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如何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是当前社会家长共同的追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育儿类节目已成为电视节目的新宠,节目制作与传播的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新技术不断增强育儿类节目的关注度、提升育儿类节目质量,成了育儿类节目成功的关键指标。
1.节目类型趋于多样化
当前,由于养育孩子的话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育儿类节目的形式也开始变得多种多样,包括游戏、访谈、公益、脱口秀等。节目类型的多样化给予观众更多的选择,同样,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高,观众对节目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节目类型更应与新媒体时代特点相结合,追求多样化与多元化。
2.节目内容趋于丰富化
育儿类节目发展到今天,其内容包括了身心健康、营养支持、医疗常识、亲子关系等。分享与互动,是新媒体环境下育儿节目内容的两大标志性特点,利用新媒体平台,育儿类节目还会出现竞猜、比赛、营销等一系列新的内容。
3.节目传播途径拓展化
新媒体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带动了节目传播途径的变化,传统的节目传播途径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了。新媒体平台为育儿类节目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通过新媒体形态,育儿类节目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这对电视台育儿类节目品牌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树立正确“三观”
育儿类节目重在育儿,儿童的思想意识尚在萌芽阶段,因此,育儿类节目要着重关注儿童思想观念形成的正确性。从节目主题的选定、内容的制作、人物的设置等环节,都要考虑到对儿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塑造积极的、正面的思想意识导向,帮助家长做好儿童思想观念的引导,这才符合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2.关注观众需求
儿童的兴趣爱好和身心需求是育儿类节目制作过程中应从始至终关注的重点。家长需要从节目中了解儿童的各种需求,通过节目学会如何做好儿童的养育工作,搭建与孩子沟通的桥梁,从而更为容易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理解孩子的行为举止。
3.追求个性化与差异化
现在,育儿类节目已成为最为火爆的节目类型之一,在各大地方电视台都有育儿类节目。虽然育儿类节目分属不同电视台,但很多节目内容大同小异,缺乏区分,差异化、个性化、创新性不足。每一档育儿类节目的套路相近,影响节目观众忠诚度的提升,无法形成长期稳定的观众群体,也阻碍了品牌育儿类节目的建立。
1.合理选择目标受众,明确节目主题
①根据节目要求,确定受众范围。新媒体环境下,做好育儿类节目先要确定的是受众范围。有了准确的观众群体,才能够根据其需求准确把握节目制作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和指导。对于不同媒体渠道的目标受众,节目制作组应做到心中有数,并在互动环节凸显新媒体平台的优势特点,让更多的观众参与到节目中。
②做好节目简介,把握节目方向。一般来说,电视育儿类节目时长约为5至10分钟,而在抖音、西瓜等短视频平台上的育儿类节目网络短视频只有1分钟/条,这就要求制作组要把握好最核心的内容。
2.善于把握观众心理,聚焦节目内容
①打开思路,丰富内容。一些育儿类节目强调“出奇制胜”,往往逐渐娱乐化,而忽略甚至抛弃了教育的成分,这是不可取的。育儿类节目首要强调的就是“育”字,要将好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模式通过育儿类节目传递给家长,将最权威、最正确的育儿方式教授给家长。制作组不应局限于当下育儿类节目的内容,而应打开思路,从家长的角度、从老师的角度、从社会的角度深入思考,尽可能从更多角度丰富节目内容。
②深入调研,满足需求。节目制作组在选择育儿类节目主题前应做好调查研究,对当前家长们普遍关心的话题和儿童教育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多加关注,邀请业界权威专家展开有针对性的科普和指导。确定节目的定位,将节目类型定为科学教育类亲子节目,主要目标是教会家长如何正确理解孩子,并通过与专家的互动了解与孩子正确相处的模式和方法。
3.加强线上线下结合,做好节目推广
①开辟新平台,多渠道传播节目。首先,在传统传播渠道下选择关注度高的播出平台和时段,提升观众观看的可能性。其次,在新媒体平台,如抖音、西瓜等网络短视频平台,上传节目的浓缩版,吸引观众通过传统平台观看完整节目。再次,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宣传等途径,以投票、竞猜等互动方式加强对节目的宣传推广。最后,衍生节目副产品,形成矩阵式传播和多层次推广。
②追求新形式,提升观众忠诚度。育儿类节目的形式不再局限于访谈、讲座、游戏等传统形式,而应在此基础上形成更接地气、更容易被接受、更受家长欢迎的节目形式,如以情景剧形式出现的真实情境的设置转换,线上线下同时开展亲子类活动等。将网上网下结合在一起,同步联动,互融互通,以新媒体带动传统媒体的共同发展,促使新媒体成为电视节目的网络二次传播途径。
保护儿童身心健康,使儿童在阳光沐浴下成长,不仅需要社会和家长的努力,更需要媒体的关注和支持。育儿类节目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因势利导,注重创新,在新媒体环境带来的发展机遇中走出有特色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