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赖红丹 段迪斯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对“十三五”时期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作出全面部署,调整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关系,确定新增由浙江省杭州市对口帮扶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自杭州恩施扶贫协作启动以来,双方立足“恩施所需、杭州所能”,坚持把产业合作作为扶贫协作的重中之重,围绕恩施州丰富的硒资源和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旅游业等,借助杭州先发优势,搭乘科技、电商、人才“快车”,持续培育壮大恩施州扶贫产业,有力增强造血功能,稳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精准助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取得了特色产业快速提升、产业品牌持续走红、带贫益贫紧密有效、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的显著成效。
杭恩双方紧紧围绕建设恩施州“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四大产业集群”的总体目标,聚力发展,合力攻坚,不断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双方先后签订帮扶框架协议、编制完成扶贫协作“十三五”规划等,明确了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助推电商扶贫、推进“硒品入杭”、助推全域旅游等产业合作方向和重点。全州已建成烟、茶、畜、果、药、蔬、魔芋和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基45 万公顷,农民人均0.14 公顷,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68.3%。
壮大特色产业基地。2018年重点推进实施了“硒品入杭”“茶产业提升”“杭州市职工及市民赴恩施疗休养”等工程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杭恩合作推进的特色农业提升工程、“硒品入杭”工程、旅游产业提升工程、“浙企入恩”工程让恩施州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各县市携手杭州市结对区,成功打造了一批东西部扶贫协作万亩产业园(产业基地),其中恩施市打造建成“恩施玉露”、养生功能茶、富硒土豆等3 个万亩产业园;利川市布局建成“马蹄大黄”产业园、香菇产业园、西红花种植示范园;巴东县打造建成万亩牛蒡产业园;咸丰县全力推进“一茶三园”建设,特色产业规模和效益迅速提升;鹤峰县建成“鹤峰有机茶”“鹤峰土蜂蜜”“鹤峰中药草”三个辐射带动全县的千万产值基地。
培强产业龙头企业。恩施州充分发挥特色资源富集并具备一定规模的优势,充分利用杭州市场主体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共营、基地共享等,按照发展一批主导产业、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对接一批专业合作社(金融工作站)、带动若干个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全力培植壮大产业龙头企业。截止目前,全州培育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1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3 万家,有效增强了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力。
叫响特色农产品品牌。恩施州抢抓机遇,借力杭州平台优势,不断推进富硒产业链建设,引导全州农产品抱团打响“硒”品牌,切实加大宣传推介,有效提升恩施特色农产品知晓度、知名度,有力推动富硒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截止目前,全州注册涉农商标6834 件,涉硒商标298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5 件、地理标志商标32 件、湖北名牌产品4件,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4 件。有力推动全州公共品牌整合,“恩施硒茶”“恩施硒土豆”等区域公共品牌线上线下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三年来,坚持每年组团参加在杭州举办的中国(杭州)国际茶叶博览会、电子商务博览会、农业博览会等展会,全方位宣传展示恩施特色农产品,伍家台、翠豪、玉露、利川红和唐崖红等5 款恩施茶获得茶博会金奖,形成恩施茶叶名片。
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协作。恩施州抢抓机遇,在杭州设立了恩施农特产品展示销售中心、世界硒都博览馆、恩施硒茶展示交流中心等农特产品线下体验店,在杭州八个结对区设立恩施农业产品展销中心,建成“1+8+X”的线下实体销售网络,同步推进农特产品进商超、进市场、进食堂、进社区、进新零售业态的“五进”推广活动,建立了恩施特色产品在杭州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同时,依托杭州“电商之都”互联网优势,深层次与阿里巴巴、云集等网络销售平台合作,各平台纷纷入驻恩施,形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恩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有力推进“硒品入杭”和消费扶贫。全州引导杭州有实力的企业(社会组织)与恩施州贫困村结对,邀请企业和社会组织负责人担任结对村“名誉村长”,开展“走亲连心1+5”活动,截止目前已有112 家企业与恩施州218个贫困村签订了“村企结对”协议,全州已有53个贫困村聘任63名杭州民营企业家担任“名誉村长”。
杭恩双方坚持资源共享、客源互动、品牌共建、宣传互换,注重先进理念传输,加强旅游扶贫协作力度,助推恩施州全国旅游扶贫试验区试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合力打响恩施州土苗生态旅游文化知名度,让绿水青山变成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2016年、2017年、2018年,恩施州游客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旅游发展态势、旅游发展环境获得了好口碑。
借智高起点谋划旅游产业。杭恩两地深入对接沟通,签订落实旅游对口帮扶合作协议,在对恩施州旅游资源充分挖掘的基础上,帮助编制完成《恩施州全域旅游规划》,以此融合生态、产业、国土、城镇等规划,做到高标准谋划、高起点推进,有力推动文化与旅游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真正作为推动全州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产业进行全力打造。同时,借鉴杭州科技数据平台,建成恩施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系统并投入使用,实现了旅游大数据的收集,全景洞察消费者画像,实现两地旅游数据共享,有效提升恩施智慧旅游管理水平,有力推动恩施旅游产业化发展。2019年9月,恩施市被文旅部认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借力全方位挖掘旅游资源。恩施州抓抢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依托土司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地质文化、农耕文化等丰富资源,建成以展示地质文化和生态观光为主的恩施大峡谷、巴东神农溪、利川腾龙洞等精品景区,以旅游观光和文化体验为主的恩施土司城、土家女儿城、利川大水井等文化类景区;依托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湖北省优秀民歌《黄四姐》等,打造山水实景剧《新龙船调》及《巴山恋》《夷水丽川》等优秀剧目,精心讲好民族故事、用情传递时代风尚,持续在杭州等长三角地区掀起“恩施旅游热”。《夷水丽川》《新龙船调》《黄四姐》等剧目充分吸纳周边村民做群众演员,让2000 多名当地村民白天干农活、晚上当演员,每年直接增收3000 余万元。
借机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恩施州在杭州成功举办“杭情施意·恩施等你”系列推介活动,推出“杭州人游恩施”系列重磅优惠政策,通过空中画廊、恩施摄影展、话题营销等多种方式,向杭州广大市民宣传推介。合力开辟旅游专线,为杭州旅行社量身定做神奇山水观光之旅、民族文化风情之旅、休闲度假洗肺之旅、康体养生补硒之旅等多条旅游专线,两地50 多家旅行社签订了客源输送协议。携手打造疗休养基地,充分利用杭州职工疗休养福利政策,开辟疗休养专线,设立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13 家,累计已有200 余批次、1.5 万余名杭州职工赴恩施进行疗休养。引进浙商企业参与旅游投资建设,在全州投资建设了锣圈岩、狮子关和巴人河等热门景区,开发了恩施市枫香河康养综合体、武陵溪上田园综合体等康养休闲旅游项目,旅游产业持续升级。
杭恩双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瞄准“空心村”“就业难”等薄弱环节,切实强化“硬件”保障和“软件”支撑,瞄准短板、难点,带动贫困人口实现长效脱贫。
建立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杭恩两地坚持把产业合作作为扶贫协作的治本之举,持续开展消除产业“空白村”“空白户”行动,持续推进“121+X”产业发展模式(一个主导产业,对接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金融工作站,联结一个龙头企业,带动若干个贫困户),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到村到户,切实将贫困户绑在产业链上,鼓励支持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增收。双方制定出台《恩施州与杭州市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瞄准贫困户使用资金,坚持70%以上的资金投向产业,不断增强造血功能。2017年以来杭州市累计帮扶恩施州资金6.34 亿元,实施项目617 个,组织社会帮扶资金近7000 万元,惠及贫困人口12 万人,带动脱贫近7 万人。
以产业带动就业。杭恩两地加强协作,坚持产业就业并举,努力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有产业项目或务工就业者,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出台了关于鼓励高新区重点招商企业吸纳贫困户稳定就业的优惠政策,引导浙商企业吸纳就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各县市充分利用东西部帮扶资金,结合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就业需求,大力推进“扶贫车间”建设,引导就近就业。截止目前,全州已建成“扶贫协作就业车间”49 个,直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915 人。
全域旅游破解全域贫困。杭恩两地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富民产业全力打造,通过农旅融合、民宿发展等项目带动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2018年,全州接待游客6216 万人次,文旅综合产值达到455 亿元,生态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对GDP 的贡献率达到15%,带动40 万群众吃上旅游饭,“旅游+扶贫”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全州各景区开发岗位优先录用当地百姓尤其是贫困人口,农家院成农家乐,农副产品成抢手货。成功打造恩施土家女儿城、恩施华龙城、硒都茶城等大型旅游综合体,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吸纳就业。
杭州市坚持“造血”和“输血”相结合,力求长效。按照民生“输血”、产业“造血”的思路,资金、项目重点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向民生倾斜,切实解决恩施州代际贫困问题。加大产业帮扶和智力帮扶力度,切实增强恩施州自我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帮扶实效。
加强产业科技合作。恩施州积极主动对接,在茶叶、中药材、特色水果、中蜂等领域争取杭州相关科研机构的指导,加大种子种苗、生产技术、质量检测、行业标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生产经营。其中位于杭州市的中茶所在鹤峰县挂牌成立全国首个科技成果转换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武陵山区(鹤峰)科技成果转换中心,中茶所10名专家教授义务担任鹤峰茶产业链建设专家顾问,目前已协助鹤峰县33 家企业完成0.25 万公顷茶园的有机认证,提供大型培训2 次、咨询2000 人次。
上城科技局、浙江茶叶集团、鹤峰县茶叶局三方共同签署协议,成立浙茶集团茶叶研究院鹤峰有机富硒茶研究分院,指导鹤峰加快现有茶园改造和有机转换,提升制茶工艺和茶企管理水平,有力扩大了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全州不断延伸产业链,在传统绿茶的基础上新增红茶、黑茶、抹茶等生产线,引进余杭径山茶加工工艺开发白茶新品系,与浙江大学进行技术协作,对茶衍生品进行研发,提升茶叶附加值,做精做细茶产业,发挥茶叶带贫最大效益。
加强招商引资合作共建。恩施州从财税、国土资源、金融、产业招商、人才支持、优化环境等方面加大争取力度,出台了《恩施州关于支持杭州企业来恩施投资的政策清单》等文件。各县市涌现出了一批浙商企业投资合作带动特色产业高效发展的先进典型,先后引进艺福堂、杭州茶厂、正浩茶业、新洲茶叶等30 余家大型浙江茶企来恩施落户,有力推动了“恩施茶产业提升工程”。
携手培养特色产业人才。携手杭州着力开展“致富带头人领头雁”培养工程,在州直开办创业致富带头人示范班,各县市针对贫困村全面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优选培训内容,建立后期跟踪服务机制,加强跟踪管理和后续培育工作。全州先后依托杭州市委党校、浙江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优质教育资源,在产业经营、金融服务以及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方面开展培训2200 余人次,为恩施州的脱贫攻坚和后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人才动力。恩施市建立《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项目库》,携手江干区培训学员418人,创业成功255 人,5761 户贫困户联结到了产业链上、吸纳到了就业上,年户均增收4000 元以上。余杭区遴选一批优质企业作为“导师企业”帮带咸丰青年创业,组织多批次咸丰青年赴余杭“导师企业”进行创业培育,一对一地精细化指导,有效储备了一批企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