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画出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2020-11-29 23:55何庆良
民族大家庭 2020年1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机制

文/何庆良

“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分析当前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新时代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擘画了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的恢弘画卷,为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其精神要义和丰富内涵,凝心聚力画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同心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奋进。

创新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

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凝心聚力画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同心圆,就是要结合实际把党的民族政策落到实处。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要从宝贵经验中汲取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力量,鼓舞各民族群众团结一致、凝聚力量,使“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工作重在平时、抓好平常,民族团结重在交心、以心换心”“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维护”“五项重点”“六个相互”“七进”“八有举措”“九个坚持”等思想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充分调动和有效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作用,形成做好民族工作的强大合力,共同支持和推动民族工作;要不断健全民委委员制度和各种工作协调机制,做到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政策实施中相互促进,在政策效果上相得益彰;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适应我省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变化的形势,出台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起来;要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要注重加强对流动少数民族群众的教育引导,让他们自觉遵纪守法,服从有关部门的依法管理,更好地适应、融入流入地的城市生活。此外,还要强化法治理念,依法管理民族事务,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妥善处置涉民族因素的矛盾和纠纷,有效防范和应对“三股势力”的渗透破坏。

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要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要求,结合我省实际,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抓手,把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贯穿始终,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荆楚行”“鄂博·楚星少年手拉手”“汉藏青年夏令营”等系列品牌活动,不断拓展创建形式,丰富创建内容,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人文化、大众化和实体化;要加大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力度,充分挖掘优质资源,突出民族特色,要与民族文化、自然风光、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民族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要大力加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少数民族非遗项目、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推动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构筑各民族共有的文化家园,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创新民族团结工作机制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同心共筑中国梦,最根本的是凝聚人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最核心的是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最具体的是要增进对各民族群众的认知度、熟识度、好感度和亲近度,增强各民族群众的融入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目前,我省常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达31 万人,高峰期超过40 万人,约占全省流动人口总数的10%。

要进一步创新服务管理的方式方法,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要建立健全预警评估机制、交流协作机制、信息报送机制、民族联谊机制、矛盾排查机制、纠纷调处机制,形成信息互通、人员互访、衔接互补的工作格局,及时研判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要下大力气完善覆盖全省大中城市和中心城区的服务管理中心、服务站和服务窗口,提供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真正把“来时有人询、住时有人引、政策有人讲、就业有人帮、冷暖有人问、困难有人解、纠纷有人调、违法有人管”等“八有”举措落实好、维护好,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营造进得来、留得住、能受益和“身在湖北,犹在家乡”的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要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在抓好现有社区各民族的相互嵌入,加强新建互嵌社区的规范引导,引导少数民族群众与当地主体民族居民混居,鼓励各民族群众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守望相助,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真正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要创新开展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国家通用语言和文化政策培训,搭建交流平台,找准结合点,提升融合度,让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听得懂、说得出,用得好”。要通过开展“四联四送”(民警送法治课、民宗干部送政策、社区干部送温暖、志愿者送服务),搭建“三座连心桥”(党群互动、综合服务、思想交流)、织好“三张连心网”(饮食文化、语言沟通、情感互动)、画好“三个同心圆”(工作、生活、娱乐),切实使语言培训服务的过程成为办实事、解难事的过程,让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真切感受到家庭般温暖和亲人般深情,形成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和谐局面,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荆楚大地。

创新助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面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我省56 个民族俱全,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常住人口有247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5%。民族地区10 个县市已有80 万人脱贫摘帽,3 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打好脱贫攻坚战,民族地区是主战场。

要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帮扶力度,深入开展扶贫攻坚工作,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的要求,力度不减、要求不松、直面困难、应对挑战、一鼓作气、一抓到底,坚决打好打赢这场攻坚战;要创新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方式,完善“616”“1+1”对口支援机制和省内部分市支援民族地区发展机制,重点要抓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持续加强政策、项目、资金、人才和科技支持,推动落实民品民贸贴息政策;要把脱贫攻坚和区域开发、产业发展、农村改革、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民族地区的“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帮助民族地区和企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推动民族地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重点瞄准特困地方、特困群体、特困家庭,采取开发扶持脱贫一批、低保兜底保障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医疗救助帮助一批、教育助学支持一批等措施,因人施策、因户施策、综合施策、精准施策,确保少数民族地区同全省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画好同心圆,同心共筑中国梦,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力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机制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民族团结之歌
少数民族的服装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