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姝雅薇
摘要:近年来,网络音乐为适应社会网络化转型的大趋势,积极推动音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任何时期,人民性都始终是社会主义文艺审美的根本价值取向,正如习近平文艺思想所倡导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然而在网络音乐高速发展的同时,低俗、媚俗、内容同质化、缺乏精品原创等问题还是屡见不鲜。因此,对于当前网络音乐的传播发展而言,其紧要任务就是深耕时代沃土、坚持人民性的价值取向,创作出与时代主流价值观共鸣共振的艺术精品。
关键词:网络音樂 网络文艺 音乐传播 人民性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9-0001-03
音乐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的意识形态,是人类情感的栖息地,能够净化人的心灵并给予人思想的启迪。网络音乐是音乐艺术与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依托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网络音乐的传播发展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的艺术思维、生产方式及审美样态正不断被重新定义与塑造。但无论科学技术如何赋能,音乐表现形态如何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性的价值取向始终不会变、也不能够改变。任何时候,音乐的传播发展都需要以人民性为指向坐标。马克思文艺观、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学说、习近平文艺思想等理论精髓,为新时代网络音乐的前进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道路。网络音乐的创作、生产及传播都应该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明确作品的价值取向及精神意义。只有这样,网络音乐的发展才能够保持蓬勃的生命力与持久的影响力。对此,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
一、人民性价值取向是网络音乐传播发展的逻辑起点
文艺既是对人民心声的反映,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一种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观始终是贯穿文艺发展的理论依据,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发展方向的重要指南。网络音乐是文艺发展路径中出现的新样态,尽管由于市场监管、网络环境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网络音乐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过许多良莠不齐的作品。但是坚持人民性价值取向,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及文艺观,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挖掘、汲取音乐创作的灵感源泉,始终是网络音乐传播发展的逻辑起点。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赋予了音乐创作、传播及表达的更多可能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上所指出的:“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网络音乐是立足于媒介生态的发展与传统音乐的衍生之中,它从诞生之初就与我国的实践与国情紧密相连,与广大人民的文艺审美需求密切相关。如致力于打造音乐听、看、唱、表演和社交全方位一体化体验的腾讯音乐;以“传递音乐美好力量”为使命,充分挖掘网络平台人文温度的网易云音乐;以注重打造高品质音频和提供多种消费模式的虾米音乐。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兴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推进,网络音乐传播呈现出品质化、沉浸化、智能化等复合式特征。现代媒介的阐释与重构,让网络音乐的表达样态、传播形态也随之发生着改变,但文艺最基本的创作规律、审美要求、内核指向、思想意识等不会变,特别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自始至终都是网络音乐繁荣发展的基石。自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云音乐”应运而生,云赏戏、云学堂、云上音乐会等新型音乐文化形态陆续开启。交互性极强的网生机制,让网络音乐呈现出复合化的表达新形态。但无论网络音乐怎样的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认识和解决当前音乐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网络音乐传播必须时刻坚守的基本准则。
二、人民性价值取向是网络音乐审美内涵的重要体现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文艺。审美文化是对人类生活体验和文化实践的具象化表达,任何一种文艺形态的产生及传播都离不开特定的时空生存环境和时代审美语境。音乐是从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中汲取价值养分,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挖掘创作灵感的,其本质是对现实生活及人们内心情感的审美反映。只有人民性价值取向的音乐创作及传播,才能经得住大众和时代的考验,讲述好中国故事,铸就出时代精品。随着“互联网+”业态模式的不断融合创新、突破发展,网络音乐的艺术特征及审美范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就网络音乐的核心价值而言,亦正是对所处时代环境的一种凸显,也是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文化思潮及现实生活本来面目的一种关照。
(一)网络音乐需要把握时代现实
网络音乐需要把握时代脉搏,立足人民群众、立足现实生活,在现实中捕捉灵感、探寻美好,歌唱人民群众的心声、表达广大受众的情感。网络音乐需要抵达人民的内心,描绘人民的愿景,无论是在选题、内容、形式的表达上都应该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带给听者“春风化雨”的力量,也只有这样的音乐作品,才能够与广大人民产生共情与共鸣。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如何让经典音乐从流传走向流行,既呈现传统精髓,又展现当下烙印,是当前网络音乐传播正在积极探索的审美话语表达。
中华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昔日有清雅高洁的魏晋古曲、气势磅礴的盛唐诗歌、思想开化的明清小曲,这些绽放在历史长河中的经典,无一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而铸就的时代精品。对于当前网络音乐的传播发展而言,更应该如此。网络音乐只有积极关注社会现实,用心观察人民群众的生活、情感,才能够开拓出更广阔的音乐空间,勾勒出更绚丽的音乐版图。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习总书记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中华民族新史诗,不断推出更多精品、优质、健康的网络文艺作品。这是任何文艺形态不断发展向前的基础,亦是网络音乐需要坚定把握的时代命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健康向上的音乐作品陶冶人民的情操、启迪人民的心智。
(二)网络音乐需要引领时代精神
优秀的网络音乐在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传递时代价值观和精神力量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络音乐要引领时代精神,需要拥有至真、至善、至美的时代品格,只有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的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展现新时代人民生动丰富的精神风貌,构筑新时代的文化高地。在抗击新型肺炎的战“疫”当中,互联网平台涌现出了许多优质、感人的原创音乐作品,不少专业音乐团体与业余音乐爱好者,以集体或个人的方式创作、唱响抗“疫”战歌,用音乐作品讴歌英雄、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从古至今,音乐总是能给予人感知、沟通和净化的力量,网络媒介的赋能,让广大人民对音乐文化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了解与思考对话。
当前,许多通过网络传播的音乐作品已释放出了新的生命力,并不断被赋予新变化与新表达。曾几何时,因网络监管行业的不完善,网络音乐的质量参差不齐,一提到网络音乐,人们总是联想到口水歌、洗脑神曲、快餐音乐等低营养的音乐形式。近年来,随着国家在网络音乐版权和网络原创音乐扶持力度的加大,为网络音乐健康良性的传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6.35亿,占网民整体的70.3%。网络音乐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正不断满足着人们日益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以融合为路径是当前网络音乐引领时代精神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网络音乐需要铸造时代风尚
网络音乐要以文化自信歌唱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气派、铸造时代风尚,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打造出悦耳、悦目、悦心一体化聚焦的网络审美景观,让音乐创作、生产、传播的联动效应进一步彰显。只有这样,网络音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中,恭王府以网络直播的形式,推出了非遗演出——“良辰美景云端看·名家名曲线上听”,以“云端”多重空间交叠的方式,呈现出昆曲、古琴等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之美。根据2020年上半年抖音发布的最新数据,该平台上与非遗文化相关的视频数量超过4800万,播放超过2000亿次,其中排在前三的分别是相声、京剧和黄梅戏。
当前,网络音乐以其新颖的视听呈现和及时互动的交流反馈,重塑了音乐审美的体验空间,并逐渐改变音乐文化传播的表达方式及发展方向。网络音乐要坚持人民性的价值取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多元化的精神需求。各数字音乐平台基于日新月异的受众需求,正着力打造当代网络音乐文化体验的新景观。在内容生产方面,网络音乐平台不断加大对原创音乐与精品音乐的扶持力度,体现差异化、个性化及优质化的竞争优势。在产品创意方面,网络音乐运营平台不断探索、开发新体验及新模式。在业务服务方面,除传统的广告、会员付费、专辑销售、视频直播外,还开展了音乐电商、音乐短视频、音乐社交等衍生业务,满足广大人民的不同需求。从内容到形式,网络音乐传播一直在不断优化审美体验,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前进的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中心,既是思想指南,又是根本要求,是网络音乐传播实现社会价值及审美价值的重要准则。
三、人民性价值取向是构建网络音乐新生态的驱动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该如何正确把握网络音乐传播的主流化与发展观,又该如何理解网络音乐新生态的构建?对此,坚持人民性价值取向的音乐文化观,坚持弘扬以主旋律为核心的音乐传播思想,无疑是最好的行动指南及驱动力量。网络音乐传播既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筛选出来,又要结合当下的时代环境,实现中国音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重对音乐历史文化的发掘和利用,运用多元化的技术手段,引导广大音乐受众树立正确的音乐文化观及审美判断力。在创作、生产、传播等几个层级不断垂直深耕,努力构建话语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等共融共生的网络音乐生态景观。
网络音乐要坚持人民性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今年上海夏季音乐节的闭幕演出中,以音乐讲述敦煌壁画故事的《敦煌·慈悲颂》,一经线上播出,就获得了广大网民的一致好评。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创作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等方面相统一的优秀作品。网络音乐传播要注重弘扬主旋律,呈现符合时代精神的审美作品,讴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开创中国音乐文化生态构建的崭新局面。
综上所述,从网络音乐的创作、传播,到网络音乐审美价值的彰显,再到网络音乐新生态的构建,只有始终坚持人民性价值取向,讲求精神高度、重视化人养心、追求“美美与共”,网络音乐才能够真正成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启迪人们思想、引领文化风向。网络音乐的传播发展需要以精品回馈人民、以佳作打动受众,除了要不断加强网络音乐的原创品质外,更应该要根植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全面地反映时代精神,使网络音乐真正成为传播中国音乐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有力载体。面对当前新的时代环境与挑战,网络音乐传播者在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挖掘、阐释与呈现的时候,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文艺思想,谨记习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文艺是为了人民,文艺不能沾满利益心。“正本清源、培根铸魂”,坚守中国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坚持高质量及精品化发展,让绚烂多彩的网络音乐在互联网版图中彰显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及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高玉.毛泽东文艺思想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美]塞谬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8.
[4]袁茜.音乐的网络化生存——网络音乐文化的伦理思辨和审美批判[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8.
[5]范玉刚.论新时代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的人民性价值取向——习近平文艺思想研究之一[J].山东社会科学,2018,(08).
[6]蒋述卓,李石.论习近平文艺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
[7]彭文祥,付李琢.何謂“网络文艺”[J].现代传播.2017,(12).
[8]丁国旗.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两个理论支点[J].人民论坛.2016,(33).
[9]谭立琴,陈征南.网络音乐创作的文化背景、特征及发展走向[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10]黎彦.网络传播与音乐行为方式的现代性[J].中国音乐,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