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召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其能够提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声现象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其所涉及的知识对启发学生学好物理有极大的作用.本文以声现象的教学为例对物理教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方式和技巧进行探究.
一、声现象教学中的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转变教学理念,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对初中物理的教学而言,声现象属于极为重要的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过于重视声现象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从而致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时,无法做到正确理解认识.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物理实验教师都做不到一对一地专业辅导,致使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极差.物理实验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极为重要,而以往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主要以教材中的实验内容为主导,这种实验模式枯燥、单一且落后,无法拓展学生的思维,也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合生活经验教授好声现象教学内容
声现象的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这是因为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知識,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将学生引入到物理知识殿堂当中.声现象作为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与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以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进行授课,可以很好地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初中生已经拥有了良好的感官认知,凭借学习、生活经验,认知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可以帮助其树立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即便学生尚没有掌握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却仍然可以从教师准备的生活实验中,领悟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大家创设简单的实践情境.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手指放在学生喉咙处,让学生感受自己声带的振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现象,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营造声音透过墙壁、液体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声音可以进行固体传播,以及液体传播.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列举“电闪雷鸣”的例子,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每次下雨时都会先看见闪电再听到雷声.
音调、音色、响度是声音的三要素,这三要素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如何对这一内容进行教学呢?就音调而言,日常生活中男生说话低沉,女生说话尖细,唱歌亦是如此,有高音低音的区别.而响度则是人们说话声音的大小与高低.由于每个人的音调不同,致使有人说话细声细语,有人说话嗓音洪亮.对于音色而言,就是将人的说话嗓音变得充满个性,人们可以通过音色判断说话的人是谁.像这样,教师将生活中常见的信息元素应用到物理教学当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声现象的知识内容,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
教师在教授声现象的有关知识时,应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熟知的生活经验,并以此为教学着手点,借助物理实验为学生解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某种现象,以此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声现象有关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熟知的物品进行简单的声现象实验.声音是通过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师可以以此为实验着手点,以学生学习时常用的格尺为实验工具.待学生拿出格尺后,教师让学生将格尺一头固定在课桌上,另一头悬空.通过格尺悬空的长度来调节声调与振动频率,以此总结声音音调的规律变化.
因为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送能力,所以很多工业设计师都将声音应用到工业生产当中,如工程设计师所设计的超声波清洗机等.当然,在声现象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既要为学生明确声现象的“可用之处”,也要让学生懂得声现象中噪音所带来的危害,并带领学生探究有效控制噪音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不受限于课本教材知识,而是借助网络知识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物理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综上所述,由于声现象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借助学生了解的生活内容带领其探究物理世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无法将教学中的声现象与现实生活充分结合.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应以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为主,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其明白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提高物理的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