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服装设计中的传承性与高品质

2020-11-29 02:10:39
纺织报告 2020年3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高品质服装设计

曹 琪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

所谓高品质设计,是指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基本条件下,设计师为满足人们对健康、精致生活状态而进行的设计,即高品格、高质量的设计。设计是从属于文化意识形态的产品,对内可以促进商品经济的消费,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对外可以作为输出的文化产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所以,如何赋予民族文化以时代精神,创造出既体现民族文化魅力,又能符合时代脉搏的创新高品质设计作品,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成为当代服装设计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1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儒、道、佛三家文化共同支撑起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厦,构成了辉煌的文明格局。几千年来,3家文化在发展中不断交融,影响着华夏民族的精神生活。其中,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道家文化的“天人合一”“宁静致远”等理论在中华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儒家文化中,“礼”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起着规范社会道德伦理的作用,指导着人们的生活实践,即将礼视为中国哲学体系的中心思想。服饰文化亦是如此。

传统服装的整体廓形追求宽松、掩盖,大多运用平面剪裁,利用无结构的造型形态,形成飘逸、灵动之美。人与服饰相互融合,体现了一种东方式的包容与含蓄,展示了穿着者的气韵美。“将人体的形态、曲线隐藏起来,不造成视觉上的性感刺激。这样的处理方式,既削弱了服装反映人体活动的敏捷性,同时又弱化了服装表现人体活动的程度,使服装呈现出一种自然而含蓄的动态特征。这与中国传统礼教所推崇的审美标准和情趣完全吻合。”[1]例如中国传统服饰—深衣,有“将身体深藏之意”,其方形领口,圆形袖底,齐平下摆,背部的缝合又垂直如绳,整体轮廓造型基本上都是呈直线状,男女通用,反映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审美标准。除宽身大袖的廓形外,门襟、袖口、盘扣等细节处的精细设计,均凸显了服装的整体风格,达到局部与整体的和谐统一,含蓄地表现出传统服饰所蕴含的优雅、温顺。它对人体并非推崇模仿,而是顺应自然法则的物我合一。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有着系统而完备的色彩体系,汉代时已初现雏形,即将白、青、黑、赤、黄视作为“五色”,建立色彩的使用规范。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服饰除蔽体、装饰功能之外,还承担着区分社会等级的作用,不同的身份地位所着服装的形制和色彩也各不相同,服饰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色彩。例如唐代以黄色为尊,黄色为王室所专用,社会中下层普通百姓的服饰则不允许用鲜艳的色彩[1]。

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纹样由于蕴含独特的象征意味,被人们广泛使用。例如祥云、龙凤、福字等图案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寓意美好的图案还有梅兰松竹、十二生肖、仙鹤、麒麟等。不同的人群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也各不相同。耕读之家借传统图案纹样寄寓对年年有余、节节高升的期盼;商贾之家借助传统图案纹样表达财运亨通、大吉大利的追求;新婚夫妻则通过传统图案纹样寓意美好姻缘的愿景。这些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较强生命力的传统纹样,反映了中国的民俗文化,寄托了人们对幸福、安逸生活的渴求,是我国宝贵而独特的文化遗产。

2 服装设计传承中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设计一味追求“现代性”,传统服饰文化渐渐隐退,多数中国设计放弃了对传统文化的上传下承,很难从服装中看到对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借鉴,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华服饰文明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这一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在设计的过程中夸大了服装的外在形式,使之成为唯一的审美标准,没有兼具实用性与精神性,从而造成了“有形而无神”。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服装设计的所谓“创新”,更多的是对西方服饰的因袭模仿,缺乏自我的服装风格和文化底蕴。模仿也是一种学习。由于政治原因,中国现代服饰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断层,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对西方服饰文化、技术的学习与模仿是很有必要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模仿不是根本,其目的是从模仿过程中汲取新的知识与技术,为形成、发展自己的服装风格奠定基础。模仿的活动过程中,亦不可对模仿对象产生依赖心理、形成习惯,当模仿形成习惯后,模仿者便会迷失自我,产生惰性,从而致使自身的创造力降低。中国当代服装的发展还须走自己的设计道路,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这就必须依托传统民族文化的支撑[2]。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并不是简单地在衬衫、T恤上描龙画凤,或是将传统服装元素生搬硬套、拼拼凑凑、胡乱堆砌,再冠以新的名称。究其根源,是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过于表面和片面,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没有找到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之间的契合点。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是从网络或他人的作品中随意借鉴,很少深入钻研传统文化内涵,缺乏真正的体会与思考以及相应的文化背景考查,导致设计作品泛化,创新和设计理念匮乏。中国高品质创新应以设计的原始目的为出发点,脚踏实地,不流于表面形式的丰富,努力提升设计背后的民族文化精神内涵。

3 将传承与高品质设计相结合

高品质服装设计,重在文化价值,绝不是少数人所享有的奢侈品,而是以服装的形式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设计者需从着装者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审美以及历史文化背景和道德价值标准入手,提升穿着者的生活质量和设计的文化内涵。设计师在不断增强自身艺术修养、提升艺术水平的同时,通过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不断吸收、借鉴,并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进而产生创造灵感,达到古为今用的效果。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排外和狭隘的国粹主义,更不是在西方文明面前的妄自菲薄与自我矮化,而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和发扬中国的传统之美[3]。

当代服装设计,除了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还要研究中华民族文化与现当代艺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将传统与当代相结合,掌握其中的规律为当今设计所用,使得传统文化以崭新面貌呈现出来。从民族文化中吸取灵感的实践者不乏其例,约翰·加利亚诺从璀璨绚丽的埃及文化摄取灵感,结合Dior经典“H”形廓形,将古典的埃及之美以现代化的手法诠释,尼罗河两岸的文化风貌和时装秀场上的旖旎风采交相辉映,传统文化中注入了时代的气息。亚历山大·麦昆在作品中将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中国结等元素进行剪切,表现到高级成衣的设计中,以其狂热的艺术创作语言,为当代服饰作品增添传统美学价值。

纵观西方服饰发展进程中的嬉皮、朋克、波普、解构等风格,无一不反映了设计者对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科技、生活等元素的认识,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与概念。中国服饰的创新高品质发展,也应从其社会背景入手,以传统文化内涵为支撑,形成自己的概念与风格。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服装行业的高品质发展更是依托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当代服装设计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并不是生搬硬抄,而是与时代背景、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背景前提下挖掘其内涵,创新设计出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创新服饰艺术作品。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服装高品质创新设计,可使服装具有较强的民族文化内涵。对内提高文化自信,让人们熟知慢慢被忘却的中华传统的古典之美;对外进行文化输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

4 结语

中国服装设计的崛起,更是民族文化的崛起。当代服装高品质创新设计,应广泛吸收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精粹和他人累积的经验,以当代艺术手法诠释古典美学,把握传统文化与当代时尚之间的平衡,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提升服装的价值,真正做到“有文化的设计”。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高品质服装设计
《福“运”》系列服装设计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8:56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06-09 07:00:00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光伏扶贫如何保证高品质
能源(2017年9期)2017-10-18 00:48:30
跟着明星感受高品质的吃喝玩乐
电影(2016年8期)2016-12-26 07:08:18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