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印度电影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研究

2020-11-28 22:42王俊杰刘磊
文存阅刊 2020年20期

王俊杰 刘磊

摘要:文化就像一条流淌的河,有些干涸的土地会被滋润,有些则会被淹没。而跨文化传播更像是开堤引水,明白引流,充分使用。在国内外文化交流碰撞的今天,印度电影所蕴含的文化因子正潜移默化的传入中国,逐渐加深世界对印度的印象,并对新一代的我们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带给现实以启示。

关键词:印度社会题材电影;进入中国市场;文化交流的理解

印度社会题材电影作为最近几年来电影界新兴的热门项目,得到国内外观众的广泛喜爱。同样以其诙谐又深刻的文化输出,打破了中国观众对印度文化的刻板想象,使得观众越来越关注印度现实状况。但即便在如今的印度,其电影中展现出来的现实始终在影响着印度人民,也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群体如何去看待传统与现实,如何分辨糟粕和精华。

一、印度社会题材电影特點

(一)无处不在的文化输出。通过他们的代表作展现出来:(1)包含大量的印度式歌舞桥段。节奏鲜明的音乐悲伤或喜悦,配上歌舞很直观的强烈的向观众表达情感(2)营造华丽的气氛,多以庆典为主。利用棚拍技术将印度文化展现在电影里传达出来,是创作者对本国文化的崇敬(3)各种不同的民族特色夹杂在电影中。既体现了印度多民族融合的现状,也更能增加故事叙述性。

(二)针砭时弊的印度痛点。从社会现实题材电影在国际上逐渐受到大众认可和关注之后,中国涌现了一大批社会现实题材的优秀作品,例如《我不是药神》《盲井》《亲爱的》等,分别针对过去或者当下的黑暗现象进行艺术重现,人们开始将镜头聚焦生活中,批判现实。而印度电影中这一点更为明显,《厕所英雄》中借用女性对厕所的需求,不仅表明存在轻视女权的问题,同时反映部分印度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刻板维护,印度政府的工作效率低下等现象;《起跑线》中为了教育而编出的幌子,利用教育赚取黑钱的在位者,类比其他国家的现状,无不反应社会现象的劣根同一性;而《摔跤吧 爸爸》《神秘巨星》等电影展现了成年女性遭受丈夫的暴力之后选择容忍的现象,人们理所当然的遵从传统,引以为荣的固执己见,到如今终于在印度电影中有了解释和改变。

(三)蜿蜒流淌的情感呈现。并不与中国电影类似,大范围长篇幅的讲述男女情感的产生和发展,而是选取简单描述,跳脱出俗套的解答。在《起跑线》和《厕所英雄》中,男女主的感情本可以细细描绘,出现的每一个事件都可能造成情感危机,但最终都以谅解和新的事件的产生而不过多着墨,导演始终将视角聚焦在社会现实的展现中,用人物情感慢慢填补,更有坚守和支持的能量蕴含其中。不光是爱情,其中友情和亲情的展现也在推动故事情节的进程,《印度合伙人》《三傻大闹宝莱坞》中主人翁和朋友之间的故事诙谐生动,国内“囧”系列电影亦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关于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亲情来说,几乎所有印度社会题材电影都有些许展示,但单从礼仪和行为可见,尽管大段留白,仍能感受到其传统文化中留存的孝道与中国也有极高的相似之处。

二、印度电影与中国的相遇

印度社会题材类的电影,为什么能广获好评,为什么能在物欲横流的新时代讲述乡村特色故事而不落俗,为什么能获得极大认同感。这些原因从相关数据可以见得:

2011年讲述朋友之间故事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在中国横空出世,票房达到1405万,豆瓣评分9.2,好评率高达92.0%。尽管印度特色对中国观众充满新鲜感,但电影内容又过于冗长,并没有引起强烈反响。

随后2016年上映的《巴霍巴利王1:开端》票房和口碑也并不可观,因为历史题材并没有迎合大众市场。直到2017年《摔跤吧!爸爸》在中国上映,狂揽12亿票房,好评率高达94.0%。这部讲述女权,教育观等极具探讨价值的作品引来了全球观众对印度电影和印度社会现实的注意,之于影片中展现的主题来看,客观迎合了国人的口味,观众的视角终于从好莱坞转向了宝莱坞。

很快到了2018年,印度电影业亲和国际市场的需要,分别上映了多部社会题材电影,例如《起跑线》《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等。其中描述了印度教育观,政府工作效率和人性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并在中国引起了剧烈地讨论。

到目前为止,印度社会题材的电影在中国电影行业仍有巨大的市场,观众渴望了解更多的印度现象,因为不仅是印度电影对自己国家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抨击,也是对现实世界的忠告,理所当然的也能让我们对自己和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思。新时代的观众逐渐意识到社会需要的不是排斥和逃避,而是勇敢面对,因为只有正视问题才能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三、大众的理解和选择

据有关问卷调查可以得知,电影的主要受众是学生、中青年、持家的群体,而这些人往往代表了新生代,中坚力量和家庭中不可轻视的话语者,他们的看法和观点足以映射到社会现象中去。印度电影中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从茶余饭后的谈资潜移默化地成为研究的对象,促使整个社会能够进行思考和自省。

印度电影中有关女权、教育观、政府工作状态、以及传统文化的取舍等内容,不仅是印度自己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不容忽视尚未解决完的现象。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社会题材电影艺术应该体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主流价值的引导,于是必要的寻求海外市场,传播优秀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提升文化软实力,扩大国际影响力,将会是每个电影从业者的必修课。

跨文化交流,是引领他方之水,汲取营养,对照后淹没陈规陋习;跨文化传播也是平衡大地四散的分支,优秀的文化跨越经纬浸润干涸的土壤,平息常年扬起的风沙,愈合人们思想上的皲裂。中国在做,且一直在行动。

参考文献:

[1]谢睿林.《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发展现状及分析》[J]艺术评鉴,2020.

[2]曹林.《新媒体语境下国产电影营销现状及国际启示》[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0.

注:本文系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编号MSCXSY2019069,项目负责人:刘磊,指导教师:王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