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浩
【摘 要】2011年国家将网络视频公开课建设作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战略目标,网络视频公开课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热潮。本文根据实践经验,对思政类网络视频公开课的拍摄制作进行了梳理。主要从思政类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建设要求和方法两大部分入手阐述了其制作流程,并在成功实践的前提下,创新思政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案例、活跃课堂氛围,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政类课程;网络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过程
中图分类號:G6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2-0148-02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要依据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以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教育部于2011年10月12日发布《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印发)[1],推动开展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这两类,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着力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高校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并且通过网络传播开放课程。
一、思政类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建设要求
思政类课程是高校公共基础课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随着时代发展变化,思政类课程也在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由于它的内容系统抽象、逻辑严密,因而一直是教育的软肋。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及和推广,这类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一)思政类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制作过程
思政类网络视频公开课整个拍摄制作的过程分为前期筹备、拍摄和后期剪辑、包装这四个部分。结合实际,对于制作人员来说,制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值得去注意,目的是为了确保达到较高水平的教学效果。
1.前期加强沟通,增强互信
首先,确定好拍摄时间和地点,拍摄团队要提前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熟悉课程内容,了解重要的知识点。其次,确定拍摄镜头,提前熟悉授课教师的授课风格和习惯,并向授课教师阐明所采用的拍摄方式,让授课教师做好心理准备。最后,需要与授课教师建立双向沟通,及时获取授课教师对拍摄制作方案的反馈,建立起相互之间的信任,提高拍摄的质量和效率。
2.现场拍摄及音频采集
为了完整地记录课堂教学活动,我们准备了三台摄录一体机(Sony-HXR-NX200 4K高清 三台),提供专业级的多机位拍摄方式,分设为1-3号机,1号机用来拍摄教室的全景,2号机用来拍摄授课教师的中近景,3号机用来拍摄学生与授课教师互动的画面和对学生上课画面进行抓拍。采用多机位来进行拍摄,可以更大化地捕捉课堂环境中的细节部分,有效地应对拍摄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同时,为了能够全面、清晰、无失真地采集教师和学生的声音,我们在拍摄前给授课教师佩戴上了领夹麦克风来采集声音,有利于捕捉授课教师与学生间交流和互动的声音元素。
3.后期剪辑提高视频的完整性和加强对细节的捕捉
对视频素材备份完成以后,进入后期剪辑阶段。我们需要对视频的主体部分也就是教师上课的整个过程进行多机位剪辑,在多机位剪辑的过程中,需要设立主音轨,并将各个机位的声音进行匹配,确保声画同步。另外,针对教师授课过程中出现的口误或者拖沓语气词,在不影响视频的完整性和流畅性的前提下进行剪切处理。根据课程内容,在制作PPT动画时,需要建立统一的背景模板,设置精美的文字和流畅自然的转场过渡。可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增加图片或视频,以此来对授课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补充。
4.字幕条制作和视频的整体包装
随着视频制作进入到尾声,首先,对视频整体的明亮度和色彩进行一个调整,也包括对声音的二次处理(降噪、减爆)。其次,完成片头、片尾以及字幕条的制作,在样式和色彩选择上要贴近课程风格。最后,遵循“层层审核”的原则,对字幕和视频进行校对、整理,确保视频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打好“软基础”,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思政类课程已然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眼中的“绊脚石”,作为一门用来提升学生、帮助学生的课程,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与思政类课程一贯重灌输轻启发的教学方式有着紧密联系[2]。
1.合理构建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水准
思政类课程不同于我们所学的专业课程,在大部分时候,思政类课程由于偏纯理论知识的教学,并且受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限制,所以不具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在构建课程内容时,以设问的方式,明确教学目标,如:在本节课中,授课教师需要讲什么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并且最终让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以此设问方式展开教学,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能够让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地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准。
2.培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
思政类网络视频公开课与其受众存在一个线上线下的间隔,但这并不意味着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在制作思政类网络视频公开课的时候,现场会有一些学生听课,这些学生存在的意义就是为授课教师提供互动的对象,让授课教师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准,给通过不同渠道观看的学生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热点事件案例解析,让学生能够实时地接收到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线上学生的兴奋度,降低疲劳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习收益最大化。
(三)依托现有教学设施,突出自身硬件优势
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单纯通过听觉或视觉获取知识,与此对应的记忆量分别为15%和25%。而综合利用听觉和视觉,记忆量竟然达到了惊人的65%。所以,在互联网这一大环境下,制作思政类网络视频公开课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以此带给学生视听上的盛宴,达到教学目的。
1.充分利用好配套资源
我们在制作思政类网络视频公开课时,要摒弃过去以单纯记录的方式拍摄制作的做法,借鉴拍摄时常说到的两个专业名词:内部运动和外部运动。“内部运动”即要做到在拍摄制作的过程中,灵活地运用符号、文字、图片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PPT来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外部运动”即主要从学校目前所能提供的拍摄制作的硬性条件入手,如:拍摄环境的选择、拍摄设备及灯光的提供、音视频制作实验室等。只有优化选择组合,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视频质量和教学效果,更好地体现思政类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实效性。
2.打造情境模拟环境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之一,同时,在《基于教学视频的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研究》中也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强调了学习的情境性,要为学习者设置一定的情境[3]。思政类网络视频公开课也应该创建一种情境模拟教学环境,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在适宜的情境中学习。具体来讲,授课教师和制作团队要权衡能够使用的所有配套资源,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真实的活动,提供专家建构知识的过程的演示,授课教师以实践教学来带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并且在课堂互动中带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
二、思政类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建设方法
(一)打造专业化教学团队,走专业化制作道路
教育部2011年工作要点指出,为加快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全面部署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布实施教育信息化规划,要启动建设国家优质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统一的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以视频公开课为突破口,探索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模式和新机制[4]。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已经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強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的有力推手。今后思政类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制作应该由专业的制作团队和教学团队来负责,包括课程的选题和内容的编排,以制作出更加专业化的思政类网络视频公开课。
(二)借鉴国外制作经验,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传播教学资源
2001年,以科技领先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提升知识和教育水准,率先启动了900门免费的开放式网络课程资源,供世界各地的学生和社会人才使用[5],促进了教育资源普及共享,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指明了方向。国外早已利用iOS、Android等移动客户端发布网络视频公开课,方便大家下载、学习。我们也应当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网融合,将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与网络平台结合,更好地发挥思政类网络视频公开课的作用和功能。
(三)疏通信息反馈渠道,建立评价系统
课堂是有效体现教学互动性的活动场地,网络视频公开课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制约和影响了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实效性。针对这种情况,制作团队需要利用好丰富的网络新媒体平台,疏通好视频信息反馈渠道,通过网络平台的信息反馈功能,及时收集并及时反馈给教学团队,便于授课教师掌握真实信息,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此外,线上学生的评价反馈,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系统来进行收集,制作团队应以此作出相应的判断,改进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趋势下,以新媒体环境下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为依托开展“互联网+教育”思政类网络视频公开课的拍摄制作,是提高新时代思政类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领域紧紧跟上时代步伐的有力证明,同时,这也是国家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的重视程度的直观体现。思政类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制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制作好思政类网络视频公开课,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Z].2011,(10).
[2]安川.“思政课”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A].学理论,2010,(04).
[3]郝银华,凌万强,沙梦华.基于教学视频的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研究[A].黄山学院学报,2015,(12).
[4]教育部.2011年工作要点[N].中国教育报,2011,(02).
[5]王科.高校网络视频公开课制作的实践及反思[A].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