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2020年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陶瓷文化产业协同集聚与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YG2020094)
摘 要:加快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世界意义、中国价值、新時代特征、景德镇特点的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新路子,推动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协同集聚与国家试验区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了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协同集聚与国家试验区协调发展的形成与产生时期、强化磨合时期和成熟稳定时期,以期为陶瓷文化产业和试验区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协同集聚;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
2019年5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三年再次视察江西,做出了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的重要指示。2019年7月2日至3日,省委书记刘奇在景德镇调研并主持召开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座谈会。他指出,要把创新发展陶瓷文化产业作为关键引领。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的协同集聚与国家试验区协调发展正在不断展开,这一过程分为不同的演化形成时期,其特点也不尽相同。主要可以分为形成时期、强化时期及成熟稳定时期。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协同集聚与国家试验区协调发展受到动力因素在各个时期差别的影响,使其表现特征也具有一定差异。
一、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协同集聚与国家试验区协调发展的形成与产生时期
受到某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试验区聚集一家或者多家小型陶瓷企业,该企业规模较小,缺少足够的生产能力,生产流程过于随意,然而优势在于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迅速调整,适应市场能力强,反应迅速。一些封闭不严的本地区域会进入部分其他地区的企业,该企业对试验区的某个区域社会环境不熟悉,并未形成规模。由此可见,从外部进入的企业与内部新成立的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同时面临严峻的外部不确定性,迫使该类企业要扩展市场入手,不断改善附近产业环境。在此看作该类企业为产业核心企业,也就是产业聚集最初的生长点。这类陶瓷企业作为试验区发展的核心,在该类企业的努力下周围出现一些配套企业,然而从整体分析在此聚集的企业数量仍然较少,且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问题,远远无法满足产业聚集提出的多样化、规模化需求。目前试验区中的核心企业均在为政府在试验区建设规划基础上,结合产业发展政策而成立的,表示政府在最初进行产业集群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即便在试验区自主构成的产业核心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能力较弱,生产能力不足,也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对其支持,确保可以形成产业集群。通过分析国内外产业集群现状得出,产业集群的萌生与形成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撑,由此可见,在最初形成产业集群过程中政府已经作为其中一部分。
另外,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协同集聚的产生时期,政府在配置与整合集聚资源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由于市场的不成熟使得配置资源效果不理想。政府采用直接方式支持资源聚集,针对集群中的陶瓷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支持,并发布多项优惠政策,向产业集群汲取更多大量优质资源,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资源支撑。出现产业协同集聚前,试验区已形成基于亲缘、血缘及地缘为连接的社会网络,最早在陶瓷文化产业聚集过程中,本区域仅有较少的企业,并一定程度上增加技术人员与体力劳动者数量,向构建新的社会关系给予所需的“原料”。企业家的出现与形成企业家社会网络是社会网络发展的重要标志。企业家间关系主要为常见的亲戚关系、家族关系、朋友关系,在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与价值观上具有相似性,使得各企业间的具有一定的忠诚度与信任度,口头承诺作为企业之间的主要交易模式。处于最早建立的产业集群环境下,以人际关系网络而形成的非契约关系具有显著优势,使得本集群中各企业间谈判、管理及交易投入的成本下降,避免产业集群中出现数据不对称问题。
二、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协同集聚与国家试验区协调发展强化磨合时期
陶瓷文化产业集群企业在本时期特征出现两个较为明显的改变,首先是集群中各企业规模增大。集群中的产业核心企业在该时期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规模也得到进一步扩展,管理与生产模式也日益完善。产业核心的配套企业数量与规模也得到扩展。其次是参与集群的企业数量出现明显的上升。产业集群效应的作用下,产业集群中聚集更多其他外部企业,尤其是产业集群充分体现出自身开放性特征后,试验区以外的其他企业被产业集群中的各种优势所吸引。另外,陶瓷文化产业协同集聚中企业数量的日益增加,使得人才资源趋于多元化。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代表的科研机构与高校的共同联盟,同时市场上出现多种各种中介机构,从根本上提升高素质人才资源的数量,向培养高技术人才营造一个理想的环境,让集群中人才资源数量与质量得到提高。通过分析当前集群人才资源结构,其中创新型人才资源在发展期间呈升上趋势,并在总的人才资源量中所占比例增加。另外,试验区中劳动力市场也日趋稳定,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可选择余地多。
由此可见,当前产业集群中已经具有大量、类型多样的资源要素,且不断优化资源结构,例如在人才资源中创新型人才所占比例增加,与此同时资金资源也呈现多样性,促使知识资源的推陈出新。产业集群市场在发展期间日趋成熟,集群资源配置也发生变化,从最初的以政府为导向已经发展成为市场与政府的共同作用。本时期进一步扩展与加强社会网络,然而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通过分析网络结构得出,本网络主体结构过于单一化,网络上的节点以劳动者、企业家、资本家、政府工作人员为主,因此,该社会网络关系中占据主要部分的为企业家与员工关系、各企业家关系、政府人员与企业家之间关系;由网络开放性上分析,社会网络中大部分为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及地缘关系,导致本网络相对闭塞,接触其他外部社会网络少,具有浓重的地域特征。社会网络进入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协同集聚增强时期,以上两点限制则被社会网络打破。
第一,陶瓷文化产业集群中引入大量国内外科研机构及中介机构,使得社会网络广度得到扩展,并对社会网络上的主体结构进行优化。集群中吸引的科研机构、高校及中介机构数量较大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家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与本行业中其他企业家达成合作关系,同时与本集群中的风险投资者、金融资本家、科研机构专家、高校教授及政府官员之间构建新的社会网络,期望可以从多方面出发拓展资源获取渠道。基于该环境下,增加大量异质性节点,且网络中的异质性也加强。
第二,异质性加强、社会网络广度的拓展,基于亲缘、血缘及地缘等熟人社会网络出现巨大改变,社会关系从最初的友邻关系、亲戚关系等向同乡扩展,提升网络开放性。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协同集聚的高速发展促使试验区与其他区域间的资源进行交互,从而企业迁出与入驻的频繁出现,产业集群开放化程度大大提升。
三、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协同集聚与国家试验区协调发展的成熟稳定时期
陶瓷文化产业协同集聚经过发展迈入第三时期,集群中的企业增长量保持稳定状态,与上一过程相比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企业特征的改变并非只是数量上,主要通过体系结构表现。产业聚集中企业的数量与规模已趋于饱和状态,导致外部企业无法进入集群。在本时期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想要取得发展,必须打破当前技术模式与组织结构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产业集群中的部分企业技术创新减少、无法满足市场要求,其自身优势也不明显,在发展过程中逐步退出;其他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或者紧抓市场需求,对于退出企业产生的缺失进行弥补,也是产业集群以后的主要发展趋势。假如产业集群缺乏一定创新性与创新动力,会导致试验区协同发展的功能下降,集聚的企业数量也缩减,出现大量集群企业向外部迁出。
中介机构与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相比具有一定差别,在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协同集聚调节过程中其数量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造成该现象的因素在于产业集群向技术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促使中介机构加快发展步伐。与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协同集聚增强时期的中介相比有一定的不同,重新形成的中介机构可向产业集群提供一些基础服务,其典型代表为补给所需资源,关键的作用是向集群主体创造一个最佳的创新条件,例如转让技术、技术服务、专利服务及技术开发等。进入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协同集聚第三时期,在集聚动力因素的不断更新下向集群中人才资源质量与数量提出一定要求。外部经济与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受到雇佣人员与体力劳动者素质高低的直接影响,而低素质人员限制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这时以培训创新型人才的方式合理配置产业集群中的人才资源,如,企业雇佣的劳动者大部分来自于科研机构、高校及中介机构,由该机构对其操作技能进行培训与素质培养,更多大学生、专家也开始进入企业学习与掌握生产技术。
因此,处于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协同集聚稳定发展时期无须人为干预资源配置和资源整合过程,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已退出主导位置,实现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因而在资源的组织、配置及调整方面市场发挥主要作用。资源要素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向着收益更高的环节或者区域转移。但是假如产业集群形成的效应被削弱,使其吸引其他创新资源的能力下降,大量创新资源向外部迁出与流失。
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协同集聚在本过程会向产业集群深化方向发展,社会网络并不会出现萎缩,与试验区的协同发展可以对产业集群的衰退起到抑制作用,有力地阻止产业集群的衰退。在社会网络中强联系主体运用自身社会关系,实现对集群中高质量资源的整合,对于各企业进行分析,支持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保证产业集群以一种健康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该社会网络主体也可以从外部入手,整合发展新兴产业需要的特殊资源,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达到转型与升级产业集群的目标。
另外,转型产业集群期间企业家与高校技术人员、各行业企业家、风投企业家与企业家之间的社会关系进一步加强,沟通与交流次数也日益增加,在各专家的相互沟通中实现知识的猛烈碰撞,推动技术创新,所以社会网络支持技术创新力度加强。生产网络受到技术创新的干预而出现变化:以降低劳动力的浪费、技术锁定、生产风险过高等影响,需要强化市场变化机制,内部垂直联系的过度会造成外部化垂直相互分离,在该环境下形成卫星式生产网络,该网络的主要特征为弹性专精,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间共存亡,从资本、人才、资源及信息方面入手与小型企业间建立合作关系,使得生产多样性与灵活性得到保留。
参考文献:
[1]刘振卫.中美两国文化产业集聚与溢出效應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8(19):154-157.
[2]陈登源.文化产业集聚的空间布局研究——以福州市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20-23.
[3]王晗.文化产业集聚:评价、效应与政策——以辽宁省为例[J].经济与管理,2016(4):36-41.
作者简介:闫宁宁(1987-),女,河南省新乡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产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