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小全 武汉大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某工程项目中,主要涉及到如下几部分:拼宽桥、主线白沙大桥、A~H匝道桥梁共11座(不含人行天桥),其中:后渚大桥拼宽1座(左、右幅分开拼宽),A~H匝道桥9座(E匝道2座,其余匝道各1座),海江大道主线有白沙大桥1座(左、右幅分开,辅道分开);人行天桥3座(跨越主线)。
根据桥梁施工要求,基础部分采取的是钻孔灌注桩的形式,桥墩结构分为两类,即圆形柱式与花瓶板式,利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施工并形成肋板式桥台,部分区段含U型桥台。
以碎石、石屑、砂、粉煤灰、水泥为主要原材料,掺入适量水经充分拌和后制得CFG桩,其在填土、粘性土等稳定性不足的土层中均具有适用性。CFG桩地基是现代道路工程中主要的应用形式,由桩、桩间土和垫层构成,各自均发挥出重要作用。其中,垫层主要具备传力功能,上部路基产生压力后在垫层的作用下将合理分配给其余两类结构,以达到桩和桩间土共同受力的效果。若省去垫层,桩顶沉降变形现象将大幅减小,使得桩承受大量荷载,抑制了桩间土的应用效果;桩结构则具备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的能力,还具备挤密作用,可提升地基的密实性。
根据施工特点,确定合适的工艺流程,具体流程为:场地平整→桩位测量放样→放置桩尖→桩机就位→振动沉管→成孔检验→灌注拌合料→振动拔管→成桩检验→钻机移位。
(1)桩身偏差:针对桩位展开两次复测,调整桩尖位置。若出现桩顶凿平效果欠佳的情况,需修正凿毛处,使其成为水平面,且在足够干净的状态下方可展开桩帽的浇筑施工。
(2)串孔:以隔桩隔排跳打的方式为宜,以实际情况为准确定施工方案,需适当加大桩距,打桩过程中不可产生剪切扰动,以免对既有结构的稳定性带来影响。
(3)堵管:为有效解决堵管问题,需选择合适的混合料配比,严格控制坍落度,使其稳定在160~200mm。注重桩体材料的选择,提钻持续时间需得到有效控制。
(1)对地基土具有一定的挤密作用。利用振动成桩工艺时,对于散填土、松散粉细、粉土这些挤密效果好的土来讲,由于CFG桩的栟管振动和侧向挤压,同土的孔比减小,土体含水量降低,干密度和内摩捺角有所增加,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得到改善,从而提高桩间土的承载力。
(2)柱体的排水作用。CFG桩在饱和粉土、砂土中施工时,由于成柱的振动作用,使土体内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当上面有弱透水层时,刚刚施工完成的CFG桩是一个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将沿着桩体向上排出,这种排水作用直到CFG桩体结硬为止。
(3)桩体的置换作用。CFG桩是具有一定粘结强度的刚性桩,桩体强度等级为C5~C20,在上部荷载作用下,首先是桩体受力,表现为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桩土应力比可达10~40。
(4)对桩周土的约束作用。无侧向约束的土体,在受荷后其侧向变形比有侧向约束的土体大。由于CFG桩对桩周土体侧向变形的限制,使侧向变形减小,相应垂直变形也减小。
(1)当CFG桩用于挤密效果好的土时,承载力的提高既有挤密作用,又有置换作用;当CFG桩用于挤密效果差的土时,承载力的提高只与置换作用有关,并且置换作用很突出,这是CFG桩的一个重要特征。
(2)CFG桩不同于碎石桩那样的散体材料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身横向变形小,不会像碎石桩那样发生鼓胀破坏,可全桩长发挥倒摩阻力作用。
(3)CFG属于刚性桩,可以把外荷载传到深层地基。
(4)CFG桩单桩的承载能力突出,形成的地基承载能力高。
完成CFG桩施工作业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施工准备、正式施工以及竣工后的监测,具体做如下分析。
将施工场地整平,以便给后续各环节施工创造条件。准备施工所需材料,进场时通过抽检的方式掌握该批次材料的质量情况。行业持续发展之下,浇筑作业主要以混凝土为主,传统的粉煤灰浇筑方式逐步被取代,因此要针对混凝土做全面的质量检验,各项指标均要与设计要求相符。
施工中,控制好钻孔垂直度,无误后方可钻进至指定深度,随后基于泵送的方式注入混合料,此过程加强搅拌。拔钻杆环节需控制好拔出速度,若过快则会对桩间土的完整性造成影响。当施工现场出现堵管现象时,需根据具体成因及时处理。结束本桩施工作业后,将桩机移动到下一施工位置,此环节不可损伤桩体。桩机转移到下一桩位后,不可盲目施工,以轴线为准复核桩位,在无误后方可正式施工。
结束CFG桩基以及褥垫层施工后,需对其采取监测措施,安排静载荷试验,基于此方式掌握CFG桩的实际情况,主要考虑的是桩身完整性,监测环节采取的是随机抽取的方式。
经验表明,结束CFG桩地基加固作业后常伴随有缩径、断桩等问题,随之降低桩基承载力,严重时将出现结构脆性破坏现象。现阶段,工程人员对于断桩影响程度所提出的观点较多,但可以肯定的是,断面形式的不同所带来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断面倾角a值通常存在临界值,若a超出该值,将对桩的竖向承载力造成影响。根据上述分析,为全面提升CFG桩的稳定性,就必须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具体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CFG桩地基加固对于原材料质量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要对其采取控制措施,具体来说主要指的是桩体材料与褥垫层碎石两部分。根据要求,CFG桩体材料的选择应注重如下几点:碎石连续级配为5~40mm,黄砂为II区中砂,要求此材料的含泥量<2%;使用到普通硅酸盐水泥,具体应达到32.5级及其以上;确保粉煤灰都达到二级标准,此材料的烧失量<8%。根据褥垫层施工要求,主要注重碎石刚度与粒径两方面,其中以砂砾石较为可行,要求该材料粒径≤8cm。
在获得质量良好的原材料后,还要得到科学配比的指导,配比将直接影响到CFG桩质量。通常而言,CFG桩地基加固普遍采取的是群桩的方式,其对于单桩强度并未提出过高的要求,但施工中若配比缺乏合理性,将对坍落度造成影响,直接降低CFG桩强度,施工中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后,群桩应用效果大打折扣,将引发断桩等问题。通常而言,坍落度以5cm较为可行,要求材料的水灰比维持在0.5左右,控制好水泥用量,以总量的5%为宜。
施工中,还要注重对桩垂直度的控制,若此项指标缺乏合理性,将对有效桩长造成影响,不利于受力均匀性,部分情况下直接削弱了桩基承载力。通常而言,桩体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1%以内。正式施工前应整平现场,通过全站仪测量放样,明确桩位与高程的实际位置。桩管下端设置有活瓣尖,此部分下沉前应做灵活的调整,其轴线与桩管轴线应达到共线的状态,并位于桩孔中心处。若要做好此项工作,可在塔架上悬挂测锤,通过此方式校核。根据施工需求准备成孔设备,其应当满足平整、稳定的要求,施工中做好保护工作,不可出现倾斜移动现象,同时要确保CFG桩垂直度的合理性。
CFG桩地基加固技术在当前的路桥工程中取得广泛应用,其具备效率高、可控性好、成本低等优势,因此在当前的地基加固工作中取得广泛应用。当然,施工中需注重成桩工艺,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施工技术,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频率,在短时间完成加固作业,提升地基稳定性,为工程施工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