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和电脑、手机以及平板等设备的高度普及,传统纸媒的发行量和商业模式受到了强烈冲击。虽然纸媒发展了很长时间,经验比较丰富,但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科技产品的不断涌现,纸媒的发展短板也逐渐显现。传统纸媒要想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生存并发展,就要借助互联网行业,跟随时代的脚步。
随着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也随之变化。由于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携带方便,人们更偏爱在移动设备上获取信息,因此,传统纸媒发展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受到了阻碍。相关研究显示,在移动互联网进入人们生活之后,纸媒的发展包括报纸、杂志等的销售量逐渐下滑,许多老牌纸媒不堪经济重负已经停止运营。
一是新闻传播速度和途径发生了改变。传统纸媒传播信息的方式是将新闻、信息等登在杂志和报纸等纸质媒介上,人们需要到专门售卖点进行购买才能进行阅读,这一过程需要较长时间。而人们如果利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移动设备上获取信息,这种方式不仅快速、便捷,而且与纸质媒体相比,在移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能节约一定数目的金钱。二是信息传播角色发生改变。在传统纸媒中,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不能在获取信息地同时与广泛的人进行交流。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中,读者不仅可以在众多信息中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而且在阅读信息之后可以及时在网络上与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人交流思想,在自己思想表达出来后还可以了解其他人的想法。再者,人们还可以在网络软件上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分享至网络上,同时成为信息创造者和传播者。
纸媒数字化已经是大势所趋,而将纸媒数字化在移动设备上的发展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由第三方做媒介提供平台,报社、杂志社将内容入驻平台,通过读者订阅或其他方式由平台向读者的移动设备推送,读者在平台上可以读取实时内容。第二种是纸媒体开发专属自身内容的客户端应用,比如《中国新闻周刊》《新周刊》等报刊都开发了客户端,时常读报纸的读者可以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上下载其应用,这样读者可以在应用种挑选感兴趣内容进行阅读,这种方式受到读者青睐。在内容上,应用中分为报刊和交流等多种功能,读者可以在阅读之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见解,并和其他读者进行互动,除此之外,实时信息及时更新,读者可以及时了解各方新闻,由此弥补了纸质报纸传递新闻的延时性。第三种是充分利用社交软件进行信息碎片化传播。现在人们的社交软件主要有微信、微博等,而且这些软件受众范围大,容易进行新闻信息传播,所以多家报刊开始向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延伸新闻数字化业务。目前国内大部分新闻媒体已经开通了官方微博和微信订阅号,他们可以在微博上发布及时资讯,人们在看微博的同时就能得到一些碎片化新闻;而在微信订阅号上,媒体可以将新闻进行深入分析,使读者更能了解其深处内容。
1)评论机制。目前,多数新闻、杂志等网络平台对读者开放了评论区和意见反馈功能。在读者阅读信息内容之后,可以在评论区发表看法和评价,可以针对新闻内容和新闻版面等问题,网站管理人员会利用大数据进行评论分类,及时掌握读者阅读兴趣和阅读方式;另外,读者之间可以对新闻内容进行讨论,这有利于读者思想的转换和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如果读者对于网站设计或者其他内容有意见,可以到意见反馈页面进行建议,报社网站管理者同样会积极采纳各方意见加以完善。
2)推送功能。读者在平台上浏览新闻信息时,平台后台会及时掌握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在读者再次登录平台时根据读者以往习惯为读者推送其感兴趣的内容,以便读者阅览。
纸媒数字化最终依靠的还是内容数字化,利用各种数字化途径通过数字化终端向读者提供不同类型的纸媒内容。纸媒内容数字化不仅要依靠在数字化技术,使信息被简化为1 和0,还要对数字化内容进行数字化生产,使其以数字化形式存在,方便对数字化内容进行加工。
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而且国家大力提倡纸媒数字化发展战略,国家政策的颁布使我国数字技术不断成熟,设备不断更新。在纸媒数字化内容生产过程中,传统纸媒利用新型数字技术使内容数字化生产,使原内容以数字形式存在。如山东传媒集团的记者利用智能移动设备对新闻现场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进行采集,尤其是在突发事件的新闻采集上发挥了极大作用。数字化设备的应用对纸媒的数字化发展贡献很大。
在传统纸媒中新闻需要进行包装以方便后期进行销售,在纸媒数字化转型中,数字化内容同样需要包装来适应互联网下的传播,以便满足读者需求。纸媒数字化发展者利用数字数据库,对所具有的数字化内容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分类,为读者提供不同类型的信息内容;而且还可以根据读者需求、兴趣的不同,为读者定制信息内容,为他们推送其个性化数字内容产品。
移动互联网的存在,使人们养成了随时获取信息的习惯。所以传统纸媒要利用移动终端,发行数字化终端内容,使传统纸媒内容在多终端展现。比如湖北传媒联合多家客户端如二维码、微博等宣传重大新闻事件,在客户端中其业务类型和范围都得到很大扩展,在碎片化信息时代为读者创造了适合其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数字化信息内容。
传统报媒虽然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销售量下降,但是其撰写新闻的专业性和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却是深受人们信任,在读者心中有权威性。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虽然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但是在这些优点的出现同时也显现出了一些弊端。虽然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但是在传播信息过程中,由于信息泛滥,难以辨别信息的真假,比如在朋友圈订阅号经常出现寻找丢失儿童的消息,利用人们的爱心呼吁人们转发,最后相关部门介入报刊订阅号又澄清这是一则假消息。移动互联网时代中信息繁杂且鱼龙混杂,纸媒体在网络上发布的内容要真实可信,继承传统纸质报纸的真实性,使人们既能获得大量时代信息,又能读取优质信息。所以纸媒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深入调查新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来撰写新闻,为读者提供信息精品,提升纸媒在内容电子化发展中的公信力。
不管对于移动设备用户还是传统纸媒读者,形象生动的动态内容才能更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纸媒内容电子化后,纸媒要充分利用电子化内容可以将内容视频化这一特点。在传统报纸中,读者只能看到静态内容,一些生动的画面并不能在报纸上刊登出来,在互联网时代,如果将纸质报纸和网络结合,使读者既能看到新闻背景,又能感知新闻,这种方式会对纸媒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比如纸媒在报纸上报道的新闻旁添加一个二维码图标,读者在阅读报纸后如果想要深入了解该则新闻,就可以用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从而看到深入信息,还能看到当时的新闻事件视频。这种将纸媒同网络相结合的方式能有效提高纸媒在读者心中的认同感,从而使纸媒的发展前景光明。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捷,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大多对信息是一带而过,所以这对纸媒电子化发展形成了阻碍。因此,要想在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纸媒除了要优化新闻内容,还要注意信息内容的版面设计。纸媒可以设计一些令人轻松的版面,使读者在压力大的生活中得到一些愉悦,还可以将字体由普遍的宋体转换为楷体,使读者眼前一亮,再者纸媒在完成新闻文档后,将文档转换为PDF 格式会让读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纸媒需要有创新商业模式,结合互联网,从而实现在传媒行业中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