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姬,杜亮,左倩
北京市科技咨询业发展特点及对策分析
李文姬,杜亮,左倩
(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北京 100088)
科技咨询服务业是科技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了北京科技咨询业发展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并根据北京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科技咨询服务业;行业发展;发展特点;发展对策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科技咨询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咨询服务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北京市科技咨询机构近年来在总体规模、机构实力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较快进展。在新形势下,科技咨询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创新服务内容和咨询服务方式、如何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发展,是科技服务机构所面临的挑战。
根据201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的《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科技咨询为科技服务业九大板块中的一个板块,是科技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科技咨询业是在咨询产业不断细化分工和产业不断融合生长的趋势下形成的新的产业分类,是咨询业的一个重要分支。科技咨询业是围绕科技活动,以促进科技进步和发展为目的,以技术和知识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的产业,是典型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其服务手段是技术和知识,服务对象是与科技活动相关的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
1.2.1 行业稳步增长,城区聚集发展
根据北京科技咨询协会统计数据,北京市规上科技咨询机构约300家,营业收入约300亿元。从区域分布来看,北京规上科技咨询机构主要聚集在海淀、朝阳、西城和东城四大区域。以朝阳区为例,朝阳区科技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大力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总部、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入驻,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生物医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聚集了苹果、默沙东、特斯拉等国际知名企业总部或研发中心,全区共有国际研发机构157家,占全市29%。科技部公布的“独角兽”企业24家,占全市的37%。科技融合型、原创型、高附加值的新兴业态加快发展,年收入1~10亿元的科技咨询业单位半数以上位于朝阳区,科技咨询产业发展与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1.2.2 市场化程度高,业务覆盖广泛
课题组对北京市200家规上北京科技咨询企业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科技咨询机构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占科技咨询企业80%,此外还有大量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下属智库型机构、研究中心,及高校的研究机构等提供服务。
北京市咨询业务覆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领域,不但包括传统的电力、煤炭、石化、建材、军工等传统行业,还为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高精尖行业提供服务。从客户种类看,不但为北京及各地政府、非盈利组织公共事务决策提供支持,还为央企及各地国企、民企提供市场调查、战略规划等决策类服务及品牌营销、组织管控、流程优化、薪酬绩效及信息化等运营类服务。
1.2.3 北京市咨询机构实力领先,国内竞争优势明显
从咨询机构在全国分布来看,北京市的国内竞争优势十分明显。依托于北京丰富的高校和政府资源,诞生了如北大纵横、华夏基石、赛迪顾问这样国内领先的咨询机构。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联合编制发布了两批《全国企业管理咨询机构推荐名录》,共推荐83家咨询机构,其中37家为北京机构,占总数的45%;由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发布的2018中国管理咨询机构50大名单,排名前20的机构有16家为北京,占总数的80%。同时,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波士顿、贝恩、罗兰贝格、德勤、普华永道、毕马威等均在北京布局,开设分公司或办事机构。
1.2.4 智力密集型产业,咨询与企业人员双向流动频繁
科技咨询高度依赖智力成果,从行业人员构成来看,聚集着大量高学历人员,智力密集型特征十分明显[2]。咨询机构人员以硕士为主,部分咨询公司如赛迪顾问招聘以博士为主。麦肯锡、波士顿、贝恩等国际公司招收的国内学生中近80%来自清北复交。
从人员流动来看,咨询机构与企业的人员双向流动十分频繁,具有管理、产业知识并具有实践经验复合型人才推动咨询和企业共同提升。华夏基石1/3合伙人都具有大中型企业中高层管理经验,提升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约2/3咨询机构人员离职后进入各类企事业单位,大量管理知识、经验的扩散和转移助力企业和行业发展。
咨询机构依靠合伙人的利润分享和业务共创等机制,吸引各专业领域人才加入,并借助合伙人不断拓展业务。北大纵横、华夏基石、和君咨询等大型咨询机构凭借数百位合伙人实现了战略、人力、文化、集团管控等多个职能模块的覆盖,并横跨电力、电信、电子制造、房地产等多个行业,形成业务链条的闭环,提高竞争壁垒。
科技咨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推动着业务专业化分工,咨询机构深入各专业领域做深做精。赛迪聚焦包括5G、大数据等高精尖产业在内行业研究;零点聚焦于地产、汽车、快消、电信等行业的民调市调市场;北大纵横、和君咨询等成立如信息技术中心、医疗中心各类行业研究中心提升行业服务能力。
新一轮的信息技术如AI、大数据等转变了咨询机构的工作方式,提升了咨询服务效率和效果。赛迪、长城等利用语音分析、智能算法等收集、清洗和分析数据,依靠大数据平台聚集了百万家企业、千万条专利等数据,为地方政府、园区提供产业规划、运行监测、招商投资服务。
与此同时,企业对数字化转型需求日益旺盛,推动咨询向数字化发展。传统咨询为企业构建数字化战略,通过组织变革、工作方式转变应对数字化时代,而具有IT基础的咨询公司如埃森哲、用友、金蝶等帮助企业搭建信息化系统,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具有技术优势、数据优势、资本优势的大型互联网企业逐步进入咨询领域。百度、腾讯、阿里、滴滴等成立研究院为企业、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互联网产业的数据和报告,为学术研究、产业发展提供研究支持。
依靠管理咨询积累的行业知识、客户资源、资本和人员,咨询机构逐步向金融、软件服务商、招商平台等高价值领域进行探索。
和君集团以咨询为核心,衍生出为企业提供股权资金、资本运作和市值管理等服务的和君资本,并凭借着积累的管理案例、投资案例成立了和君商学,之后通过和君商学分三次共募资17.29亿。华夏基石借助咨询服务与企业战略、业务和资源的紧密联系,结合政府的产业规划,将自身打造为帮助政府和企业的精准对接,服务地方发展的第三方招商平台。当前,第三方招商平台营收成为华夏基石新增业务。零点结合自身在汽车、金融、地产等行业积累,不断推出模块化和标准化的软件产品,通过客户识别、预测消费等提升企业的营销能力。
国内咨询模式已从单一提供咨询报告(方案)的服务模式发展为围绕客户的实际问题,开展辅助实施、实际执行和委托管理等业务。通过培训辅导企业规划和实施的培训式咨询,如华夏基石以华为的战略落地系统为案例,通过训战结合的方式,辅导企业完成战略举措实施;中小企业以股权的形式支付咨询服务费用的股权置换;咨询进驻企业进行决策的后续执行的管理托管等新模式不断涌现。
北京市科技咨询行业没有明确的主管单位。这是由于北京市科技咨询业开展的时间较晚,各区域之间科技咨询水平与项目开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属于历史原因。没有明确的行业定位,造成本行业的野蛮生长,“科技咨询”概念不甚明晰。本行业仅有个别地方标准,缺乏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3]。
通过对北京市200家科技咨询公司调研发现,95%的北京科技咨询机构成立时间为5~15年,规上企业300余家,总量占比不足10%。领先的咨询机构收入基本在3~5亿(咨询业务收入为2~3亿),与国际顶级公司差距较大。如德勤2019年营收约为462亿美元,员工约31万人;麦肯锡2019年营收约为105亿美元,员工约2.7万人。
政府下属的面向公共决策的智库型机构、技术研究中心、大学中从事研究的机构等,受限于机制和激励模式,具备相当的知识、经验、行业信息等资源积累,但市场化咨询业务参与度不高。
国内机构品牌影响力较弱,除了在军工、航天等敏感行业外,高端领域受到国际公司挤压。波士顿2010—2015年期间在大中华地区的项目超过了1 000个;麦肯锡公司在大中华地区30%的客户是大型国企,10%的客户是省级及市级政府机构及非盈利机构;华为除了引入IBM升级管理流程外,还聘请埃森哲、波士顿、普华永道等国际公司提升决策和运营能力。
国际公司依托欧美市场的管理实践构建和完善了独创的管理咨询分析模型,研究开发了相应的管理咨询分析工具,而国内咨询公司的原创性模型、工具方法较少且推广度不高。如麦肯锡针对企业增长提出的“三层面理论”、波士顿针对产品细分市场提出的“波士顿矩阵”广为人知[4],国内原创如“ECIRM模型”等受众较少,知名度一般。当前国内咨询机构以国内人员为主,难以吸引到具有国际视野和跨国经验的国际人才。
大量咨询机构仍然依靠管理知识、行业经验为客户提供服务,在数据收集、处理和知识管理等方面上主要依靠人工和传统工具,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集成及应用能力不足。同时由于IT基础较为薄弱,AI、大数据投入研发不足,无法支撑企业和自身的数字化转型。
通过资金、税收等政策支持,培育壮大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行业影响力、品牌影响力强的标杆类科技咨询企业[5]。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依靠市场力量,支持优势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整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鼓励有条件的咨询机构结合北京高精尖产业,在新能源智能汽车、医药健康等产业做精做细;鼓励互联网企业和咨询机构业务融合,开展基于AI、大数据的数字化咨询,不断探索创新咨询模式,推动咨询产业升级。
支持咨询机构、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建立行业平台,搭建知识库、案例库,开展理论、模型、工具和方法的梳理与研究,创新符合中国企业实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加强对行业前瞻性研究和规划的引导,助力中国企业发展。推动科技咨询机构信息化建设,鼓励企业应用AI、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技术提升数据收集及处理、知识管理的效率、效果,提升服务的效率和效果[6]。
面对外部风险挑战上升的复杂局面,建议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标杆科技咨询机构为产业研究、政策制定、法律治理等提供研究支持,推动国内科技咨询标杆企业发展。鼓励智库型机构、技术研究中心、大学中从事研究的机构等完善激励体制,激发企业活力,向社会提供服务建议。在海淀区、东城区、西城区依托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形成国内高端科技咨询聚集区;在朝阳区积极引入一批国际化科技咨询公司落户北京,打造全球高端智库集聚区。
鼓励有条件的咨询机构抓住“一带一路”历史性契机,通过与中国企业抱团出海、并购国外咨询机构、在当地建立分公司等形式,积极引入国际专家、健全世界行业信息库、服务沿途国家,逐步参与国际竞争。鼓励智库、咨询机构、民间组织、高校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交流中国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1]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指导意见[EB/OL].[2017-12-20].http://www.beijing. gov.cn/fuwu/lqfw/ztzl/kjcxgjj/wj/xlwj/t1502866.htm.
[2]仝爱莲.北京科技咨询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上)[J].科技咨询导报,2005(7):30-35.
[3]孙学智,宋钰,滑毅.标准化战略助力科技咨询业健康发展[C]//第十五届中国标准化论坛,2018.
[4]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内驱力扫描[J].科技智囊,2005(12):152-156.
[5]高续波,范立佳.关于我国科技咨询业发展问题的综合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5(5):4,6.
[6]罗自珍.论新形势下科技咨询服务机构发展的战略选择[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4):11-12.
C932
A
10.15913/j.cnki.kjycx.2020.08.027
2095-6835(2020)08-0068-03
李文姬(1984—),女,河北邢台人,硕士,工程师中级,研究方向为科技服务业及文化科技产业。杜亮(1985—),男,陕西铜川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服务业。
左倩(1977—),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服务业。
〔编辑:严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