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钢琴演奏和教学

2020-11-28 07:42柳蔚
戏剧之家 2020年32期
关键词:李斯特钢琴教学

柳蔚

【摘 要】钢琴练习曲《叹息》是李斯特的代表作品,这首曲子对于学生学习琶音以及进行左右手的练习很有效果。作为钢琴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认识到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从而帮助学生快速且高效地完成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学习。

【关键词】李斯特《叹息》;钢琴教学;音乐内涵

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007-0125(2020)32-0075-02

李斯特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六岁开始学钢琴,前后成为多名钢琴名家的弟子。在十六岁时,李斯特的钢琴技巧已经十分纯熟和精湛,因而在他的钢琴曲中,绚丽娴熟的技巧是一大特点。李斯特是一位纯粹的艺术追求者,他对于钢琴技巧的极致追求极大地提升了钢琴曲的表演张力,使得钢琴曲有了管弦乐队一般恢弘的音乐效果。在演奏李斯特的作品时,老师要注意对于学生弹奏技巧的培养。弹奏时的力度、节奏以及学生本身对于曲子的思想内涵的理解,对音乐表现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一、李斯特《叹息》的创作背景

从19世纪20年代直至60年代,李斯特都致力于钢琴曲的创作,这一时期的钢琴曲也最能反映李斯特钢琴曲技巧丰富、表现手法多样的特点,李斯特这一时期的作品很适合学生进行技巧的练习。在李斯特之前,练习曲几乎都是纯技巧性的练习,曲子音乐性的匮乏导致音乐技巧的练习和某种重复式的体力劳动相似,学生在练习时很容易会感到乏味。李斯特的练习曲中包含着大量的演奏技巧,音乐性也很强。李斯特对练习曲进行了创新,突破了传统,将钢琴技巧与思想感情相结合,赋予了曲子更深层次的意义。学生在练习时就像在读一首诗或是在欣赏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李斯特的《叹息》是由标题直译过来的,也有人因为其犹如海水波浪一般的旋律而将它称为《大海》,曲子前段部分的演奏极为舒缓,犹如乘坐小船漂浮在无垠的大海上,空间感极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曲中的琶音从头到尾保持连贯,音乐色彩丰富。和弦的美妙变化带动旋律线的起伏,将听众带入另一个平行世界,感受着音乐带来的奇妙体验,思绪随着音符的跳动而变化,纵使有再多的情绪也会化为云烟。除了创作练习曲,他还给每首曲子起了名字,以表达不同曲子不同的思想情感。这些练习曲形象明快、栩栩如生,适合在音乐会上演奏,因此又被称为音乐会练习曲。《叹息》是李斯特所有音乐会练习曲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叹息》结尾处的下行全音阶的大三度和弦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它突破了传统音乐创作的模式,大三度和弦正如黑暗中发出的一声叹息,营造特定氛围,所有的留恋与向往在这一声叹息中结束。

二、《叹息》的演奏技巧

(一)触键手法的运用

在钢琴曲的演奏中,触键手法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提升钢琴曲整体的表现力。这首乐曲的旋律线在不同的钢琴音区间由双手交替演奏,优美的旋律在伴奏中穿插,增强了音乐的美感,情感随着曲调不断变化。从D大调到A大调、E大调最后再回到D大调,曲调之间的变换表现了细腻丰富的情感世界,在弹奏时应注意曲调之间的连贯性,合理使用触键手法。钢琴的触键手法主要分为六种:敲、击、弹、按、滑、揉。前四种属于手指与钢琴之间垂直的触键手法,后面两种则是手指与琴键处于同一水平,用指肚触键的触键手法。1.敲:肩膀提起,用指尖垂直落下,动作夸张,整体表现力强,短促而有力。2.击:击与敲的不同之处在于手指下落干净利索,演奏音符使用的力度比敲要小。3.弹:弹是最常见的钢琴触键手法,也是初学者在学习钢琴时最初的弹奏方法。4.按:手指在琴键上停留的时间较长,营造较长的颤音效果,声音平稳均匀。5.滑:整体犹如蜻蜓点水,两个音符之间几乎没有间隙,在抒情性的曲目中常会用到。6.揉:揉是在琴键已经按下之后用手腕轻微地点一下,弹奏时的声音有朦胧感,整体感觉舒缓梦幻。《叹息》这首曲子中的钢琴表现技法多样,合理运用触键手法有助于提升学生整体的音乐表现力。

(二)弹奏的力度与连贯性

钢琴曲弹奏时是需要情感色彩的,演奏者对于钢琴曲的理解以及在演奏中的情绪变化是钢琴曲表现力的关键因素。随着情绪的起伏,触摸琴键的力度、节奏也会有所变化,如果演奏者在演奏时因为情绪紧张或是受到了其他的影响而导致身体僵硬,手指机械式地敲击琴键,这样是不会产生好的音乐效果的。《叹息》因为具有丰富的连续琶音,因而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首很合适的琶音练习曲,在演奏时应注意左右手的配合与手腕的灵活性。钢琴中的层次性与立体感主要靠弹奏时对力度强弱的掌控来表现,这也就是为什么钢琴可以表现出和管弦乐队一样恢弘的场面的原因。将钢琴的同一个音用不同的力度弹奏也会导致其声音色彩上的差异。在钢琴演奏中,对于力度的掌握也是较难掌握的钢琴技巧之一。对于演奏力度的灵活掌握也是钢琴演奏者毕生的追求。乐曲表现结构的丰富性也是李斯特作品重要的特点之一。在进行《叹息》这首钢琴曲的练习时,要注意对于弹奏力度的掌握,通过力度的强弱变化来表现音乐情感。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时要注意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对于情感的掌握,身体、胳膊、手指随着音乐变化,增强钢琴曲的表现力。

(三)音乐的节奏感

学生对于《叹息》这首曲子的节奏感的把握是学习的要点,钢琴节奏感就是演奏者在演奏时对于音符演奏的力度与时间的把握。对于一首曲子来说,节奏是其骨架,一首曲子不管音程排列如何合乎逻辑,缺乏最基础的节奏也将难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钢琴教学中,学生对于节奏感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为以后的钢琴学习打基础。这首曲子整体来说弹奏速度较快,在不同的阶段所表达的情感与所使用的演奏技巧是不同的,在弹奏时要注意把每一个音符弹干净,不要产生含糊不清的现象。节奏不稳、速度不统一是学生在练习曲子中最常见的问题,学生在弹较为舒缓的部分时速度尚可,在弹到后边较难的部分时速度一下子就慢了下来。在学生进行练习时,老师可以在一旁给予相应的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慌乱,保持钢琴演奏的流畅性。在演奏中,钢琴踏板的运用对于钢琴曲整体的演奏效果影响很大,踏板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钢琴演奏的音乐色彩与风格。《叹息》最独特的地方就是绚丽的技巧带来的音乐演奏之间的变换,正是这种变换关系把大海的神秘莫测与瞬息万变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演奏过程中,强弱情感的交织给人时浓时淡的艺术感觉,正确流畅的踏板使用可以保持音乐形象的清晰性。

(四)艺术风格

李斯特是19世纪最辉煌的钢琴演奏家之一,他的风格受到了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影响,他将钢琴的技巧性发展到无与伦比的地步。在学生面前提起李斯特,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炫技,华丽的技巧营造极致的音乐世界,同时也成为学生练习中的挑战。李斯特的音乐是技术与艺术相并存的,在这一点上,他与现役的日本花样滑冰选手羽生结弦有共同之处。对于钢琴技巧的熟练掌握,是弹奏李斯特的音乐的前提。

三、因人制宜,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

钢琴作品最终的落脚点是演奏,作为钢琴教师需要意识到一点,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在一个发育的阶段,在每一个不同的年龄段,每个人的想法和思想都存在着非常大的个性差异,这种差异是难以避免的。在进行钢琴学习的过程中,这种差异也会给钢琴学习带来非常大的不同之处。如果钢琴教师在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一律选择同一种教学模式完成教学,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难以吸收,或者是吸收过快,导致学生认为钢琴教师所教的知识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出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难以达到钢琴教学的实际效果,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会对其产生不满,长此以往,学生对于钢琴学习的兴趣就会直线下降。

为此,在进行《叹息》钢琴教学的过程中,作为钢琴教师必须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自身的特点,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提高钢琴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其钢琴演奏的技巧以及巩固钢琴基础知识,才能做到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钢琴学习,学到自己需要的钢琴知识,并且提高钢琴演奏的效果。让学生通过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学习,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并且提高学生对于钢琴的興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钢琴,从而认识到钢琴中所包含的不同知识。

此外,作为教师还需要充分地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性,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通过其丰富的想象力去理解钢琴曲的内涵,真正地提高学生对于钢琴的兴趣以及强化学生的节奏感。通过观察以往我国的钢琴考级,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学生为了满足家长或者老师的要求,不断地练习,在考级的过程中也拿到了相对优秀的成绩,但是通过考察这些考生演奏方面的技巧以及弹奏效果,能够发现其本身的节奏感极差,能够听出来他们弹奏的这些曲子是通过大量的练习而完成的,并没有真正地融入自身的情感以及青年学生应有的活力。

四、结束语

钢琴艺术是一种非常优美的艺术,钢琴的音域很宽,技巧精湛的钢琴家在演奏钢琴时可以营造出交响乐队的恢弘气势。当下,钢琴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李斯特的《叹息》从艺术表现力与钢琴技巧方面来说都是一首无与伦比的乐曲,正是因为如此,其成为了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不同的钢琴家对于这首曲目的演奏是不同的,钢琴家的演奏跟个人性格和对钢琴曲的理解有关。老师在教学《叹息》的过程中,除了强调技巧的练习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为今后的钢琴学习打下基础。同时,由于每一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及其兴趣爱好、性格特征都是不同的,因此作为钢琴教师,必须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因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提高钢琴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黄丹霞.浅谈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钢琴演奏和教学[J].北方音乐,2018,(14).

[2]袁琪行.浅析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艺术特色及演奏处理[J].明日风尚,2016,(18):134-135.

[3]王思卓.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分析与演奏诠释[D].湖南师范大学,2017.

[4]张雅萌.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艺术性演奏诠释[J].长江丛刊,2017,000(010):86.

猜你喜欢
李斯特钢琴教学
对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版本演变的思考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保持肃静
即食凉拌菜中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