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泫 曾秀环
【摘要】 目的 探讨给予急性腹泻所致过度哭吵新生儿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80例急性腹泻所致过度哭吵新生儿, 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基础组和干预组, 各40例。基础组给予蒙脱石散为主的常规止泻治疗, 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比较两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组腹泻、哭吵及厌食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2.3±0.6)、(1.7±0.5)、(1.4±0.4)d, 明显短于基础组的(3.1±1.1)、(2.6±0.7)、(2.2±0.3)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基础组的8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应用于急性腹泻所致过度哭吵新生儿中, 能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 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关键词】 新生儿;腹泻;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过度哭吵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9.065
腹泻为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除腹泻表现外, 还伴有厌食及哭闹, 与新生儿胃肠系统、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有重要相关性, 临床具有较高发病率, 为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病。新生儿表达能力欠缺, 腹泻引起生理功能、代谢功能障碍后, 多数新生儿表现为哭吵, 增加了临床诊治难度。同时研究指出, 新生儿过度哭吵能刺激神经-体液调节紊乱, 进一步加重疾病发生、发展[1]。新生儿腹泻病情发展较快, 如不能有效诊治, 可能引起脱水、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严重者危及患儿生命安全。止泻、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为临床中治疗新生儿腹泻的主要方法, 但单纯止泻治疗效果较为有限。随着临床研究深入, 补充肠道益生菌在腹泻患儿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认为肠道益生菌能维持肠道微生物生态平衡、增加肠道及全身免疫功能[2]。本研究探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在新生儿急性腹泻所致过度哭吵患儿中治疗效果, 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诊治的80例急性腹泻所致过度哭吵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基础组和干预组, 每组40例。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患者大便稀、次数增多, 伴有厌食、过度哭吵, 结合实验室检验、大便检验, 明确诊断为急性腹泻;②经评估, 患儿符合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指征;③无抗生素使用指征;④向患儿家属讲解本次治疗措施和研究方法, 获得患儿家属同意。
1. 2. 2 排除标准 ①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②先天性心脏病、胃肠道畸形或先天性胃肠道严重疾病患儿;③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严重病变患儿。
1. 3 方法
1. 3. 1 基础组 给予蒙脱石散为主的常规止泻治疗。根据患儿脱水情况积极补液, 维持患儿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指导合理喂养, 以母乳喂养为主, 少食多餐。给予患儿蒙脱石散, 1.0 g/次, 3次/d, 少量温水冲服, 连续治疗3~7 d。
1. 3. 2 干预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 每次1/3片, 3次/d, 少量温水冲服, 连续治疗3~7 d。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相关症状(腹泻、哭吵、厌食等)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治疗3 d后, 无腹泻、哭吵, 食欲正常, 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3 d后, 腹泻和哭吵症状明显减轻, 厌食症状好转, 实验室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治疗3 d后, 仍有腹泻、哭吵及厌食, 实验室指标未恢复[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干预组腹泻、哭吵及厌食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基础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2 兩组临床疗效比较 干预组总有效率高于基础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腹泻为小儿常见的严重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亦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多发病, 发病原因与小儿胃肠功能生理和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包括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新生儿胃肠道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成熟, 在进食不易消化食物或致病菌侵袭消化系统后更易导致腹泻发生。研究指出, 新生儿腹泻更易导致机体出现脱水、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 如不能有效治疗, 可危及新生儿生命安全[4, 5]。临床调查指出, 腹泻、呼吸系统感染为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两种重要疾病[6]。因此, 临床中针对腹泻新生儿应积极治疗和干预, 以维持患儿健康, 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新生儿无语言表达能力, 对疾病症状无法描述, 过度哭吵可能成为腹泻患儿常见临床表现, 过度哭吵能影响新生儿正常神经-体液调节功能, 加重生理、心理功能障碍, 不利于疾病治疗和控制。止泻为临床中治疗新生儿腹泻关键, 蒙脱石散为临床中首选抗腹泻治疗药物, 口服后进入肠道内可建立肠道防御功能, 抑制肠道对肠道毒素吸收, 并能促进损伤肠道黏膜修复, 达到止泻的目的。研究指出, 蒙脱石散口服进入机体后不被机体吸收, 不会对机体代谢、生理功能造成影响, 具有较高用药治疗安全性[7]。肠道微生物生态为近年研究肠道相关疾病重点, 多项研究发现, 腹泻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生态平衡受到破坏[8]。肠道益生菌补充治疗为近年临床中辅助治疗腹泻重要方法, 具有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安全性高等特点。本研究在急性腹泻所致过度哭吵新生儿中给予蒙脱石散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 显著缩短患儿相关症状消失时间, 获得显著临床治疗效果。双歧杆菌四联活菌为临床中常用肠道益生菌, 含有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蜡样芽胞杆菌、粪肠球菌四种肠道益生菌[9]。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口服进入机体后, 在肠道内种植并大量繁殖, 能有效抑制致病菌繁殖, 且能增强肠道免疫功能、协助形成肠道生物屏障, 因此, 能缩短患儿腹泻症状和过度哭闹时间, 协助提高临床疗效。有学者在新生儿腹泻患儿中同样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辅助治疗, 患儿发热、腹泻改善时间显著缩短, 临床疗效提高[10]。
综上所述,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应用于急性腹泻所致过度哭吵新生儿中, 能縮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 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海燕, 朱晶波, 袁伯稳, 等. 西咪替丁联合双歧杆菌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炎性因子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 45(2):105-107.
[2] 尚朋娟, 杨芳芳. 美洛西林钠联合四联双歧杆菌对感染性腹泻患儿炎性因子与肠道功能的影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9, 36(2):258-262.
[3] 李辉, 张振. 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敏感性分析. 重庆医学, 2018, 47(15):2016-2019, 2023.
[4] Lau VI, Rochwerg B, Xie F, et al. Probiotics in hospitalized adult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conomic evaluations. Can J Anaesth, 2020, 67(2):247-261.
[5] Jensen AP, Bj?rnvad CR. Clinical effect of probiotics in prevention or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in dogs: A systematic review. J Vet Intern Med, 2019, 33(5):1849-1864.
[6] 何萍, 王昌成, 刘树青, 等. 黄连素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腹泻伴高脂血症患者血清TG、TC和ApoA1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河北医药, 2018, 40(19):2987-2989.
[7] Wielgos K, Setkowicz W, Pasternak G, et al. Management of acute gastroenteritis in children. Pol Merkur Lekarski, 2019, 47(278):76-79.
[8] 姜琳, 田晓博.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减轻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心肌损害中的应用. 河北医学, 2019, 25(12):2075-2079.
[9] Wang K, Cao G, Zhang H, et al. Effects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 and Enterococcus faecalis on growth performance, immune function, intestinal morphology, volatile fatty acids, and intestinal flora in a piglet model. Food Funct, 2019, 10(12):7844-7854.
[10] Makizaki Y, Maeda A, Oikawa Y, et al. Probiotic Bifidobacterium bifidum G9-1 ameliorates phytohemagglutinin-induced diarrhea caused by intestinal dysbiosis. Microbiol Immunol, 2019, 63(12):481-486.
[收稿日期:202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