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景观导视系统设计

2020-11-28 14:10曾紫茵耿一然贾冉旭马博涵王燕龙
文存阅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

曾紫茵 耿一然 贾冉旭 马博涵 王燕龙

摘要:文化景观导视系统在景观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必要的引导指示,也可以辅助塑造景区形象,提高景区知名度。本文通过对景观导视系统现状以及导视系统基本要素和功能等方面的探究,提出目前文化景观导视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提升改进的方式,以期为景观导视设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景观导视系统;文化景观;导视设计

近年来,随着社会及政府对城市文化理念的重视和积极倡导,文化景观规划手法显得尤为重要。景观导视系统是现代景观规划中的必不可少的造景要素,除了引导指示的功能性作用外,同时具备着文化指引的重要作用。如何通过设计文化景观导视系统引导游客准确无误的到达目的地,同时最大程度上贴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是我们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导视系统概述

文化景观导视系统是在具有传达信息和定位的实用性基础上符合空间环境和行为科学,展现文化景观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将导视系统设计与文化景观融为一体的复合系统。和传统导视系统相比,文化景观导视系统更突出文化特色。

二、文化导视系统设计要点

(一)独具特色的风格外观

文化导视系统的设计应该和景区的文化景观相融合,提取属于景区独特的文化元素,比如植物园里的植物种类、动物园里动物的栖息环境、旅游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等,以此为依托设计一些有独特的导视设施,从而达到景观主题与景观内容的和谐统一,发挥文化导视的作用。

(二)符合多元化人群的认知习惯

文化导视系统的布置是为了服务游客,因此必須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为了方便不同国籍的游客,通常情况下都会在导视牌上标明多种语言,使游客可以感受到景区的特色文化。

(三)安全性

景区游客覆盖不同年龄层的人群,首先要保证设施的安全性。和传统导视牌一样,文化导视系统的选材也要尽量选用无毒无害无污染的材料、导视牌的外观设计也要避免容易发生危险的尖角等形状、导视牌摆放的位置如果正好在道路交叉口或建筑出入口时注意预留安全视距等,尽可能降低危险系数。

(四)可识别性

文化景观导视系统的可识别性是传统导视系统区别的关键。可识别性体现在它的布局形态与表现形式与景区文化、历史等内部本质和造型、色彩等外部特征相关联。这就要求在进行文化景观导视系统设计时对景区的主题、功能、地形等作全面的分析,在体现地域特点、继承历史文脉、挖掘人文内涵等方面反复推敲、不断升华,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

(一)趋同化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景观行业使用的景观标识大都是由专门的导视系统设计公司设计制作的,一些简单通用的标识被制作成模板批量生产,大部分景区为了节省费用直接购买现成的导视牌,导致标识系统设施不能与景观相协调,缺乏地域性风格和个性表达,这种现象不仅对文化景观造成负面效果,也会给游人游览留下不好的印象。

改善建议: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到景观的属性、功能和周围环境、景区特色,再根据这些外部因素调整设计本身的形式,使文化导视系统更契合景观主题。比如日本新山口车站站前广场文化导视系统设计,利用标志性物体、空间作为背景,在墙面上排布导视信息,同时用种田山头火、中原中也等诗人的诗歌作品作为装点,展现了文化导视新的可能性。

(二)内容过于单一

主要问题:导视系统大都是以文字、图形符号和颜色等为主要信息传递方式, 通过简洁明确的信息向游客传达景区内的方向、公共设施的位置和游览路线等信息。而缺乏文化输出的功能。

改善建议:在进行文化导视系统的整体设计时,要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将这些文化用生动的表达方式展现给游客,设置一些专门介绍当地文化特色的导视牌,可以结合扫码语音讲解等形式,让游客通过景区的导视系统充分感受景区的文化内涵。

(三)系统布局不合理

主要问题:文化导视系统的结构布局应以文化贯穿全局,和景区的规划设计融为一体,而不仅仅是像传统导视系统一样在路口、建筑旁和景区门口布置,这样会显得过于随意、整个系统的布局不成体系、没有关联。

改善建议:在进行文化景观导视系统的整体布局时,按照文化的内容进行分层,结合景区的功能分区布置导视系统,使文化导视系统和景区的整体规划设计相融合,以文化为导向引导游客进行游览活动。(四)其他问题

除了上述文化景观导视系统特有的问题之外,还存在一些传统导视系统在功能上的问题。比如材质滥用以及对于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需求考虑不足等。

改善建议:导视牌的设计并不要求用昂贵的材料,只要选择符合景观风格的材料即可。比如植物园可以选用木质指示牌、艺术区可以选择金属指示牌、纪念馆可以选择看起来更为庄重的大理石材质等。

参考文献:

[1]陈悼豪.现代城市广场导视系统创意研究——以咸阳统一广场导视系统设计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2]孙红梅,毕留举,白静.天津海河两岸景观导视系统的设计原则[J].包装工程,2013(4):84-87.

[3]杨晓燕,王伟伟.文化导向型的城市标识系统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031(9):74.

作者简介:曾紫茵(1999年-),女,河北保定人,本科,河北农业大学,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通讯作者:

王燕龙(1988年-),男,汉族,河北保定人,讲师,在读博士,河北农业大学,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学科教学研究。

课题项目:

本文系河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202010086021)。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
城市化视域下的中国佛教文化景观研究
隐逸文化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及其更新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
区域特色文化与城市空间的景观语言生产
情感休闲文化与当代文学思潮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探析
新老校区文化景观传承研究
从乡土景观视角看新农村环境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