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亚
(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通 226300)
新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正不断发生改变。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层次的提高,整个社会体系以发达的服务经济为基础,紧跟“信息爆炸”时代,正大规模开展体验经济。
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核心、以商品为载体,环绕着消费者,创造值得消费者品味的活动[1]。它存在于个人心中,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所得。
体验经济背景下的家纺行业呈现多元化趋势,近年来,家纺产品因人们对家居生活的重视和对品味、品质要求的提高,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市场潜力。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居住条件,对家纺的消费方式逐步发生转变,家纺产品越来越朝人性化的精神层面发展。相对应的购物环境和方式也更加体现购物的乐趣和私人专属感。
在体验经济时代,购买家居产品的顾客可以对产品进行私人订制,共同参与其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体验,同样也获得审美的体验。
综上所述,该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
家纺行业是本地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本地拥有一定规模的家纺城,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的家纺专业有充足的生源,有良好的就业形势,也非常重视家纺专业的长期发展。为更好地服务于本地经济,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根据学生实际和企业需求不断探索家纺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努力与市场需求接轨,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为社会培养优质毕业生。
为更好地了解现状,经过多方论证和考察,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5年制高职家纺设计专业2015—2018级的全体学生,共208名。题型分为选择题和开放式问答题两类。在设计题目上进行了分析交流,从学生的专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企业人才需求等方面考虑,共设计了21道题目。涉及有关专业兴趣、家纺设计专业门类、专业特点、衍生产品、创业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问题,共向学生发放208份问卷,实际回收208份,回收率为100%。同时向本地多家家纺企业发放问卷,涉及学生职业素养、专业素养以及课程设置等问题。调查发现,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家纺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学习大部分仅限于课堂,眼界不开阔,与市场发展趋势脱节,在设计上缺少文化底蕴。同时,学生的综合素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的理想状态仍有不小差距,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设置不对口,所学的知识技能达不到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进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5年制家纺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何况对职业类的学生而言,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到以后的就业发展。在调查中发现,41.7%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较清晰的感知,而45.6%的学生说不清是否对该专业感兴趣,处于一种茫然状态。对这类学生进行咨询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因为中考、家人意见或是就业的考虑选择家纺专业,在专业选择上缺乏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动机很盲目,学习上势必很被动。职业素养的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起该有的兴趣高度,让学生在兴趣中练就基本功,进而培养学生对该专业的钻研精神,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来看,这也为学生以后在该领域里的长远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调查学生对中国的家纺行业了解情况时,60.40%的学生对家纺行业岗位了解微乎其微,甚至有34.65%的学生毫无了解。对家纺行业衍生产品以及家居体验馆分别有78.02%和70.03%的学生知之甚少。
在进一步的问卷调查中,涉及家纺设计流行趋势方面的问题中,仅靠课堂学习获取知识、信息的占87.92%。在一项“在校期间阅读过课外家纺设计相关的书籍”的问题中,68.61%的学生没有主动学习阅读相关的书籍,超过30%的学生只看过一点相关的书籍。学生在校期间对当前家纺行业、社会企业、传统工艺等了解都不多。综合其原因:一是学校提供的信息渠道不通,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调查中发现,42%的学生仅仅从课堂中获取零散的专业知识,这也势必造成学生的专业素养比较贫乏。
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由线下到线上、由简单的商品交易到体验经营,企业对员工的综合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2]。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本地家居体验馆有一定了解,但了解得也不够深入。57%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只要学好专业就好,40%的学生不知道家纺行业优秀设计师应具备哪些素质,74%的实习生认为有的专业课程学了没用,在工作中用不上。在获取知识上,29.70%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对学生社会实践进行指导,也有21.78%的学生希望老师或者学校提供就业、创业的指导。
在企业回访中,89.3%的企业认为,企业要教实习生相关的专业技能,甚至有的要从头教起,87.0%的企业认为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有待提高。企业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差,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希望学校多组织有关专业知识的实践活动,并经常与企业联系,及时了解该行业发展动向,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保证学校的教育体系不落伍。
针对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家纺专业学生及企业的调查分析发现,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在人才培养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要改变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校与企业的黏合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一定程度上,职业学校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很大一部分新生对自己的专业完全处于懵懂状态,这对刚入学的新生而言,是一种普遍现象。而有些学生甚至稀里糊涂学了5年,毕业后对这一专业还是没兴趣,令人无比震惊。因此,作为教师,对学生的专业引领尤为重要,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和求知欲入门,尽早提升专业感知。实施途径包括上好开学第一课、参观本地家纺企业、走进企业实践、聆听专业讲座等,让学生在兴趣中入门,这也是学好专业、提升素养的关键。
组织家纺专业老师与文化老师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共同编写校本课程,将各学科进行融合渗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跨界融合[3]。在现实生活中,家纺专业领域不仅涉及专业知识技能,还包括人文内涵和营销策略等,特别是最近几年文创产品的兴起,在设计元素和人文内涵方面更体现其价值。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对软件的运用非常熟练,但缺乏自己的设计理念,缺乏文化底蕴,如不会写设计说明等,在表达方面也非常欠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引导、逐步训练,以专业为方向形成教学模块,系统地让学生丰富人文知识、提升个人内涵。
根据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结构的合理性,要把知识技能的运用和探索相结合。
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要跳出职业人的篱笆,要从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深度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广度来思考职业教育的“新质量观”[4],特别是5年制高职在校周期长,有更多的时间来统筹安排课程、活动和教学内容。
5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源于5年制高职教育实践。最关键的一点是学生必须要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学校的授课地点可以在教室、实训室、工作室,甚至可以下企业。授课方式上,一节课可能不是一个老师来教,有可能是多个老师来教,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化时代,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体验经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推力,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家纺行业的多元化现象也将推动职业教育迎来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