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金平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化学思维的意识,笔者结合授课时个人的积累将一些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一、从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激发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情境素材.生活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特别是九年级刚接触化学内容时,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相关联.例如,学习“溶液”时,可以联系日常生活,用水清洗萝卜、马铃薯等后形成悬浊液;用肥皂洗油污、牛奶形成乳浊液;用汽油洗油渍、注射液、眼药水等形成溶液.当下,以生活情境进行命题的中考题也成为考查的趋势.
例如,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工业常用铁桶来储运烧碱
B.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要严防煤气中毒
C.自来水是纯净物,不含任何杂质
D.可用食醋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
铁与烧碱不反应,可用铁桶储运烧碱;煤气中含有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应注意通风;自来水中含有可溶性的杂质;食醋可与水垢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可用于除水垢.选C.
化学课堂教学时,对于化学教学情境创设,可以借助图片、影像视频,也可查找新闻报道,通过生活体验甚至是古诗词谚语等引出.如学习化学研究些什么的知识时,可以展示拉瓦锡的有关实验图片,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蛋白质的图片等,让学生感受化学家的研究成果;通过观看“南极臭氧空洞”的图片,环保部门对大气检测的资料及视频,用高能燃料推进火箭的视频或影像,以及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图片、工厂排放废气而产生“浓烟滚滚”的影像等,都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认识到只有学好化学知识,才能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致更好地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二、从实验演示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化学教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很多枯燥甚至费解的数据、现象,经过实验演示或学生动手操作,能让学生的注意力被实验中的事物吸引,学生会对实验现象感到好奇,以此产生想要探索新知的欲望.
例如,教学“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笔者取用三支试管分装少许石蕊试液,用一支作比较,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入稀硫酸,向第三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注意观察颜色变化,将第二支、第三支试管内所得溶液再加热,注意观察颜色变化.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利用将用蘸有紫色石蕊的小纸花来替代石蕊试液,增加实验的艺术性.化学实验操作演示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好形式,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情,让学生轮流充当自己的助手,使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又如,在氧气点燃铁丝的实验过程中,多数学生都希望教师尽快将铁丝点燃,而很少学生会注意到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点,引导学生无论做何种实验,都得先把实验所需要的器材事先准备好,在进行点燃实验之前,用砂纸将铁丝擦亮并盘成螺旋状,在下端系上小火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会出现铁丝燃烧火光四射的现象.在实验时,教师应该重点对铁丝点燃后的形狀和点燃之前进行分析,将发生的化学变化的理论背景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更加清晰的同时,以便对化学知识有更加有系统的领悟.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的一种重要方式,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分组实验要加强.分组实验是化学实验的一个主要方式,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分组实验,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基础,以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为途径,学生通过合作设计出方案所需要的仪器、药品、步骤等,一起讨论,共同探讨,以切实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总之,实验是学生探索知识和体验科学家探索过程的重要方式或途径,教师一定要重视实验演示或分组实验,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从而保持学生对化学的持续兴趣及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
三、从变换设计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近年来中考化学计算命题越来越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题目趋向于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情境新颖,构思巧妙,形式多样,具有应用性、开放性、探究性、综合性等特点,所以在课堂教学或训练时,可以运用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创造性.教师利用“变”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材内在的联系去设计,把握变中求不变,以不变应万变,以真正促进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其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