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0日,日本防卫省发布发展远景规划《“多域联合防卫力量”的实现及其未来》①http:///www. mod. go. jp/atla/soubiseisaku/rd_vision_full. pdf.,详述了以推进太空、网空、电磁空间等新型作战域力量建设为主旨的未来武器装备发展整体规划,反映了日本适应新时期威胁变化、新军事变革特点以及自卫队发展需要进行的调整改革。从其建设举措来看,“多域联合防卫力量”旨在打造对中国的“反进入/区域拒止”能力。这不仅是为了满足美军“全球公域进入与机动联合”作战对盟军的期待,也是对日本传统“海上尽远拦截”拒止作战思想的一脉相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提出“专守防卫”的国防战略。但是,随着其国力的提升、日美联军作战的深入以及其自身作战能力的改变,“专守防卫”早已不是单纯的国土防御,而是在发展可攻可防的“拒止”能力,且正在由主要依靠美军的、有限的、首轮拒止能力向可单独实施的、跨域协同的、区域拒止能力转变。
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开始抛弃战后以抗击侵略为主的应急式建设思想,重新对自卫队定位,提出建设能够应对小规模入侵的“基础性防御力量”。此时,美苏之间呈现美守苏攻的战略态势,苏联的威胁加大。而且,由于战后日本采取优先发展经济、军事依靠美国的国家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功,经济总量跻身世界第二、直逼美国,美国指责日本搭国防便车,日美军事同盟出现裂痕。出于缓和与美的矛盾以及防范苏联的目的,日本主动宣布将日本列岛变为“不沉的航空母舰”“承担西太平洋的防卫”,并将自卫队的作战目标确定为“阻止苏联逆火式轰炸机南下,封锁日本周边海峡和确保海上运输通道安全”并提出“海上击破”的战略方针,要在公海上截击、歼灭来犯之敌③参见袁杨主编:《日本军事思想》,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7年5月。。自卫队改变本土防空为“以海岸线为最后防线”,强调海上尽远拦截,即“前方拒止”战略。这是日本最早出现的拒止作战思想。
“9·11”事件之后,日本借机再次调整军事战略,出台了“周边事态法”及其相关法,将日美安全保障机制的作用范围由日本本土扩展至亚太乃至世界范围。随着自卫队的行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其拒止思想也随之拓展。在2004年发布的04 大纲中,除继续将俄罗斯远东地区作为“关注”对象外,重点提到中国“对本地区安全拥有重大影响力”“推动核力量、导弹力量和海空军的现代化”“谋求扩大海洋活动范围”①日本防卫省平成17年度以後に係る防衛計画の大綱について[R/OL]http://www.mod.go.jp/j/approach/agenda/guideline/2004/pdf/20031210.pdf等,需加以“关注”。2005年日美2+2 会谈发表联合声明,确定了12 项地区共同战略目标,其中有3 项与中国有关,并明确包括台湾问题。日本提出建设“机动防卫力量”,着眼发展远程机动作战能力。陆上自卫队大幅压缩坦克、火炮等,推进师改旅,采购轻型装甲运输车、运输直升机;海上自卫队推进大型驱逐舰、运输舰、补给舰的建设,引进反潜直升机;航空自卫队发展防空反导、远程投送等。这一时期日本的拒止思想得到长足拓展,将中国纳入作战对象、扩展了作战范围,开始积极参与日美联军作战。
2010年3月,美军推出了主要针对某些特定国家“反进入/区域拒止”的作战构想“空海一体战”,在西太将主要矛头对准中国,并承认没有日本“这一作战将很难实现”②Jan van Tol and others . AirSea Battle: A Point-of-Departure Opevational Concept. CSBA,2010.05.18.。空海一体战虽然设定由美军遂行攻势作战,日本自卫队主要负责防御和后勤保障,但在第一阶段,美军部署在嘉手纳、岩国和三泽基地的飞机将规避到关岛的安德森基地;航空母舰等打击力量也会退到敌方导弹射程外行动。日本需要独自承受首波攻击,并尽量拖延时间等待美军来援。这令日本怀疑美国能否保护日本。
同年9月中日发生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日本找到了以“中国威胁”为名发展军力的最好借口。日本开启了军费连年上涨的发展势头,还将遂行西南离岛防御作战作为牵引日本国防建设的重心。2017年7月,日本航空自卫队将西南航空混成团升格改编为西南航空方面队,下辖第9 航空团、西南航空警戒管制团、第5 防空导弹群和西南航空设施队等,着重弥补和加强西南方向的力量布势。离岛防御作战进一步充实了日本这一时期的拒止作战思想。日本在2013年发布的13 大纲中明确提出“当岛屿等我国领土遭受攻击时,应快速机动地展开必要的部署,确保海空优势,阻止入侵部队接近和登陆。在难以确保海空优势的情况下,应在入侵部队的威胁区域之外阻止其接近和登陆。”③日本防卫省.平成26年度以後に係る防衛計画の大綱について[R/OL]http://www.mod.go.jp/j/approach/agenda/guideline/2013/pdf/20131217.pdf但是,显然这一作战仍需依靠美军迅速增援,因此这一时期的拒止作战仍旧是有限的首轮拒止。
2018年底,日本出台18 大纲,提出建设“多域联合防卫力量”,开始形成区域“拒止”作战思想。究其成因,一方面在于美国的期待;另一方面新作战域能力的军事趋势则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中国国力的提升,更是日本主张发展军力的不变借口。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提出“印太”战略。相比“亚太再平衡”战略,这一战略注重重新取得盟友的信任,更重视发挥盟友盟军的作用。美军在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及自身需求的同时,将空海一体战更名为“联合公域进入和机动联合”作战构想,建议盟军“依托岛链构筑自己的‘反进入/区域拒止’体系”④俞晓鹏:《布控亚太,且看美军新版“作战想定”》,《解放军报》2017年1月19日。,放手并鼓励日本在一岛链内打造更具威慑力和军事实力的拒止能力。
日本认为,中国在东海划设防空识别区、定期巡航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已经取得了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权。特别是“中国的航空母舰和舰艇频繁通过冲绳附近海域进入太平洋”、推进了“辽宁号的服役和国产航空母舰的开发,部署了最新型潜艇,实现五代机J-20 的开发和装备,拥有了能够打击移动目标的反舰导弹”①自由民主党政務調査会.新たな防衛計画の大綱及び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画の策定に向けた提言2018-5-29 http://mod.go.jp等,在很多能力方面正在形成对日的压倒性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战争形态不再局限于陆海空等传统作战领域,日本认为“为能够有效慑止并应对高质量、大规模军事力量的威胁”,发展“适应太空、网络、电磁等新领域和陆海空等传统领域相互交融的战争形态”至关重要②防卫省.平成31年度以後に係る防衛計画の大綱について[R/OL]http://www.mod.go.jp/j/approach/agenda/guideline/2019/pdf/20181218.pdf。
综上所述,日本正在打造可在一岛链内独当一面的区域控制能力,即日本版的“反进入/区域拒止”。
日本的多域联合拒止能力,是在“继续强化个别领域能力的基础上,……有机融合所有领域的能力”,从而在“弥补个别领域能力不足的同时”,形成“相辅相成的整体能力”③防卫省.平成31年度以後に係る防衛計画の大綱について[R/OL]http://www.mod.go.jp/j/approach/agenda/guideline/2019/pdf/20181218.pdf。特别是,推进以军事合作为名的结盟思想,意在打造针对中国的外交军事双重区域拒止链。
日本防卫省认为,为适应从平时、灰色区间事态到战时等所有阶段的无缝应对,需要“有效发挥多领域的能力,在日本周边进行大范围的、可持续的、常态化的情报收集、警戒、监视以及侦察活动”,为此,必须构建太空、网电、空中、地面、海上等多重警戒监视侦察系统。
太空。构建“以天基传感器为主的警戒监视能力”④防衛省.多次元統合防衛力の実現とその先へ[R/OL]http://www.mod.go.jp,以监视太空垃圾为名构建“宇宙监视系统”(SSA),同时还宣称如若发现对美军卫星有攻击企图的杀手卫星,会立即将相关情报传递给美军太空部队,实现共同应对。
网电。为弥补现有电子侦察机的性能不足,日本航空自卫队推进了对新一代运输机C-2 的国产化性能改装,同步建立了数据分析中心。该机携带“ALR-X ELINT”系统,可远程、大范围、对多个目标进行数据采集,并装备有自动分析处理设备,处理后的情报通过卫星通信可直接向预警机或地面的预警中心传输。
空中。增配9 架E-2D 新型预警机。日本购买的E-2D 预警机续航时间得到延长,可滞空达8 个小时,并具备对隐身战机的探测能力,未来计划将新组建一个航空警戒团。随着日本推进“出云”号航空母舰改造,E-2D 预警机上舰后,有望进一步提高远海警戒监视侦察能力。采购高空滞空型无人侦察机全球鹰,侦察范围可覆盖海陆空全域,计划组建三自卫队联合部队。
地面。研发可探测隐身飞机和远程导弹的新型固定式预警管制雷达,在太平洋一侧岛屿构建基础设施,部署移动式警戒管制雷达。
海上。建立海上作战情报处理系统,将海上自卫队通过EP-3 电子战飞机收集到的电子情报进行三自卫队共享;建立舰艇和飞机之间的战术数据链,对目标情报进行传递和共享。
日本不仅健全了各领域情报采集手段,并且依靠升级和研发新型数据链,达成各自卫队间的情报共享。
多域联合的指挥控制能力是实现联合作战跨域协同的首要条件,日本明确要“努力加强和保护对包括新领域在内的各领域能力进行有效融合的指挥控制和信息通信能力”①日本防卫省.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画(平成31年度—35年度)について[R/OL]http://www.mod.go.jp/j/approach/agenda/guideline/2019/pdf/chuki_seibi31-35.pdf。
随着日本自卫队跨出国门走向海外,特别是西南离岛防御作战不仅地处偏远,且对联合作战水平的要求很高,对于自卫队的指挥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中暴露出了自卫队因指挥通信不畅造成救援低效的问题,引起日本防卫当局的高度重视。
为建立可跨域协同的指挥控制能力,日本大力推动了天基平台建设。2017年,日本以应对朝鲜弹道导弹、大规模灾害以及海上警备行动、推进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为名,推进了自卫队专用通信卫星体系项目,其目的是解决陆上、海上和航空自卫队之间因通信方式差异、通信制式不同而造成的指挥控制不畅等问题。另外,日本防卫省推进了中央指挥通信系统的防卫情报通信基础网(DII)的建设,建立了区别于外网的内网系统,借以防止外部侵入式网络攻击。自2016年开始,推进了引入云技术链接三自卫队的指挥通信系统计划。逐年递增网络空间防卫队编制员额,还计划成立新的电子战部队,主要用于强化和监管网络安全,保障自卫队指挥通信系统安全。
为“充分利用所有领域的能力”“扩大和深化日美慑止和应对措施”②日本防卫省.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画(平成31年度—35年度)について[R/OL]http://www.mod.go.jp/j/approach/agenda/guideline/2019/pdf/chuki_seibi31-35.pdf,日本正致力于发展太空、网空、电磁空间以及海上、空中多元的进攻性打击手段,以满足遂行慑战兼备的多样化作战任务需要。
前沿打击。2018年,日本引进并列装美制第五代隐身战斗机F-35A,购买了配套的空射反舰导弹(JSM),并加购可装备在F-15 上的JASSM 和F-2 上的LRAGM 两型防区外攻击弹药。JASSM 最大射程可达到900 千米以上,JSM 亦可达到550 千米,日本事实上已经拥有了打击敌基地的先发制人攻击能力。2018年日本《防卫白皮书》还公布了专门用于岛屿防御的、速度可达到5 马赫或更高的高速滑翔弹的国产研制计划。另外,日本在西南方向的奄美岛部署了射程200 千米的地对舰导弹,并一直在升级其射程,有日媒报道称,未来将会由300 千米增加到400 千米,并计划于2023年正式部署于宫古岛,射程范围可覆盖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更可用于宫古海峡的封控。
防空反导。2016年首次提出“综合防空反导能力(IAMD)”的作战概念,旨在应对包括高超声速飞行器和巡航导弹等在内的“未来多样化的经空威胁”③防衛省.平成28年度予算の概要[R/OL]http://www.mod.go.jp/j/yosan/2016/yosan.pdf。日本2019年防卫预算又购买了2 部陆基宙斯盾系统,计划2023年开始部署于日本本州东北部的秋田县和西部的山口县,射程范围可覆盖整个日本。此外,计划到2022年将现有的爱国者-2 型地空导弹全部换装为爱国者-3MSE 型。
太空反卫。2020年度日本防卫预算申请已经明确将组建“太空作战队(暂称)”,此前一年,日本曾对外公布成立用以监视太空垃圾和防范“杀手卫星”的太空监视队,此番改名明确了该部队的作战属性,表明日本推进军事利用太空的决心。日媒有消息称为了防范太空资产遭受撞击后丧失功能,航空自卫队正在实验利用F-15 发射小型卫星,其发展反卫能力的意图已毋庸置疑。
网电攻击。日本防卫省持续增加网络空间防卫队的编制员额,探讨引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网络攻击,并计划强化电子战能力,研究开发防区外电子战飞机,加强对空电子战装备的研究。发展F-35A 联合攻击机及网络化电子战装置,形成可干扰甚至瘫痪对手指挥控制及信息通信能力的电磁进攻手段。
两栖特战。2018年3月,日本成立了专门负责离岛作战的特种作战力量——两栖机动旅,驻守在九州长崎。该部已连续多年持续派遣特战队员前往美国,与美国海军陆战队举行联合夺岛演习和培训,切实增强水陆两栖进攻能力。2019年,该部队参加了在南海举行的“护身符—军刀”日美澳联合演习。
三维反潜。日本正在打造空中水面水下三维一体的反潜能力。2019年,日本公布了编号为29SS 的新一代攻击型潜艇的设计方案,计划将在本世纪30年代左右取代已经是目前世界上顶级的“苍龙”级潜艇。水面舰队取代八八舰队,达到“九·十”反潜的最佳配置。此外,日本自卫队还拥有数量众多的P-3C 和P-1反潜机以及SH-60J 等反潜直升机,无论质量还是数量均仅次于美国。
除了大力发展岛链拒止能力外,日本也在尽力宣扬所谓“印太”地缘战略,以输出意识形态为先导、以经济合作为依托、拉拢打造对中国的围堵圈。
印太四角同盟。2007年,安倍第一次上台后便提出了“印太战略”,提出携手太平洋和印度洋、推进两洋共建,并继美国之后,分别与澳、印签署了双边安全保障合作宣言。澳大利亚作为美传统盟友,可以坚定地站在日美一侧与中国对立,所以印太战略的核心在于将印度拉进盟友的势力圈,从而将针对中国的链状包围升级成环状包围。出于共同的战略需要,日印开展了较为密集的军事合作,近来为了抗衡中国太空开发取得的成就,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宣布,将联合开展登月取样返回任务。随着印太战略被美特朗普接受,成为美亚太新战略,美西方传统盟友也逐步加入。日英于2017年发布安全保障合作宣言,英国成为第5 个与日本签署此类盟约的国家,形成在南海对中国搅局的新势力。日英还就共同推进未来战斗机和作战系统的研制签署了联合协议。
东盟小众联合。以帮扶海上警备能力建设为铺垫、向外输出日本的价值观,是日本在美澳印英等联盟之外,致力于展开与东盟国家军事合作的主要做法。通过共享情报、提供装备和技术人员等做法,暗中帮助菲越等国,增强其海上作战能力。
北约多边合作。随着日本重点加强太空、网空以及电磁空间等新领域的军事利用,以及高超声速导弹、无人装备和AI 等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日本正在努力推进与英法等北约国家的军事合作,一方面可以吸收和发展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用于扩大日本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日法已经签署了联合太空探索计划。日本还与北约组织签署了国别伙伴合作协议。
日本通过“战略性地推进多元和多层次的安全保障合作”①防卫省.平成31年度以後に係る防衛計画の大綱について[R/OL]http://www.mod.go.jp/j/approach/agenda/guideline/2019/pdf/20181218.pdf,以达到最大化地拉拢结盟,以期对中国进行区域拒止。
日本拒止思想的发展体现了其深厚的地缘战略文化色彩,是推进对华战略布局、争夺地区主导权、实现国家与军事正常化的必然选择。从表面上看,日本“积极、主动强化自身防卫力量”,是“进一步加强日美同盟不可或缺的前提”②防卫省.平成31年度以後に係る防衛計画の大綱について[R/OL]http://www.mod.go.jp/j/approach/agenda/guideline/2019/pdf/20181218.pdf,似乎主要是为了满足美军战略和作战需求,但从深层次看,发展多域联合区域拒止能力,是日本自卫队自身经过多年蓄积勃发必然的结果,是出于自身需求的主动作为。这无疑将对中国周边和亚太地区安全形势造成深刻影响,对此应予以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