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燕 王树春 张 娜
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的衰落,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实行了战略收缩政策,停止了战略轰炸机和核潜艇的巡航,关闭了一系列军事基础设施。2008年批准的北极战略文件《2020年前及更长期内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原则》①[俄罗斯]《2020年前及更长期内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原则》,俄罗斯政府网,2008年9月18日,http://government.ru/info/18359/。以下该文件简称《2008北极原则》。对北极军事建设提出具体要求,此后俄国防部积极筹备北极军事建设。继2013年普京总统签署《2020年前俄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②[俄罗斯]《2020年前俄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俄罗斯政府网,2013年2月20日,http://government.ru/info/18360/。以下该文件简称《2013北极战略》。以来,俄北极军事建设进入大规模实施阶段:这一年以“彼得大帝”号巡洋舰为首的10艘军舰在四艘核动力破冰船的引航下向北极投送大量军用装备和材料,在此基础上开建多处军事基础设施;这一年俄罗斯还恢复了在北极上空的定期巡逻,重启了核潜艇在北冰洋水下巡逻。2015年,俄军在北极地区启动了437个军事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绝大部分已于2016年初完成。①[俄罗斯]《海洋驻军——已在北极建立六个军事基地》,独立报,2015年12月8日,https://rg.ru/2015/12/09/arktika.html2017年底,俄防长宣布基本完成北极大规模军事基础设施建设。近三年来,俄罗斯在北极加速推进港口、破冰船、通讯导航和监控等军民两用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扩大防空建设,加快战略威慑力量的部署。2019年普京总统在国防会议上指出,俄海军力量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划改装使用“锆石”高超音速导弹的护卫舰和潜艇的入编,而这类最新精锐武器皆优先分给北方舰队,近两年相继进入该舰队服役。继2014年底北极联合战略司令部开始正式运作后,普京总统于2020年6月签署法令,将北方舰队升级为第五军区。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是:俄罗斯加强北极军事建设的原因何在?其军事建设的具体进展如何?
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开展大规模军事建设既深受气候变暖和国际形势的影响,也与北极地区地缘经济地位的提升密切相关。具体而言,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开展大规模军事建设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进入21世纪,北极气候进一步变暖,北冰洋冰雪加速融化,俄北部边界曾经的天然冰障难以为继,该地区面临的安全隐患增加。考虑到俄罗斯在该地区的海岸线漫长,幅员辽阔,②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海岸线绵延2万多公里,占据整个北冰洋海岸线58%。领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陆地领土约220万平方公里,领水近8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北极地区的44%。参见[俄罗斯]《俄罗斯在北极的财产》,塔斯社,2017年3月28日,http://tass.ru/info/2505058且人烟稀少,俄北极地区的边防任务更是任重道远。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实行了战略收缩政策,停止了战略轰炸机和核潜艇的巡航,关闭了一系列北极军事设施,北极地区的安全漏洞与日俱增。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越来越清楚地感觉到北部边界“开放”的危险性。①[俄罗斯]佩斯托夫·S.·K.:《俄罗斯在北极的战略和政策》,“北极开发国家战略和北极地区的未来”圆桌会议,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版图》简报2016年第45(243)期,第8页。
《2008北极原则》把捍卫和保护北极地区国家边界视为实施北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此提出以下要求:发展俄联邦北极地区的边防基础设施,更新边防机构的技术装备;在国家边境口岸进行边防检查,在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实行行政区划边区制度,对北方海航道途经海峡、河口和三角洲流域组织技术检查等。
建立高效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岸防体系,提高与邻国边防部门在打击海上恐怖主义、走私活动、非法移民及保护水生物资源等方面的协作效率。②[俄罗斯]《2020年前及更长期内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原则》,俄罗斯政府网,2008年9月18日,http://government.ru/info/18359/2014年4月,普京总统在安全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强调,俄罗斯必须加强俄北极边界的安全,包括增加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边防军的海军比例,还应该加强军事基础设施,特别是在北极地区建立一个基于最新水面舰艇和潜艇的统一系统。③[俄罗斯]《安全委员会关于在北极执行国家政策的会议》,俄罗斯总统网,2014年4月22日,http://kremlin.ru/events/president/news/208452020年5月,普京总统签署《2035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原则》,将保护俄罗斯联邦的国家边界作为北极政策实施的独立领域凸显出来,要求对边境机构进行技术改造,建造具有航空综合设施的现代冰级舰船,并更新航空机队。④[俄罗斯]《弗拉基米尔·普京签署总统令“关于批准2035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原则”》,俄罗斯总统网,2020年3月5日,http://www.kremlin.ru/acts/news/62947。以下新版文件《2035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原则》简称为《2020北极原则》。注:上述诸多任务由俄海岸警卫队完成,俄罗斯海岸警卫队隶属于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边防军的海上警卫巡防部队,负责保护俄罗斯海上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内湖和领海等的渔业、边界利益。
鉴于俄罗斯边界地区出现新的安全挑战,加上俄罗斯应对外界威胁的能力提高,2018年4月25日,普京总统签署新版《俄罗斯联邦国家边界政策原则》(以下简称《原则》),这是俄罗斯自1996年以来第一次修订边界安全政策。《原则》强调从六个方面加强边防设施建设,其中“在北极和远东地区建设社会和边防基础设施”排在第二位。《原则》还指出,俄罗斯担忧“若干外国”对俄领土的觊觎,以及恐怖分子和极端分子向俄渗透的意图。令起草者同样忧心的还有边境附近存在“社会政治和军事紧张情绪策源地”,以及与之相关的爆发边境冲突事件的风险。此外,俄个别地区“因人口稀少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以及交通运输不发达”,面临遭到他国经济和人口扩张的风险。①[俄罗斯]《俄罗斯联邦第174号总统令“关于批准俄罗斯联邦国家边界政策的基本原则”》,俄罗斯总统网,2018年4月25日,http://www.kremlin.ru/acts/bank/43004以上风险和威胁皆直接涉及北极地区,为了捍卫北部边界,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俄罗斯有必要在辽阔的北极地区建设和升级边防机构,大规模布置军事基础设施。
俄罗斯在北极的军事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障该地区的经济安全与发展,包括保护俄北极水域和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及有关设施,维护北方海航道的航行安全,为经济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环境。从《2008北极原则》、《2013北极战略》和《2020北极原则》等北极文件可以看出,俄罗斯已经将北极开发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希望将该地区地打造成和平合作的区域,②注:从2010年起俄罗斯开始举办两年一度的“北极—对话区域”国际论坛,该论坛旨在将北极打造成开展对话、倡导合作、保持和平的区域,论坛题目即说明了问题。吸引国际投资以推动大型能源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北方海航道的开发利用。为此,俄罗斯不希望在该地区搞军事化,“俄罗斯将坚决反对任何企图将政治对抗和军事对峙因素带入北极,将该地区整体国际合作政治化的行为。”③[俄罗斯]《俄罗斯联邦第640号总统令“关于批准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法律咨询网,2016年11月30日,http://www.consultant.ru/document/cons_doc_LAW_207990/2011-2013年俄罗斯先后与多家世界能源巨头签订协议,建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北极大陆架。2013年俄北极能源开发进入项目实施阶段,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北极大陆架资源开发项目普里拉兹洛姆油田投产。与此同时,俄罗斯对北方海航道的投入和装备相应增加。俄北极军事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和规模基本与上述经济活动的增加相一致。④确切地说是大规模开展军事建设比实施能源大项目稍微先行一步,以保证能源及其开发设施处于受保护状态。俄防长绍伊古指出,北极地区军事基础设施的建成将有助于控制北方海航道,保障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经济活动的安全。⑤[俄罗斯]《绍伊古:国防部在北极的新设施将有助于控制北方海航道》,重点工业网,2017年10月7日,https://glavportal.com/materials/shojgu-novye-obekty-minoborony-v-arktike-pozvolyat-kontrolirovat-sevmorput/提到组建北方舰队联合战略司令部的目的时,俄罗斯北方舰队司令弗拉基米尔·科罗廖夫强调,北极是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基地,对俄具有战略意义,俄罗斯近11%的收入和22%的出口来源于此,因此,对北极海域大陆架、北方海航道和西北部通道进行防御对俄罗斯具有特殊意义。①[俄罗斯]穆辛·V.:《国防部将北极置于特别控制之下》,独立报,2015年1月19日,www.ng.ru/armies/2015-01-19/1_arctic.html。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政治学教授科内舍夫和谢尔古宁指出,俄罗斯发展北极地区的军事基础设施的主要目的是确立对海陆空的系统性控制,并最大程度地促进北极经济开发任务的完成。②[俄罗斯]科内舍夫·V.·N.,谢尔古宁·А.·А.:《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北极方向》,载《观察家》2011年第3期,第13-20页。
北极地区对俄罗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持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意义要求与之匹配的军事投入。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美国地质勘探局和丹麦地质勘探局联合完成的研究报告指出,世界22%的尚未发现但技术上可采的油气资源(包括13%未探明石油储量,30%未探明的天然气资源以及20%的未探明液态天然气)储藏在北极地区,且大部分都位于俄罗斯近海海域。③Donald L.G.,et al.“Assessment of Undiscovered Oil and Gas in the Arctic(Published in Scie-nce Magazine,May 2009)”,USGS.http://www.energy.usgs.gov/General Info/Energy Newsroom All/TabId/770/ArtMID/3941/ArticleID/713/As sessment of Undiscovered Oil and Gas in the Arctic.aspx.随着气候变暖和技术进步,该地区的能源开发条件日臻成熟。对于超级能源大国俄罗斯来说,能源不仅是国民经济和地区发展的命脉,还是实施地缘政治目标的有效工具,且事关经济模式转型的成败。而传统矿产地经前期大规模开发后日益枯竭,俄罗斯迫切需要开发北极地区的能源,将该地区打造成国家未来主要的战略资源接替区。2017年3月,普京在与民众直线对话中解释北极对俄罗斯的重要性时指出,到2050年,俄罗斯开采的碳氢化合物将有30%源于北极地区。④[俄罗斯]《与弗拉基米尔·普京的直线连接》,俄罗斯总统网,2017年6月15日,http://www.kremlin.ru/events/president/news/54790。同年9月绍伊古断言:“今天的北极开发是明天俄罗斯独立的保证。”⑤[俄罗斯]《绍伊古:今天的北极开发是明天俄罗斯独立的保证》,塔斯社,2017年9月1日,https://tass.ru/obschestvo/4524513。此外,在气候变暖和北极能源开发的推动下,北极航道的战略价值愈加突出。北方海航道不仅有潜力成为解决俄北极地区能源及其他产品外运和出口的交通动脉,也将作为欧亚之间最短的海上走廊成为有竞争力的国际航线。因此发展北方海航道既能够带动俄国内地区经济发展,又带来丰厚的过境收入。
除了该地区对俄未来发展的战略意义,其他国际行为体对俄罗斯开发、扩展北极大陆架的阻挠以及域外国家对北极开发的关注也推动了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建设。
2007年10月1日,俄罗斯时任自然资源和生态部部长尤里·特鲁特涅夫指出,俄罗斯所申请的罗蒙诺索夫海岭可能给俄罗斯带来50亿吨标准燃料。①[俄罗斯]《罗蒙诺索夫海岭可能为俄罗斯提供多达50亿吨燃料》,俄罗斯新闻社,2007年10月1日,https://ria.ru/economy/20071001/81793929.html;《特鲁特涅夫:开发罗蒙诺索夫海岭将额外带来50亿吨燃料》,独立报,2007年10月1日,https://rg.ru/2007/10/01/trutnev-anons.html俄罗斯2001年提出的北极大陆架扩张申请被驳回,2015年俄再次提交,至今划界案尚无定论,而美国明确表示反对俄罗斯的相关声索。《2008北极战略》指出,国际政治的注意力将长期集中在能源获取上,其中包括巴伦支海大陆架和北极其他地区的能源,未来能源争夺可能会演变成军事对立,不排除使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2013北极战略》规定要“全面做好必要的战斗和征兵准备工作,回击针对俄罗斯联邦及其盟友的军事欺压和挑衅,保护俄罗斯北极主权和俄罗斯联邦在北极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所有活动的顺利进行”。②[俄罗斯]《2020年前俄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俄罗斯政府网,2013年2月20日,http://government.ru/info/18360/
2012年8月,“绿色和平组织”成员乘船登上“俄气”公司属下的“普里拉兹洛姆”钻井平台,并驾船试图阻止该公司人员前往钻井平台作业。2013年9月18日,“绿色和平组织”30名积极分子搭乘“极地曙光”号破冰船驶抵北极伯朝拉海域。俄媒称,该船试图登上“普里拉兹洛姆”钻井平台,抗议其石油开采破坏北极生态,其间与俄边防人员发生冲突。次日,俄边防直升机空降该船并扣押了船上成员。普京称,以上活动者的行为使钻井平台陷入了危险状态。③《普京回应俄在北极扣押绿色和平组织船只事件》,中国新闻网,2013年9月25日,http//www.chinanews.com/gj/2013/09-25/5323144.shtml关于“绿色和平组织”的上述行动,部分俄罗斯学者指出,西方国家默认入侵俄罗斯“普里拉兹洛姆纳亚”平台的经济恐怖行动,把环保标准作为谋取地缘政治利益的工具。④[俄罗斯]塔塔尔金主编:《俄罗斯北极:现代发展模式》,俄罗斯人文科学基金出版社2014年版,第19-20页。《2020北极原则》明确将“外国和(或)国际组织阻止俄联邦在北极进行合法的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视为俄罗斯在北极地区面临的五大国家安全挑战之一。①[俄罗斯]《弗拉基米尔·普京签署总统令“关于批准2035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原则”》,俄罗斯总统网,2020年3月5日,http://www.kremlin.ru/acts/news/62947。
2007年北冰洋海底“插旗”事件后,国际上围绕着北极大陆架划界和北方海航道法律地位的议论搅动了北冰洋的平静,北极国家为扩大权益展开博弈。同时,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为域外国家进入该地区提供了依据和机会,2005年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域外国家在北极的活动不断增加,俄罗斯对此十分戒备。此外,域外国家关于在北极签署类似“南极条约”的法律文件,北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等提法让俄罗斯深感不安。北方海航道的价值也引起了域外国家的兴趣和关注,俄罗斯对此有所猜忌,特别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崛起中的大国进入俄北极地区的猜忌则更胜一筹。多位俄罗斯专家认为,随着中国崛起和俄罗斯衰落,中国未来可能要求给予北方海航道中立水域地位。②《俄欲拉中国开发北极航道:路程短速度快没海盗》,参考消息网,2016年3月1日。http://www.cankaoxiaoxi.com/finance/20160301/1088529.shtml。一些俄罗斯学者认为,北方海航道的自由通航会引起航运大国中国的关切,中国可能会受利益驱使建立对该航线的战略控制,并不惜利用军事杠杆;发展北方海航道对中国不仅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还有地缘政治意义以及军事战略意义。③[俄罗斯]安娜尼耶娃·M.·N.,格拉切夫·P.·A.:《中俄可能在北极合作吗?》,苏拉克申中心,2014年3月20日,http://rusrand.ru/analytics/vozmozh no-li-sotrudnichestvo-rossii-i-kitaja-v-arktike还有一些俄罗斯专家认为中国试图塑造北极议程并发挥领导作用。④[俄罗斯]古杰夫·П.·А.:《北极国际合作的新风险和新机遇》,载《北极与北方》2019年第36期,第78页;特列宁·D.·V.:《中俄在北极:合作,竞争与对欧亚安全的影响》,俄罗斯外事委员会官网,2020年 4月 1日,https://russiancouncil.ru/analytics-and-comments/comments/rossiya-ikitay-v-arktike-sotrudnichestvo-sopernichestvo-i-posledstviya-dlya-evraziyskoy-bezopasnost/
根据北极战略文件的规划和俄北极军事基础设施启动的时间不难发现,俄北极军事建设的进度和规模与能源开发的进度、航道利用的规模相一致。可以说,俄北极大规模军事建设的推进与北极经济开发相协调,二者皆在很大程度上按照多年前的规划进行。但正如俄北极经济开发受国际能源格局变化和西方制裁的影响而不得不作出调整一样,俄北极军事建设也同样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
乌克兰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把俄罗斯视为主要威胁,不仅进一步从西部、东部和南部打压俄罗斯,还在北极地区与俄罗斯针锋相对。美军潜艇时不时在北冰洋破冰而出,美军大批战机已在北极展开试飞。其他北极国家也纷纷增加对北极的军事投入。不仅如此,美国还联合其他北极国家协调立场和行动合伙打压俄罗斯,甚至非北约成员国芬兰和瑞典乌克兰危机后也进一步向北约靠拢。2014年,两国同北约签署“东道国协定”,允许在紧急情况下同北约军队举行联合训练和演习。2016年,北约获准在征得瑞典允许后向该国派遣驻军。同年6月,芬兰首次以东道国身份参加了北约“波罗的海-2016”海上联合军演。面对北约的军事压力和北极地区的新形势,俄罗斯增加了在北极的军事活动,加快相关军事部署。原计划2016年成立的北极摩步旅提前至2015年建成,并于第二年增署了第二个北极旅。同时,原计划于2017年成立的北极联合战略司令部于2014年底成功组建,比原计划提前了三年。①《俄罗斯的北极:现代化还是军事化》,国际极地与海洋门户,http://www.polaroceanportal.com/article/748。2015年俄罗斯加快了北极军事基础设施建设,该年俄军在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新地岛、北地岛、施密特岛角、楚科奇自治区,弗兰格尔岛和新西伯利亚群岛的科捷利内岛开建了437个军事基础设施,其中绝大部分已于2016年初完成。这一年,国防部为陆上作战力量配备了快速雪地汽车、雪地沼泽地多用途履带步战车、DT-3P水陆两用装甲车,以提高机动作战能力。
随着俄美矛盾的加剧,俄罗斯在北极对美国的警惕性增强。防范美国有反导系统和战略导弹的舰船也是俄罗斯加强北极军事建设的题中之意,俄军事专家认为这一点对于俄罗斯的军事安全来说特别敏感。②[俄罗斯]《北方之王:俄罗斯海军已成为北极的主导力量》,俄罗斯新闻社,2017年4月17日,https://ria.ru/defense_safety/20170417/1492426719.html。普京在2017年直线连接中特别提到这一问题:美国的核潜艇在挪威北部执勤,从这里向莫斯科发射导弹只需15分钟即可到达,俄罗斯需要关注其动态,保障边境安全。③[俄罗斯]《与弗拉基米尔·普京的直线连接》,俄罗斯总统网,2017年6月15日,http://www.kremlin.ru/events/president/news/54790。
俄罗斯防空导弹部队前司令亚历山大·戈里科夫中将表示,从美国到俄罗斯最短的飞行距离是经过北极,因此这里需要可靠的用以抵御战略飞机和巡航导弹的防护系统。苏联解体后,北极的雷达网出现了“漏洞”,在俄美矛盾加剧的背景下,俄罗斯对来自空中的威胁也加强了防范。2015年组建了北方舰队第45空防集团军,2016年俄罗斯开始强化在北极的防空建设。2017年,俄罗斯特意通过胜利日阅兵式展示了北极防空杀器“道尔”M2DT防空导弹系统和“铠甲”SA防空系统。2018年俄罗斯成立了一支新的防空师,与此同时,部署在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新地岛、北地群岛和新西伯利亚群岛的无线电技术部队进入战斗值班。2018年俄国防部将带有人工智能元件的“共振-N”移动式雷达系统编入北方舰队,以防止对手从北极地区向北方舰队发起突袭,甚至对乌拉尔、西伯利亚以及俄罗斯中部地区实施打击。①《俄罗斯在北极部署新雷达》,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19年1月22日,http://sputniknews.cn/military/201901221027425452/2019年12月俄罗斯国防部称,将在俄罗斯边界周围建立全覆盖雷达场,包括“集装箱”型超视距站,这种新雷达已在莫尔多瓦进入战斗值班。新雷达站能够跟踪距俄罗斯西部和南部边界2000公里远的飞机大批量起飞、巡航导弹发射或超音速飞行器的发射。“集装箱”总设计师米哈伊尔·彼得罗夫表示下一个这种类型的超视距站应覆盖北极上方,目前俄国防部正在积极考虑这一规划。②《俄国防部:俄将建立能够探测敌飞机的全覆盖雷达场》,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19年12月2日,http://sputniknews.cn/military/201912021030147722/
在北极,俄罗斯既有防守的一面,也有主导谋局的一面。相对于美国,北极是俄少有的具有多重潜在军事优势的地区。俄罗斯在北极开展大规模建设的另一个重要考量在于强化在该地区的军事优势,使用不对称优势反制美国,维护战略平衡。随着俄罗斯的崛起,俄美结构性矛盾加深,美国通过北约东扩和在波兰、罗马尼亚部署天价反导系统从西部、南部强化了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③尽管深陷新冠疫情困扰,美国也没放弃围堵俄罗斯的战略意志。今年5月25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网站报道,美国国防部正在认真考虑在波兰部署核武器。美国驻波兰大使称,不排除将部署在德国的核弹转移至波兰的可能性。但在北极,俄罗斯的核潜艇、核动力破冰船和特种部队令美国望尘莫及,这些军事力量能够对美国产生直接威胁。俄罗斯第四代核潜艇“北风之神”级和“亚森”级皆优先编配给北方舰队。2019年12月,普京总统在第14届国防会议上表示,近期俄海军力量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划改装使用“锆石”的护卫舰和潜艇的入编,并特别指出,向海军提供高超音速武器对于维持战略稳定极为重要。①[俄罗斯]《弗拉基米尔·普京指出高超音速武器在升级海军方面的作用》,海军网,2019年12月2日,https://flot.com/2019/344710/?sphrase_id=580256相比之下,最新高超音速导弹“锆石”在北方舰队列装最多最频繁。北方舰队不仅在已服役的“亚森”级核潜艇和22350型护卫舰列装和试射“锆石”,还对核动力巡洋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和“彼得大帝”号进行改装以配置该导弹。可见,“亮剑”北极是俄罗斯反制美国和维护战略稳定的重要手段。
随着气候变暖和科技进步,北极地区的能源地位、航道价值和军事战略价值将进一步凸显。俄罗斯专家称,21世纪的北极有潜力成为古代的地中海,汉萨时代的波罗的海和地理大发现时期的大西洋。②[俄罗斯]塔塔尔金主编:《俄罗斯北极:现代发展模式》,俄罗斯人文科学基金出版社2014年版,第16页。俄罗斯在北极开展大规模军事建设既针对现实,也着眼未来。俄北极军事建设的要义还在于把控战略高地,主导北极局势,在未来的地缘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北极高踞世界屋脊,距世界军事强国的平均距离最近,被军事专家视为“战略制高点”。③Tang Guoqiang,“Arctic Issues and China’s Stance”,March 4,2013,http://www.ciis.org.cn/english/2013?03/04/content_5772842.htm从北极发射导弹几乎可以抵达整个北半球,具有强大的军事威慑力。北冰洋厚厚的冰盖为战略核潜艇等武器提供了天然掩护。早在1935年比利·米切尔(Billy Mitchell)将军在美国国会的一次演讲中作此论断:“阿拉斯加是世界上飞机最集中的地方。谁控制了阿拉斯加谁就控制着世界。”④Swarztrauber S.A.,“Alaska and Siberia:A Strategic Analysis”,Naval Review(U.S.Naval Institute),1965,p.1,quote from Willy Østreng,“The northern sea route:A new era in soviet policy?”,Ocean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Law,Vol.22,No.3,1991,p.263.此后不到十年,空军上将亨利·阿诺德(Henry H.Arnold)回应了这一点: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话,北极将成为战略中心。⑤Gould L.M.The Polar Regions in Their Relations to Human Affairs(New York:American Geographical Society,1958),quote from Willy Østreng,“The northern sea route:A new era in soviet policy?”,Ocean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Law,Vol.22,No.3,1991,p.263.以上两个论断虽然当时引起争议,但却指向了无可争辩的事实,即北极在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在气候变暖和北极能源开发的推动下,北方海航道作为连接欧洲与东北亚、北美西部最短的距离,有望成为未来全球贸易的“黄金水道”,并将改变全球贸易格局。2005年,卫星显示东北航道全程被短暂打通后,该航道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08年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同时冰融,引发世人开发北极航道的热望。随着北极气候继续变暖,北方海航道作为欧亚贸易最短交通线的潜力必将进一步得到发挥,各国对该航道的通航预期激发了其参与开发利用该航道的热情,然而北方海航道的法律地位悬而未决,多国对俄罗斯垄断北方海航道管辖权和对外国航行提出苛刻要求的做法大为不满。而美国为了一己之利至今拒签《公约》,坚持其军舰、核潜艇在北冰洋的航行自由。俄罗斯对于一些国家提出北方海航道“中立”地位深感不安,力图加强军事存在巩固对北方海航道的控制。俄罗斯对外国破冰船进入北极也表示担忧。2018年8月,绍伊古在一次国防部部委会议指出,“北极已成为一系列国家领土、资源和军事战略利益之争的目标,该地区的冲突风险可能增加”,“目前,在北极不仅有俄罗斯的破冰船,还有韩国、瑞典、德国、美国和中国的破冰船。”①[俄罗斯]《绍伊古:北极已经成为一系列国家的利益中心,这可能会导致冲突》,塔斯社,2018年8月31日,https://tass.ru/armiya-i-opk/55099442019年3月,俄政府发布正式文件对外国军舰进入北方海航道提出严格限制,甚至表明对不遵守规定的船只不排除武力的使用。②[俄罗斯]《寒潮:给外国制定北方海航道的通行规则》,消息网,https://iz.ru/852943/aleksei-kozachenko-bogdan-stepovoi-elnar-bainazarov/kholodnaia-volna-inostrantcam-sozdali-pravilaprokhoda-sevmorputi
未来,随着北方海航道通航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围绕该航道进行的地缘政治竞争在所难免。现有航线的拥挤、海盗和沿岸政局不稳等因素推动北方海航道常态化运输的进一步发展,加速其潜在价值的实现,这种情况将产生全球性后果。如果该路线发展成世界主要的海上航道,就可能出现紧张局势,将北极定义为“人类共同遗产”的一部分的国际压力可能会增加,不同寻常的结盟可能会发挥作用。历史上,哪里集聚船队,哪里就有军舰随之而来,运输路线的改变导致海军部队的重新部署,进而导致国际格局的变化。北方海航道的开通将把多国重大利益引向欧亚大陆的高北地区,历史将一如既往地再现。①Margaret Blunden,“Geopolitics and the Northern Sea Route”,International Affair,Vol.88,No.1,2012,pp.115-129.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战略学副教授詹姆斯·霍姆斯断定,气候变化对地缘政治的影响与其对经济学的影响一样重大,甚至更为重大。当地理环境扩大带来一个新的内陆海,列强争相谋取更大利益之时,可能出现新的战略联盟。各国海军将向北冰洋派遣部队,以避免这里发生海上争夺战。②James Holmes,“Open Seas:The Arctic is the Mediterrraneanof the 21st Century”,Oct.29,2012,https://foreignpolicy.com/2012/10/29/open-seas/.传统上善于地缘政治博弈和全球战略谋划的俄罗斯,显然会强化其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以便牢牢把持对航道的控制权,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先机。
2019年12月俄政府批准了《2035年前北方海航道基础设施发展计划》,该规划要求发展北方海航道水文导航、气象、救援、通信和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北方海航道统一的运输调度中心并组织定期运输,在此基础上开发高效灵活的集中管理系统,使北方海航道全年全段通航。③[俄罗斯]《2035年前北方海航道基础设施发展计划》,俄罗斯政府网,2019年12月30日,http://government.ru/docs/38714/国家原子能公司北方海航道管理局副局长马克西姆·库林科(Maxim Kulinko)指出,俄罗斯正致力于使北方海航道自2025年起进入全年通航阶段。④[俄罗斯]《马克西姆·库林科:“第一次批准了实施北方海航道全年航行的步骤”》,北极网,2020年1月13日,http://pro-arctic.ru/13/01/2020/expert/38778随着2027年“领袖”号超级破冰船的服役,北方海航道在2030年前实现全年全段通航将成为现实。在世界经济政治重心进一步东移和俄罗斯大力推进“东转”战略的背景下,北方海航道全年全段通航不仅对俄罗斯加强与亚太地区的经济联系具有重要意义,也将推动其在该地区扩大军事影响力。鉴于俄罗斯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北方海航道全年全段通航,且北方海航道冰情逐年减轻,联通东西两大舰队将成为现实。为了便于将北极问题纳入远东发展部的职责范围,使两个地区的发展产生协同效应,2019年俄罗斯将俄罗斯远东发展部更名为远东和北极发展部。相应可以预测,未来北方舰队与太平洋舰队的互动和接应也将趋于频繁,两大舰队的实力也将产生协同效应,俄罗斯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潜在实力将同时因此而上升。今天俄罗斯在北冰洋增加军事实力相当于为明天在太平洋增加军事影响力做准备,今天俄罗斯在北极的优势预示着未来俄罗斯在世界的海权地位,今天俄罗斯在北冰洋的布局将为其成为世界性海洋大国铺平道路。
2013以来,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建设取得以下成果:
2013年,俄罗斯开始推进北极军事基础设施建设,此后进一步加大建设规模,加快建设进度。2017年底,绍伊古宣布基本完成大规模军事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2月,绍伊古在国防部部务委员会上指出,2013年以来,俄罗斯已经在北极地区建造了545处设施,总面积超过71万平方米。全球没有一个其他国家在北极地区进行如此规模的建设。①[俄罗斯]《绍伊古宣布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北极军事建设》,国际文传电讯社网,2018年2月26日,https://www.interfax.ru/russia/6014792016年,位于亚历山德拉岛(隶属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上的“北极三叶草”军事基地投入使用。基地面积1.4万多平方米,其核心是一座集居住、办公为一体的五层大楼,这座大楼可满足150名官兵在18个月内在此执勤和生活。基地补给依靠来自纳古尔斯科耶机场的飞机,俄罗斯计划在北极地区建造13座空军基地。根据类似的设计方案,俄军还在科捷利内岛(隶属新西伯利亚群岛)和季克西建造了另外两个“三叶草”军事基地,并计划在鲁道夫岛(法兰士约瑟夫到最北端)和弗兰格尔岛上各建造一个同类基地。以上军事基础设施的设置有力地增强了俄罗斯在北极的军事实力,对于捍卫北极边界和保障北方海航道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②[俄罗斯]《北方之王:俄罗斯海军已成为北极的主导力量》,俄罗斯新闻社,2017年4月17日,https://ria.ru/defense_safety/20170417/1492426719.html
2013年出台的《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明确指出将借助军民两用技术解决国防和安全任务,其中,破冰船更新换代是俄罗斯“重返北极”的迫切任务。目前,俄罗斯现役破冰船有40多艘,其中核动力破冰船有4艘(“亚马尔”、“泰梅尔”、“万加奇”和“胜利50年”),这些破冰船将根据新船加入的时间分阶段退役。其中,“胜利50年”服役时间最短,将至少持续到2038年退役。2012年和2014年俄罗斯原子能集团先后订购3艘22220型核动力破冰船以实现破冰船的更新换代,其中,首舰“北极”号已于2019年交付使用。第二艘(“西伯利亚”号)和第三艘(“乌拉尔”号)已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下水,预计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交付。2019年8月,俄罗斯原子能集团追订了第四艘和第五艘22220型核动力破冰船,分别计划2024年和2026年投入使用。①[俄罗斯]《第四艘22220型破冰船“亚库特”号》,杨德克斯网,2020年5月27日,https://zen.yandex.ru/media/tgd/iakutiia-chetvertyi-ledokol-proekta-22220-5ecd87a97dd91202fe397c85;《2035年前北方海航道基础设施发展计划》,俄罗斯政府网,2019年12月30日,http://government.ru/docs/38714/俄罗斯还决心打造新一代“领袖”号超级核动力破冰船以扩充核动力破冰船队,实现北方海航道全年全段通航。“领袖”号破冰船在破冰能力、机动性和速度方面远胜其他破冰船。此类破冰船将安装新一代RITM-400核反应堆,其动力足以击破4.5米厚的冰层,能够从任何方向越过北极。普通破冰船在两米深的冰区不得不以2节的速度航行,“领袖”号在同等条件下的速度高达14节。“领袖”号首舰已在远东“红星”船厂开工,拟于2027年12月交付使用。②[俄罗斯]《10510型“领袖”核动力破冰船》,论据与事实网,2020年1月27日,https://aif.ru/politics/russia/atomnyy_ledokol_proekta_10510_lider_infografika第二艘和第三艘分别拟于2030年和2032年交付。③[俄罗斯]《2035年前北方海航道基础设施发展计划》,俄罗斯政府网,2019年12月30日,http://government.ru/docs/38714/届时,淘汰退役的破冰船后俄罗斯原子能集团还将拥有9艘核动力破冰船。俄罗斯破冰船的建造规模和节奏主要根据现有破冰船的老化程度和能源开发的规模而定,这些破冰船一般履行非军事功能,但在必要时,可以协助北极驻军运送补给或为战舰提供引航。据俄媒报道,“领袖”号超级破冰船还能够安装带有反潜,导弹或大炮武器的集装箱,作为战舰使用。④[俄罗斯]贝雷吉娜·叶,盖瓦·叶:《冰释——北方海航道正在等待货物》,俄罗斯报,2019年11月25日,https://rg.ru/2019/11/25/plan-razvitiia-severnogo-morskogo-puti-vnesen-v-pravitelstvo.html此外,其他军民两用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这包括港口、铁路交通设施,技术服务基础设施,搜救中心,水文气象和通讯导航系统等,这些基础设施也可以发挥军事功能。
2014年12月1日,北极联合战略司令部开始正式运作,该司令部在北方舰队基础上组建,目的是保护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利益,具有防御性和威慑性。北极战略司令部主要管辖俄罗斯在北极地区部署的所有部队,涉及俄现有各个兵种,作战范围覆盖北极全境。根据普京的命令,北极战略司令部归俄国防部国家指挥中心管辖,相当于俄罗斯的“第五军区”。为了实现对海军陆战兵团的最佳指挥,北方舰队于2017年组建了第14集团军,下辖第80独立摩步旅(驻摩尔曼斯克州阿拉库尔季村)和第99战术群(驻科捷利内岛)。以上举措相当于对北方舰队进行升级,俄军事专家维克多·穆拉霍夫斯基(Victor Murakhovsky)指出,升级后的北方舰队的责任范围仍然是西北和北极,但其地位和行政能力提升,这种提升可能表明北极地区被国防部视为优先方向。①[俄罗斯]《舰队将升级》,俄罗斯报,2019年8月7日,https://rg.ru/2019/08/07/reg-szfo/severnyj-flot-sdelaiut-piatym-voennym-okrugom-rossii.html2020年6月6日,俄总统普京签署法令,自2021年1月1日起,北方舰队将与西部、南部、中部和东部一起成为独立的军事行政单位,进而获得“第五军区”的地位。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次将一支独立的舰队等同于一个军区,这一创举将提高北极战略方向解决国防问题的协作水平。②[俄罗斯]拉斐尔·F.:《北方舰队的地位:俄罗斯将出现第五军区》,俄罗斯新闻社,2020年6月6日,https://ria.ru/20200606/1572550063.html
导弹列装方面,不仅计划增加“口径”巡航导弹的数量,还将装备“锆石”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锆石”高超音速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海军高超音速武器,也是世界上第一种成功完成试射的海基高超音速导弹。目前俄海军正在使用855型核潜艇和22350型护卫舰对“锆石”进行测试。2018年11月,俄国防部宣布首批北极专用的“道尔”M2DT近程防空导弹交付北方舰队。2019年俄军开始组建配备机动式“棱堡”岸防导弹系统的北极岸防导弹巡逻队,目的是确保俄北极海岸免遭敌人登陆威胁。据报道,俄岸防导弹部队正在淘汰老旧的“多面堡”和“边界”岸防导弹系统,计划在2021年前全面换装新型“棱堡”和“舞会”岸防导弹系统。目前,俄已在北极地区部署了“棱堡”系统。③“俄军组建配备‘棱堡’系统的北极岸防导弹巡逻队”,新华网,2019年8月13日,http://www.xinhuanet.com/2019-08/13/c1124869782.htm
新型核潜艇列装方面,955型战略核潜艇(“北风之神”级)和855型攻击核潜艇(“亚森”级)近年优先列装北方舰队,能够对美国产生直接威胁。2013年,955型首舰“尤里·多尔戈鲁基”号战略潜艇进入北方舰队服役。2020年5月,该舰从白海向勘察加齐射四枚“布拉瓦”洲际弹道导弹,均击中目标。同月,改进型核潜艇955A“弗拉基米尔大公”号列装北方舰队。①俄罗斯原计划建造8艘“北风之神”级核潜艇,目前,4艘在役(2艘列装北方舰队,另外2艘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移交太平洋舰队),4艘在建。后来增加2艘,并于今年同时开建。855型核潜艇也将传来喜讯:继首艇“北德文斯克”号于2014年加入北方舰队后,改进型855M“喀山”号和“新西伯利亚”号目前皆进入最后测试阶段,有望今年交付北方舰队。如今,855M核潜艇进入量产,同类潜艇“阿尔汉格尔斯克”号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号正在建造中。“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是俄罗斯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系着俄美核威慑与核打击的战略平衡,是俄罗斯重塑大国形象的有力保障。“亚森”级多功能核潜艇主要用于反舰、反潜、布雷、护航和对岸攻击,是俄罗斯未来远洋作战的中流砥柱,对维持俄美战略平衡具有重要意义。②张强:《量产后的白蜡树-M级将成俄未来远洋作战中流砥柱》,载《科技日报》2020年1月23日第6版。
现代化水面战舰的入编和改装:2018年新一代大型登陆舰首舰“伊凡·格伦”号进入北方舰队服役,同年交付北方舰队的还有第一艘配备“口径”巡航导弹的护卫舰“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是22350型护卫舰首舰,其姊妹舰“卡萨托诺夫海军元帅”号今年7月交付北方舰队,第三艘22350型护卫舰“戈洛夫科海军元帅”已与今年6月下水,近年内将交付北方舰队。③[俄罗斯]《“卡萨托诺夫海军元帅”号护卫舰将于七月加入海军》,俄罗斯新闻社,2020年7月6日,https://ria.ru/20200706/1573926805.html。注:俄罗斯计划建造8艘22350型护卫舰,其中部分护卫舰将编入太平洋舰队和黑海舰队。前三艘已确定编入北方舰队。第四艘“伊萨科夫海军元帅”号预计2021年交付,也将编入北方舰队。第五艘和第六艘于2019年4月在普京的见证下举行奠基仪式,第七艘和第八艘预计今年年底动工。参见[俄罗斯]《“海军元帅”的命令:携带“锆石”的护卫舰将强化太平洋舰队》,消息报,2020年6月4日,https://iz.ru/1019812/aleksei-ramm-roman-kretcul-bogdan-stepovoi/prikaz-admiralam-fregaty-s-tcirkonami-usiliat-tikhookeanskii-flot22350型护卫舰配备了通用型反舰导弹发射器,可以发射“口径”巡航导弹、“缟玛瑙”反舰导弹和“锆石”高超音速导弹,是一种具有隐身功能的多用途军舰,可以有效地应对水面、空中和水下敌人,并能对距地面和沿海目标超过1.5千公里的区域进行打击。未来,该型号护卫舰将成为俄罗斯远洋水面作战主力。目前,北方舰队正在对俄罗斯现役唯一的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和核动力巡洋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进行升级改造。“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将装备“锆石”导弹,成为“地缘政治意义”的军舰,目前该舰的改造工作完成一半,预计2021年下水,2022-2023年交付服役。①[俄罗斯]《北方舰队正在开发最新核潜艇》,俄罗斯新闻社,2020年6月1日,https://ria.ru/20200601/1572264196.html随后还将使重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彼得大帝”号改装“锆石”导弹。同时,新型运输舰、补给舰、直升机登陆舰和多功能舰等已得到或即将得到相应配备。2018年春季,兼具引航和补给功能“伊利亚·穆罗梅茨”号破冰船和多功能后勤支援船“厄尔布鲁斯”号交付北方舰队。②2019年,由“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护卫舰、“厄尔布鲁斯”支援船和“尼古拉·奇克尔”号救援拖船组成的编队完成了环球航行。其间在大西洋进行为期数月的远航训练,还参加了4月23日在青岛举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俄罗斯计划今年开建2艘直升机登陆舰,将分别编入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用于保护北方海航道和北方四岛。③[俄罗斯]《波波夫:俄罗斯新型直升机登陆舰将保卫北方四岛和北方海航道》,政治专家网,2020年6月27日,https://politexpert.net/202615-popov-novye-rossiiskie-vertoletonoscy-vstanutna-zashitu-kuril-i-severnogo-morskogo-puti近年俄罗斯开始打造23550型战斗型破冰船。2019年10月,首艘破冰巡逻舰“伊万·帕帕宁”号在圣彼得堡下水,预计2023年交付。该舰配有AK-190型自动火炮、反舰导弹、舰载直升机位和高速巡逻艇等,兼备战舰、拖船、巡逻船、科考船和破冰船之功能,主要用于北极科考,护送和拖拽滞留船只到港,保护通过北方海航道的船只,参与救援和运输特殊货物。④[俄罗斯]《23550型首舰“伊万·帕帕宁”号在圣彼得堡下水》,塔斯社,2019年10月25日,https://tass.ru/armiya-i-opk/7045321第二艘23550型破冰巡逻舰“尼古拉·祖波夫”于2017年开工,暂定2024年交付。两艘冰级巡逻舰列装北方舰队后,俄北极地区的开发和安全将得到进一步保障。⑤[俄罗斯]《伊万·帕帕宁”和23550型冰级巡洋舰》,军事观察网,2019年10月29日,https://topwar.ru/164104-ivan-papanin-i-proekt-23550-voennyj-korabl-dlja-mirnoj-raboty.html
防空方面,俄军在新地岛和季克西分别部署了装备S-400导弹和“铠甲”SA防空系统的独立团,并全天处于战备值班状态。俄基本完成北极空中打击力量的梯次配备,在摩尔曼斯克部署了米格-31“猎狐犬”超音速歼击机,升级后的图-160战略轰炸机增大了北极巡航频率。①倪海宁,李明:《北极军事化趋势堪忧》,载《解放军报》2016年2月12日第3版。
此外,俄罗斯近年来在北极地区的军事行动更加活跃,不仅强化具有威慑性的常态训练和尖端武器试验,还举行一系列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俄罗斯北方舰队司令亚历山大·莫伊谢耶夫海军中将表示,2019年俄北方舰队共完成约4200次战斗训练测验活动,其中过半为实际使用武器的战斗练习。全年共举行187场演习。舰队潜艇的总在航率超过计划指标41%,而水面舰艇超出3%。与前几年相比,训练强度在不断提高。②《俄北方舰队2019年进行4200次战斗训练规模全面提升》,参考消息网,2019年12月9日。,http://www.cankaoxiaoxi.com/mil/20191209/2397331.shtml
俄罗斯在北极的军事建设主要为了维护本国在该地区的国家利益,这主要包括捍卫边界,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保护能源和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控制北方海航道和维护俄美战略平衡。无论基于以上何种意图,威慑理念始终贯穿其中,其威慑对象既包括海盗、恐怖分子、偷猎者、试图非法闯入俄管辖水域或者破坏俄北极经济活动者,也包括对俄保持领土完整、利用北极资源和管辖北方海航道产生威胁的国家或者国际组织,还包括对俄进行军事挑衅、破坏全球战略稳定或可能从北极对俄领土或军事基地发起进攻的国家或国际组织。
乌克兰危机爆发前,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基础建设基本按《2008年北极原则》和《2013年北极战略》出台前后的拟定计划实施,其建设规模和节奏大体与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以及经济开发的投入相匹配,与科技进步和军备现代化的进程相适应,与俄北极地区的领土面积及其在俄罗斯未来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相协调。但乌克兰危机后,随着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矛盾愈演愈烈,俄北极军事建设适时调整,优先向北方舰队部署战略核武器和高超音速导弹,加大防空建设,体现了对美国的防范和制衡,并主动利用在北极的军事优势突破战略困境。
俄罗斯在北极推进军事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中国积极参与北极事务的顾虑。中国应与俄加强北极事务的政策沟通,增信释疑,谨防中国作为最大的域外国家成为俄美联合攻击的对象。俄罗斯在北极谋求对美战略优势的同时,无疑加大了对华战略优势。但中短期内,中俄共同致力于维护全球战略稳定,互不为对方的假想敌,俄对华军事优势暂未对中国产生实际的负面影响,反而有利于减轻俄罗斯在北极合作上对中国的戒备,且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在南海的战略投入形成某种牵制,有利于减轻中国在南海的战略压力。但未来在北方海航道实现全年全段通航的情况下,俄罗斯在加大在该地区经济存在的同时,可以致力于成为该地区地缘政治博弈的主要棋手,这可能使南海问题面临更多变数。
基于俄美的相互威慑和北极爆发军事冲突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该地区出现“热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尽管俄罗斯持续强化在北极的军事能力,但不希望该地区出现紧张局势。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大规模地部署军事基础设施,有利于保障能源开发的顺利进行和北方海航道的航行安全,这为中俄北极能源合作的顺利开展和“冰上丝绸之路”的开发利用提供安全保障,这一点对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经过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南部海航线面临拥堵、海盗、恐怖主义和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情况下。与此同时,随着气候变暖和超级破冰船投入使用,北方海航道在2030年实现全年全段通航几乎不存在悬念,这将有利于扩大中欧贸易,也有利于促进中俄贸易,深化中俄北极合作,充实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短期内,俄罗斯加强北极军事建设对中国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