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构建东北地区制造业绿色转型机制的关键问题研究*

2020-11-29 10:17刘天森邢新朋
科技与创新 2020年23期
关键词:生产率东北地区要素

刘天森,邢新朋,朱 越

(1.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江南大学 商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3.哈尔滨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1 引言

东北地区作为中国传统制造业部门的核心集聚区域,在经济新常态及“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需要更加积极地开展绿色发展模式。但近年来,东北地区持续出现了经济增长放缓、人才流失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等阻碍可持续发展的现象。从经济发展特征的视角来看,东北地区经济呈现出过高的投资驱动,并且传统能源主导下的重工业布局较大程度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这也增加了区域内核心产业的环境治理压力。可见,推动东北地区制造业的绿色转型不仅有助于提升经济与环境要素间的协调度,更是推动中国传统制造业迈向国际化水平的关键途径。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已被研究者所关注并用于解决与产业环境治理相关的问题。“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在“全要素生产率”基础上增加与环境污染相关的变量,进而将环境质量指标与生产经济指标联系起来,以解释生产行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分析东北地区在“中等收入陷阱”下如何推动核心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并据此设计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实现机制,预期为优化中国传统制造业的经济赶超战略与实践模式提供事实依据。

2 研究评述

2.1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进展

追求技术效率的长期收敛是当前阶段落后地区实现经济赶超的关键驱动力。其中,通过投入要素配比而形成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判定产业经济增长效率与转型程度的重要依据[1-2]。然而,传统生产率的测算过程只考虑了资本、劳动力等基础要素及部分中间环节的投入,而忽视了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能源与环境因素。“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则重点考虑了能源环境约束下的产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转型效率,能够在“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目标下衡量特定经济系统的生产效率[3-4]。“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长期收敛印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中落后地区经济赶超与环境质量趋于收敛的判断。因此,验证“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能否实现长期收敛是判定落后地区经济赶超效率的关键指标。

2.2 资源型地区的绿色发展特征与现实困境

资源型地区作为高要素资源禀赋地区,对其绿色发展特征的识别是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资源型地区”的界定起源于1921 年英国学者AURONSSEAU 对“矿区城镇”的定义,当前的共识为,这类地区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并且自然资源在工业体系中占有较大比例的地区[5]。对于资源型地区的识别更多运用多指标方法,其中被中国研究者所常用的方法为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于2002年提出的“四指标判定法”[6]。

关于资源型地区绿色发展的特征识别,空间研究视角主要以“中心-外围”理论为依据,提出资源型地区具有与周边地区发展不平等的特点[7]。时间研究视角主要以区域阶段发展理论为依据,提出资源型地区具有周期性的发展特征[8-10]。资源型地区绿色发展研究重点揭示了人力资本层面的地区劳动力市场分割,即资源型地区与周边地区存在劳动力市场结构不一致性的情况,并且这种差异在很多国家内部均有所体现[11-12]。

资源型地区在主导产业发展后期通常会陷入“资源诅咒”的困境。PREBISCH(1950)对发展中国家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未呈现出理论上的正相关关系。发展中国家对资源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的依赖导致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进而造成经济增长放缓,后续实证研究也从多个视角证实了“资源诅咒”的广泛存在[13-15]。然而,也有研究者质疑“资源诅咒”假设检验中部分指标选取的准确性。因此,后期研究更广泛地考虑了影响“资源诅咒”的潜在因素,包括初级产品出口额占GDP 的比例、初级产品部口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例、资源人均拥有量等[16-17]。

2.3 绿色转型的驱动力研究

关于绿色转型的驱动力,其研究思路主要从绿色转型的内部要素出发,探究其对于能源消耗、能源效率等内部生产要素的影响。当前的研究者认为,绿色转型的主要驱动力包括产业结构、技术进步、消费行为等。产业结构对于绿色转型的驱动机制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变革过程对能源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LEWIS(1954)提出的“结构红利假说”以及MADDISON(1987)构建的“产业结构驱动机制”[18-19]。

技术进步对于绿色转型的驱动作用表现为能源消耗量及能源强度的变化。关于技术进步如何影响能源消耗量,AZOMAHOU 等(2010)的研究表明,能源价格和资本贴现率决定了绿色经济增长率,而能源市场结构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节能技术研发补贴能否发挥作用[20]。其研究结论也响应了JACOBSON(2000)的观点,即同一时期的技术进步会影响长期能源需求[21]。技术进步对于能源强度的影响,大量研究从实证视角进行了验证,发现生产技术的改进能够降低能源强度,但这种效应具有时间波动性[22]。

消费方式对于绿色转型的驱动作用主要通过能源消费与能源排放体现。由于消费在经济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消费偏好对于能源消费的差异性影响将直接导致能源排放的变化。这些研究结论表明,直接能源消费及对高碳排放消费品的需求是影响能源排放的主要因素[23-25]。

3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东北制造业绿色转型机制构建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基于东北地区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基本需求,有必要尝试以“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为评价视角识别制造业绿色发展特征及关键驱动要素,分析在不同环境政策与外部性条件下,不同工业部门的关键要素(如技术进步、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如何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而设计旨在促进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东北地区制造业绿色转型路径并提出政策与管理建议。从预期实现的关键目标来看,需要系统地解决以下问题。

3.1 科学地判定东北地区制造业所处的绿色发展阶段

对东北地区制造业绿色发展阶段的判定有助于把握区域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而识别区域制造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程度,为制造业绿色转型机制识别和路径设计奠定基础。基于此,有必要将“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作为重要的基准评价指标,从结构性与发展绩效两个方面衡量东北地区制造业绿色发展阶段,并通过赋权加总方式对其进行归一化,进而通过脱钩系数判定区域制造业发展阶段。这项工作旨在科学准确把握东北地区制造业的绿色发展阶段,这将为准确量化产业绿色发展阶段提供方法层面的指导。

3.2 明确东北地区绿色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基于东北地区制造业的发展特征,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出发,明确其绿色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在充分识别东北地区制造业资源利用规律、内部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外部性等异质性发展特征基础上,对影响其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要素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是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的重要环节。基于此,有必要运用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框架对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特征进行识别,这些要素将作为关键因素纳入制造业绿色增长框架中。其次,将东北地区制造业划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探究不同环境政策下技术进步、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等关键要素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路径和传导强度。这项工作有助于界定绿色经济发展关键驱动要素如何传导至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层面,进而为促进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长期增长提供更加细致的机制解释。

3.3 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设计东北地区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实现机制

基于当前东北地区制造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实际发展状况,注重绿色生产、提高技术效率的绿色转型是区域制造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选择。因此长期促进其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是促进东北地区制造业绿色转型的重要环节。基于此,在识别关键要素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有必要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设计东北地区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优化路径。在系统动力模型模拟基础上对优化路径进行模拟分析,进而增强优化路径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为东北地区制造业如何在长期内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细化的解决方案。

4 小结

东北地区近年来的发展困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在此背景下,绿色转型成为了经济“新常态”下地区发展的首要路径选择。总体来看,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未来研究应尝试提出东北地区主导产业追求绿色经济赶超而非传统赶超目标的分析框架,判定东北地区制造业绿色发展所处的近阶段及关键特征,并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及发展经济学等理论,构建东北地区制造业绿色转型实现机制模型,为后续区域低碳发展研究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生产率东北地区要素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新”生产率悖论?工业机器人采用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
东北地区高校越野滑雪体育课程的开设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跟踪导练(三)4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