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30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

2020-11-28 14:31陈炳才
财经 2020年24期
关键词:证券市场关税危机

陈炳才

1930年,经济大危机产生了大量的失业者。

对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原因,众说纷纭,认识不同。不似两次石油危机以及各国国内经济衰退,原因很容易认识清楚,也没有很多的争论。回顾历史,对于我们今天认识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可能会有所启发。

一、30年代危机的原因

胡佛总统认为:危机起源于欧洲,开端于这些国家为适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而进行的调整中遇到的困难,并由于1931年的金融危机而加剧了。对于这场危机,胡佛深信美国的经济制度是健全的,政府不应该对企业干预。在1930年的国情咨文中,他在一定程度上把萧条的根源归之于美国国内的一些因素,特别是投机,还有世界范围更深的原因——小麦、橡胶、咖啡、白银、棉花等生产过剩,后来则认为是欧洲一些卡特尔人为地抬高价格,导致生产过剩。

而欧洲流行的看法:萧条在于美国不肯购销战债。胡佛坚持认为法国在纽约的存款额5亿美元超过了1932年12月到期应付的5000万美元债款,因此是能够还债的,法国议会坚定不肯偿付到期的战债。更明确说是1929年美国证券市场的崩溃或1927年和1928年的疯狂贷款。也有分析家认为未能恰当地运用金本位制、把它转换为某种形式的金汇兑本位制,美国于1927年使它的利率不恰当地低于其他国家。

对于30年代的危机,米尔顿·弗里德曼和保罗·萨谬尔森在1969年电视辩论。前者认为美国采取了错误的货币政策,后者认为是历史上一系列偶然事件造成的。弗里德曼的观点,萧条的根源在美国而不在欧洲以及其他地区,是货币因素而不是实物因素,在于政策而不在于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问题,而不是国际经济体系的运行问题。这种看法基本是书生的看法,不了解历史和危机过程。

萨谬尔森说法有历史事实。1873年-1896年的大萧条可以与1929年-1939年比拟。拿破仑战争结束后,1816年出现了可以和1920年与1921年相似的短暂的通货紧缩,继后是货币调整时期,到1819年间英镑恢复金平价,1821年-1825年出现突发的对外贷款浪潮,接着1826年证券市场崩溃。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25年英国按金平价恢复金本位,日本于1929年7月决定于1930年1月实施金本位,危机以前也出现了突发的贷款浪潮,以后是证券市场的崩溃。这种看法认为危机有时间周期。时间规律现象是存在的,我们可以寻找到很多所谓巧合的事件。中国成语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有很多与成语时间巧合的各种事件、现象。

而在罗斯福新政的智囊人物中,就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是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自由放任导致生产无政府状态,商品泛滥成灾,计划是解决问题的出路;一种看法认为灾难的根源是金融资本、经济的集中和垄断,因此扼杀自由竞争。主张消除金融毒瘤,对股票和控制股份公司实行严格管理,由联邦控制信贷,用严厉的所得税和遗产税阻止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反对计划;另外一个派别是强调公共开支派,他们发现危机中银行家强制债务人清理贷款和证券,目的是对付存款者的挤兑,但是在抽紧银根时期,则是牺牲社会而拯救了自己,追求个人的拯救造成集体的毁灭。只有政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这三种看法都有道理,出发点不同。第三种是从危机爆发以后的危机过程来认识危机,第一种是从危机的供求根源看问题,而第二种是从经济、金融活动中的组织结构问题来解决问题,其实都看到了一个方面,不完善,罗斯福实际是三种意见都使用了,也是不全面的。

二、30年代危机过程描述

认识危机实际过程,对认识30年代危机的产生以及解决危机的措施是很重要的。应该说危机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多不同层次、范围、深度的因素,简单的描述是由于生产过剩以及资金市场的大规模流动导致的证券市场崩溃,因此而引发的贸易保护战、货币循环贬值加深了危机,也使得危机范围扩散、时间延长。同时,也在于人类不能在短期内寻找到解决总体经济、金融危机的办法,因此,危机是如此深重、持久。

(一)生产过剩导致的价格危机以及生产收缩

胡佛认为,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战后欧洲恢复了它的粮食、原料、紡织品的生产和扩张,而这些产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海外有所扩大,结果导致农业生产过剩,价格不断下跌。

以1923年-1925年的世界农产品价格和储存量为100,1925年末开始价格下跌,到1929年7月-10月价格为70,而储存量指数为175,这样,加剧价格下跌。1932年价格下跌到24.4点(竞争经济导致的生产过剩,不可能产生需求),而储存量又增加了50%,指数为260。1930年、1931年、1932年每年的价格下跌分别为40%、28%和12%。

此外,美国1927年经历了一次衰退,3月份建筑合同在急剧减少,福特汽车决定停产6个月,汽车产量从3月的62.2万辆到9月的41.6万辆,而汽车是美国工业的主力。结果,以1923年-1925年为基期的工业指数从1927年5月的111下跌到11月的99。但是,所有这些信号没有使人们认识到经济危机的到来,疲软的信号不明显,原因在于人们的注意力在发财,关注金融市场,因此而把物质生产的过剩以及工业生产的收缩看做与发财无关的事情。

(二)美国政府挽救危机的行动,加剧了危机向更深层次发展

世界农产品价格悄悄下跌,工业生产指数的下降,引起联邦储备当局的注意,1927年7月决定降低利率。7月-9月联邦储备系统在公开市场活动中买进2亿美元债券,同时将贴现率降低0.5%,为3.5%。

降低利率行动导致1928年春天证券市场价格上涨。1924年以来的投机走向最高峰,1925年一天成交300万股的情况是两次,1926年春出现三次,1928年3月1日成交400万股,经纪人的贷款1927年下半年增加了24%,达到44亿美元,新证券的发行十分兴旺。

为抑制投机和证券市场的价格暴涨,1928年6月联邦银行卖掉了1927年购买的债券,先后三次提高再贴现率,利率从1928年春天急剧上升。

由于不允许金融中介机构购买证券,投资人就在拆借市场贷放资金,而且铁路公司、工业公司也和金融机构一样,不再进行生产投资,而是进行所谓“安全、灵活、收益高”的短期拆借活动。拆借市场繁荣起来,1927年为44亿美元,1928年中为52.75亿美元,年底达到64亿美元,证券交易所的周转额上升。有鉴于此,联邦银行1929年8月9日再次提高再贴现率,从5%提高到6%,以打击证券市场的价格暴涨(金融内部的斗争,忽视了外部危机在降临)。这导致欧洲银行面临提高再贴现率的压力,而英国一个企业因为投机而破产成为借口,再贴现率从5.5%提高到6.5%,由于利率提高,欧洲因此面临放弃金本位压力,而美国证券市场的崩溃使欧洲银行欣慰。

但证券市场的价格没有因为利率再贴现率的提高下跌(其实需要时间过程,大家都太着急了,希望立竿见影),到9月19日都是这样。10月3日开始下跌,到10月14日继续下滑,外国人开始撤出资金,这时,重要的银行家企图筹集一笔资金阻止崩溃,但是继续下滑,10月24日崩溃了,29日发生了第二次恐慌。

1929年10月纽约证券市场崩溃以后工业生产迅猛下降。为了终止恐慌,联邦银行帮助纽约银行行动扩大公开市场活动的同时,于11月1日将再贴现率降低为5%,15日降低到4.5%(又是太着急。生产危机在前,证券不过是后续,而且一旦信誉丧失,短期内是不可能恢复的,需要时间过程,因此挽救不了,亚洲金融危机也是这样,不过是汇率导致的问题,本质是一样的)。

(三)危机如何在德国产生

美国1927年降低利率导致资金大量流入德国,德国1926年国内投资下降,国际收支账户逆差,降低利率导致德国资金流入增加,减少25亿美元账户逆差,抵消了萧条。1926年的存货投资是负25亿马克,1927年增加到41亿马克。

而美国提高利率,导致1928年-1929年资本不再流入德国,大量资金因此回流美国而流入证券市场。由于拆借市场的繁荣,美国1928年终止了它向德国和外围地区的贷款,资金被抽回到拆借款市场以支持纽约证券市场的价格上涨。在战争期间,外国政府已经从华盛顿贷款1924年超过9亿美元,1927年、1928年超过12.5亿美元,对欧洲贷款1924年-1928年分别为5.27亿美元、6.29亿美元、4.84亿美元、5.77亿美元、5.98亿美元,而1929年只有1.42亿美元,合计29.57亿美元。

另外,1929年2月巴黎会议,法国因为德国赔款不能到手而生气,撤回在德国的存款或私人资金,打击德国通货,这些都使得危机也在德国同时产生。

(四)关税贸易战使得危机加深

1929年10月纽约证券市场崩溃以后,工业生产迅猛下降,在1931年的金融危机,导致农业的深刻萧条,虽然产量维持了,但实际收入显著下降。

由于生产过剩危机和证券市场的崩溃,美国首先采取提高关税的政策,罗斯福在1932年9月29日的竞选中谴责关税是导致大萧条的重要原因。

1927年世界经济会议原则上通过降低关税的具体措施,关税休战协定细节被制定出来,1930年2月会议召开。但是,美国的关税法已经在1929年5月在众议院通过,1930年3月送交参议院审议,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的自治领地都没有参加会议,而是在制定提高关税的计划,美国的法律1930年6月17日签署生效。

美国当时寻找的借口理由是法国和意大利于1929年3月提高汽车的关税,印度于1929年2月提高布匹关税,澳大利亚1929年11月和2月对一系列特定商品提高关税后于1930年4月采取新的普遍提高关税的措施。一些国家采取抗议和报复,西班牙对1930年7月22日关税条例中对葡萄、橘子、软木塞和洋葱表示关注,瑞士反对增加手表、刺绣和鞋的关税,抵制美国的出口,加拿大三度提高关税,意大利、古巴、墨西哥、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立法机构通过了新的关税方案。

1931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对890种商品提高税额,美国首先实行关税壁垒,立刻导致连锁反应,7个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法国对英国进口小汽车增税60%,那些发生农业危机的国家也高筑关税壁垒,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到1931年底,25个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1932年增加到76个。1932年,英国在渥太华举行英联邦会议,决定在英帝国内部建立关税优惠制,法国则采取限额输入的办法保护本国商品市场。

生产过剩和关税保护导致危机加深。

(五)货币金融危机使危机扩散、加深

1930年底到1931年物价继续下跌,阿根廷比索继续贬值,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货币继续急剧贬值,使得国际价格持续下跌。1931年5月底,奥地利的金融困难扩散,引起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波兰和德国等向银行挤兑存款的风潮,德国因此封存信贷,危机加深。这导致比利时、荷兰、瑞典、瑞士商业银行因此而出售英镑,增加黄金,英镑也因此在7月而虚弱,9月21日英国脱离金本位,英镑急剧贬值,贬值达30%,因此而带动25个国家放弃金本位。

11月,英国为了不使英镑的世界金币地位完全丧失,同英联邦国家陆续联合起来组成英镑集团,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用英镑结算,固定本国货币与英镑的汇率,并把大部分外汇储备存在伦敦,而法国、荷兰、意大利、比利时、瑞士、波兰6个国家组成维持金本位的贸易集团,保持货币不贬值。美国一度和法国达成协议,坚持金本位,1933年3月金融危机爆发后,宣布放弃金本位,禁止黄金出口,1934年美元贬值40%,美国与其属地菲律宾、加拿大以及大多数拉美国家组成美元集团。到1935年,世界很大部分地区分裂成为5个货币集团:英镑区、美元区、金本位区、日元区以及德国统治下的外汇控制区,货币战愈演愈烈。货币循环贬值,使得危机扩散、加深,时间延长。

危机的原因基本归结为生产过剩、泡沫经济的过分发展以及投机、银行调节的失败(其实是金融资本之间的战争),或没有寻找到解决、抑制泡沫经济产生从而被投机的辦法,而各种因素的会合以及相互的作用、政策的反应迟钝使得危机持久化,这是无法避免的。

在某种意义上,30年代的大危机也是金融、货币关系紧密化、世界化,但是没有预防消除危机漏洞的制度的结果,也是金融资本内部矛盾的结果——银行把非银行金融资本作为自己的异己力量或控制力量的结果,没有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这次危机是国家金融资本之间的矛盾和战争,是内部矛盾的外部化,是长期以来国际金融发展泡沫经济(经济结构问题)、允许投机以及金融市场不能统一的制度漏洞的必然。

(编辑:苏琦)

猜你喜欢
证券市场关税危机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特别关税下企业应变之道
三元肥关税下调 肥企机会来了
关税降了,进口车价格会不会降?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据
“危机”中的自信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