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伟
甘肃省西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 庆阳 745000
性侵害是指加害者以威胁、权力、暴力、金钱或甜言蜜语引诱胁迫他人与其发生性关系,或在性方面对受害人造成伤害的行为。性侵害包括猥亵、乱伦、强暴、媒介卖淫等。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会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4岁以下)案件125起;2014年503起;2015年340起;2016年 全 年数据为433。从数据分析不难看出,这一事件的发生呈现增长趋势,当然这只是媒体报道的,不代表是全部事件的数量,也不代表是全社会的数据,以及发生在校园内的数据。性侵害给受害者带来的是终身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严重损害着受害人的身心健康。
未成年人身体心理发育尚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不完善,易受到各种侵害,特别是性侵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百度百科显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然而,受应试教育和评比教育的冲击,心理健康教育常常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副课,从初中才进入课堂显然出现的太晚,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心理、生理生长发育的需求。性心理健康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这部分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占的比重更少。
法制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从“一五”普法到“四五”普法,国家提倡的是青少年也是重点普法对象之一。但是学校的法制教育相对滞后,法制教育没有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足够重视,没有将法律常识教育进入课堂。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性侵害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其次,国家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缺乏明确的立法和惩戒措施,使未成年学生的胆量越来越大,容易做出这种违法犯罪行为。更有甚者,形成自未满14岁杀人不犯法的错误心理。
随着网络和手机的普及,暴力色情视频的泛滥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虽然国家大力控制暴力色情视频的传播,关闭了很多不合法的网站,但也难免出现漏网之鱼。为了博得观看者的眼球和吸粉,一些小视频App超越了道德底线,视频节目不堪入目,语言低俗不堪入耳,这些视频、挑逗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学生会模仿视频、语言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实施性侵害,酿成不良事端。
现在家庭教育已经成了儿童成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数家长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足够优越的物质保障,加强孩子的文化课程的教育就尽到了家长的责任,其实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在性教育方面,多数家长一是期望由学校来进行这方面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性教育的重要性;二是自己也缺乏性教育方面的知识,不会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或纯粹对孩子不进行性教育,任由孩子自己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致使家庭性教育的缺失,最终造成孩子性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甚至部分孩子在青春期因迷恋色情的东西,模仿学习这些不良的东西,一步一步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未成年人性侵害事件部分发生在校园,还有一部分是发生在家庭。对发生过性侵害事件的学校经过调查后不难发现,学校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疏漏的地方,例如校园安全教育不到位,安保设施不够齐全,存在着无人监管的安全死角,管理方面有漏洞等等。这类事件常发生在课间、自习课、午晚休时间段。更有甚者,部分农村小学体育等副课没有教师去上,学生无人管理,这些时间监管措施不力,给部分心理不健康的学生造成了可乘之机。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过低,尤其是农村家长,因长期在外打工赚钱,孩子由老人代管,老人对孩子的异常心理及行为不能明察秋毫,更不能及时发现,致使性侵害事件发生。
性侵害事件性质恶劣,对未成年受害者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可以因此类事件的发生导致严重的疾病。那么,如何去预防和扼制此类事件的发生,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学进课堂,甚至进入家庭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矫正未成年人不健康的心理,尤其要注重性心理健康的教育,让未成年人消除“未成年人不需担责”的错误认识,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必要的惩戒教育是学校教育学生的有效措施,让每个学生知道做错了事情是要受到处罚的,是要承担责任的,充分发挥惩戒教育措施的威慑作用。
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法,法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都有什么样的作用,哪些行为是违法的,违法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等等。上世纪80年代里,小学开展的课程中,有思想品德教育,到五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法律常识教育了,那个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宪法的一些知识,基本懂得了什么行为是违法、什么样的行为会构成犯罪等。呼吁国家尽快出台相应的未成人违法犯罪处理的条例,争取早日立法对此类恶性程度高、社会危害性大的不良事件做出明确的处理方案,让未成人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一个好的、正能量的视频传播的并不快,但是不良视频传播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一分钟内点击率可能上千万,所以首先要从网络经营者入手,严格审核视频内容,对违犯规定的视频坚决不得流入网络;其次更重要的是要从家长入手,绝对禁止学生带手机,尤其是能上网的智能手机,让未成年人不得接触不良网络,管理好自己的孩子。再次要加强对网吧管理力度,严禁未成人进入网吧上网,这样综合治理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最后,国家要加大对视频经营网站的管控、处罚力度,凡经发现不良视频的网站,予以关停、整改、从重处罚,不给不良视频留可乘之机。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孩子从一出生,就多数和父母、亲人生活在一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出生到成年,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是在父母的照顾、教育下成长的。因此,家庭环境、父母平日的言谈举止、教育方式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性问题的学习父母更是重要的教育者。比如家庭成员如何对待异性亲戚朋友;对孩子提出的性问题如何回答,反应如何;对社会中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如婚姻、怀孕、出生);对电视、报刊上报导出的有关事件的观点,如过早性行为、意外怀孕、性病流行等的看法和公开讨论等等,这些都可以影响孩子性心理健康,对待性的态度。
学校要加强校园安全教育,与当地公安、司法机关建立联动机制,定期进行法制教育报告会,并对实施性侵害行为的,要及时依法给以惩处,起到杀鸡骇猴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对于不良信息、图片、视频的传播。完善校园监控系统,保证校园无死角,充分发挥保安、值周人员、政教处等学生管理机构,加强课间、午晚休等空闲时间段的巡查力度,避免性侵害事件的发生。家庭要重视未成年孩子的心理行为变化,并加强在家庭生活中的监管力度,控制未成人外出时间,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性侵害行为不仅伤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冲击了社会道德底线,全社会要高度重视此类事件的预防,多措并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此类恶性事件的发生。教育工作者、家长、全社会都要携起手来,共同为创建平安校园、和谐家园奉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