识,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培植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意识。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应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坚持勤学苦读,在读书学习中进步明理,学会应对和处理生活、工作和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难题,作出我们这代人应有的贡献和业绩。

锤炼实干精神,走好成才之路。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做大事者要具备冷静睿智的头脑,更要树立必胜信念,知难而进。青年习近平是在1973年被推选为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的,之前在梁家河插队的几年,他对当地的情况和农村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了如指掌,一心一意想为老百姓办点儿实事。如打淤地坝,挨家挨户说服持反对意见的人,最终带领乡亲在山沟里修筑淤地坝,保持住水土,提高了当地粮食产量。还如,陕北植被稀疏,农村砍柴难,做饭、取暖、照明都成问题,于是习近平萌生了办沼气的想法。但村里人对办沼气闻所未闻,很多人不支持。习近平同临近村的7个人到四川学习了40多天的办沼气技术,回到村里亲自试验,建起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正是对实际工作的真切了解,不论是打淤地坝还是办沼气,只要是他认定了的事,说干就干,从来不放空炮,不讲过头话;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想办法克服,并坚持到底,没有哪件事情是半途而废。凭借实干的精神,当地老百姓都非常认同和喜欢他,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即将或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把小事做细做实,久久为功,才能做好“大事”。

培塑豁达精神,铸就人生之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作为城市知青,习近平和一批同龄人从繁华的首都来到黄土高原的山沟里,内心的迷茫与徘徊可想而知。他们无法预知能否再回到亲人身边,无法确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别人做事从‘零’开始,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别人可以平地建塔,他却还得垫平脚下的坑,夯实基础,才能开始建塔”。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青年习近平没有消沉,反而历练出了更加稳重坚强的性格,比同龄人更具有刻苦的学习精神和拼搏奋进的顽强意志。唯有乐观豁达地面对生活,直面苦难,才能换来美好人生。

读完全书,我心潮澎湃,眼前仿佛浮现出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忙碌的身影,仿佛看到了那个灯下苦读、白天苦干、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原来,我们的领袖在事业上迈出的第一步,竟是如此平凡而又扎实;原来,通往伟大的路就在每个人的脚下,只要扎实勤奋、好学慎思、一路坚守,定能将平凡化为非凡。“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以青春之名续写时代华章!

猜你喜欢
梁家华章同龄人
Task 1
忘了鞠躬
扶贫路上谱华章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读《梁家河》有感
梁家河
从梁家河宝贵精神财富中不断汲取追赶超越的力量
从梁家河大学问汲取力量——全省《梁家河》热再升温
莫等闲, 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履职尽责情为民 务实创新谱华章
汝州:五年历程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