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To B之路如何走?华为胡厚崑:从场景中找刚需

2020-11-28 07:39党博文
通信产业报 2020年41期
关键词:龙门吊模组华为

党博文

11月12日,2020全球移动宽带论坛在上海如期召开,作为一个已经连续举办超过十一届的行业盛会,站在新十年的起点,华为再度携手产业链伙伴,希望利用这个平台,在新的形势下,让5G创造出更多价值。

“5G网络发展正在进入快车道,全球已有超过101张商用网络,超过400款5G终端,其中,中国5G基站数量突破60万站,5G网络覆盖超过300家城市,连接数突破1.6亿,成为全球最为靓丽的5G风景线。”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指出,过去十年时间,华为和产业伙伴共同见证了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历程,5G作为关键的连接能力,下阶段是重点释放5G商业潜力,围绕场景建立合作伙伴都能得利的商业模式。

5G改变社会:从口号照进现实

疫情期间,武汉仅用了十天的时间,建立了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华为和运营商一起仅用了72个小时,就建立了覆盖整个医院的5G网络。有了5G连接,远程会诊、远程B超,多功能的医疗机器人就可以得到应用,这为疫情的防治提供重要支撑。

据胡厚崑介绍,火神山医院接到的最紧迫的需求不是上网,而是帮助医护人员穿防护服。为了防止交叉感染,防护服穿换是在一个隔离区间进行,且每次只能有一个人进行操作,这意味着现场没人可以帮助他们。因此,很多医护人员要花半个小时甚至是一个小时来穿防护服。

而依托在工作空间里部署了5G CPE和高清摄像头,通过远端视频互动指导医护人员正确穿防护服,检查操作是否规范。这不仅帮助医护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相似降本增效的案例还发生在宁波智慧港口,港口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也是经济发展的支点和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龙门吊的司机需要爬到20多米高的操控室,连续工作8个小时。工作期间,他们需要长时间低头,一直盯着看脚下的集装箱,两手进行操作。一个班次就要8小时,下来后腰酸脖子痛,头晕目眩,颈椎病,腰椎病是普遍的职业病。

如今,在5G的使能下,宁波港成功地实现了对龙门吊的远程控制,司机可以坐在空调办公室中远程操控,高清摄像头把集装箱的准确位置,呈现在显示器上,龙门吊远程操控使装卸效率提高了20%,规模使用后可以使得综合人力成本下降50%以上,同时大大提高了港口无人化水平,达到更高的安全性。

从排队就医到远程会诊,从“桑拿房”到“空调房”,与4G仅仅是在3G的基础上提升了网速不同,5G的出现切实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抓手,而“5G改变社会”这一口号也在不断地宣传中照进现实。

从场景中找刚需

5G新基建概念的不断深化,让各行业拥抱5G的意愿非常强烈。但是,胡厚崑认为,数字化转型需要深入到不同的应用场景,找到一些标准,对这些需求进行筛选,找到真正值得大力投入的刚需。

对此,华为从技术相关性、商业潜力、产业链成熟度和企业的标准化程度四个维度筛选出典型场景。

具体来看,技术相关性指的是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下,5G较其它连接技术,是不是最优的选择。比如在港口龙门吊远程控制场景,光纤无法满足龙门吊移动性的要求,同时改造的成本很高。Wi-Fi可以满足一定范围内的移动性要求,但是没有办法满足高清视频回传需要的上行大带宽要求。而5G可以解决所有这些问题,因此在这样的场景下,就是能够充分发挥5G技术优势满足刚需。

商业潜力,指的是特定的场景带来的需求,能不能在不同的行业大规模地复制,以及能不能围绕这些应用的场景,形成对各方都有利的商业模式,鼓励大家持续投入。

在有比较成熟的行业集成能力和应用开发商的行业里,5G作为一种关键的连接能力,能够简便、快速嵌入,更有利于5G技术快速推广。

可标准化的程度在场景和需求筛选中很容易忽略,但非常重要。对于标准化程度高的行业和场景,5G技术更容易得到事半功倍的推广效果。比如说,港口行业已经有了成熟的企业标准,有了标准的保障,5G技术在其他各个港口使用和推广,就会极为容易。

胡厚崑表示,需要指出的是5G行业应用的发展,终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能成为瓶颈。要解决终端生态繁荣的问题,一方面要增加模组的种类,另一方面是降低模组的价格。

自首款5G模组发布至今,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全球已有20多家供应商,提供了超过60款5G模组,140多款行业终端,包括5G AGV、5G摄像头、5G无人机,以及5G巡检机器人等。

“降低成本也是丰富5G终端生态的关键,相信随着5G的应用规模越来越大,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5G模组的数量很快将达到甚至超过4G模组的水平。”胡厚崑大胆预测,到2020年底,5G模组价格将降低到100美元左右,到2022年底进一步降低到40美元左右。

“社会对5G的期待从来都不只在消费者领域,大家期待的是5G能够改变社会,为社会创造更多新价值,这样的改变正在各行各业发生。”胡厚崑呼吁,创新往往没有现成的向导,我们要在场景中找到刚需,通过满足需求錘炼能力,靠能力提升定位,携手生态伙伴,一起开拓5G新价值。

5G To B没有现成路可走

中国有着完善的产业结构及海量的产业规模,截至今年9月,在中国5G已经使能20多个行业,创新项目合计超过5000个,运营商的商用5G服务合同超过1000个。

然而,在胡厚崑看来,今天在5G行业取得的成绩,仅仅是第一步,如何将这个蓝海变成商业价值,相信是大家共同的期待。但是,在我们面前并没有现成的路可以走,因为行业的需求千差万别。

首先,5G To B不仅仅是卖连接,事实上,越来越多的5G To B已经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结合在了一起。5G是连接手段,但To B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关注应用和架构。因此,要从企业用户的视角看5G To B的能力问题,而不能只从运营商提供连接的视角看问题。

从行业视角来看,5G To B需要提供一个5G核心连接能力,自下而上包含了底层连接与通信,中间的云,上层的多种行业应用的架构,这种架构要能够实现CT、IT、OT的融合。

胡厚崑指出,要实现这样的架构,要在连接、云的运营、行业应用开发、端到端的集成四大能力进行革新升级。“连接的能力运营商正在努力,而且可以做得比较好,但后三种能力亟待加强。”胡厚崑说。

毋庸置疑,在不同行业的5G To B的案例中,尤其是需要综合化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的时候,这些能力要么严重缺失,要么是现有能力严重不能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以系统集成为例,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集成工作,往往要能覆盖到架构规划,方案设计、验证、集成交付、运维、运营,以及持续的迭代,这是一种新的集成能力,各个行业过去的集成商大多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因此,胡厚崑直言,谁来填补这些空白并提供新的能力谁将能为5G To B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鲁迅曾在小说《故乡》的结尾处写到:“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对于5G To B应用,5G只是作为关键的连接能力,5G To B应用不是空中楼阁,解决问题是关键,只有明确To B场景+5G,而不是简单的5G+To B,保持对应用场景的基本敬畏,5G To B应用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打造切实可复制推广的5G To B应用绝对是一条“知易行难”之路,但正如胡厚崑指出那样:“越难的事情越值得去做,成功了,带来的价值也更大。”

猜你喜欢
龙门吊模组华为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光学薄膜技术及在背光模组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石墨烯材料在LED路灯模组中的应用及该模组的设计
关于超薄LED背光模组设计探讨
改进20/5 t龙门吊供电电源
1000吨龙门吊主梁跨坞安装
特大龙门吊抢险修复
一种大面积OLED模组均匀调光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