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迎来机会与挑战并存。高校思政课程是新时代背景下培育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主渠道,然而青年大学生在多元文化影响下,其思想也呈现出新特点、新变化。为增强思政教学的实效性,我国高校不断加大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的力度,一方面是推动高校思政课程创新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由于新媒体平台带来的多元文化交融,导致思政课程教学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元文化對于高校思政教学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如何在多元文化视域下,改进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多元文化;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
王贝贝(1989-)女,籍贯:河南开封,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教师,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
一、引言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我国各大高校均开设的公共理论课,是新时代背景下引导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帮助青年大学生培育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树立科学世界观的重要课程。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与交往更加紧密,经济全球化发展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新媒体平台带来的全民直播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多元文化交融与碰撞给青年大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形成带来冲击。同时,青年大学生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追逐潮流,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外来多元化多种类的思想文化就会一定程度上重塑青年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甚至导致道德失范现象的产生。因此,多元文化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学改革亟需正视并解决的问题。
二、多元文化的内涵
多元文化是社会学专业的概念,目前学界对于多元文化的概念尚无清晰的界定。多元文化一词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与“单一文化”是相对应的概念。多元文化不仅仅是文化的多样性,而且体现了不同文化的差异与共存。文化多元化由来已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拥有不同民族文化的人们依然能够和睦相处。现代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可阻挡的趋势,当今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往在全球化浪潮中,已经从半阻隔,慢慢转变成相互依赖和开放包涵的新局面。而持续发展的文化全球化势态,让人们的社会文化活动轨迹逐渐不断的扩大,不再局限于自身的区域,不同文化的足迹已经可以到达世界的每个角落,以前的文化自身固有化慢慢转变成互通互融的多元化,各种文化区域排他性也逐步被包容性取代。网络推动现代社会信息流通空前发达,文化的转型发展日新月异,多元文化在冲突中实现交融与共存。
三、多元化文化对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
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环境下,高校主纷纷采取主动迎接的态度,开展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在高等学校,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大学生济济一堂,高校在思政课堂中不会分隔各种不同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而是积极发挥多元文化在培育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多元文化拓展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的空间。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是青年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但是高校在思政教学中不能秉持文化保守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是一种错误的文化认知,主要指对自身文化极度保守,对外来文化极度抵制,孤立自身,不对外交流的文化理念。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只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而忽视多元文化甚至抵触外来文化是不全面的思想政治教学。多元文化交融与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应当顺应并积极应对、迎接多元文化繁荣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多元文化环境为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带来新机遇,给高校思政教学带来丰富的内容,为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增添活力和新色彩,拓展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的空间。
多元文化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增强学生文化认知能力。文化的多元发展推动形成文化繁荣的局面,近些年来,我国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借鉴西方文化发展成果,因为一个国家如若想要迅猛发展,必须主动和积极地去吸纳外来的先进文化,文化保守主义会让自身文化得不到充分的革新,从而导致其最终会更为落后。而文化霸权主义会严重破坏世界各国的文化生态和遗产,造成无法修复的后果。在创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中,不能选择文化保守主义,也不能搞文化霸权主义,而是顺应持续发展的全球经济信息化,让高校思政课程的开展变得更加丰富,全面。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他们接受到的文化认知也开始慢慢变得不再单一,有助于拓宽其文化视野。同时,多元文化交融有助于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文化鉴别和文化认知能力。
冲击大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主流文化价值观。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目前正受到多元化文化的影响,国内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主流价值文化理念都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一方面,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由于外来的多元化文化在各高校的逐步浸染,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相对的变化。许多的在校青年学生开始盲从外来的西方文化观并极力推崇,而对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另一方面,由于青年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身存在的好奇心,让青年大学生的心理更容易被外来文化浸染,产生出一系列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受主义等不良的文化价值观,主流价值观随着日益深入的文化全球化势态,一定程度上被消解。
多元文化导致青年大学生形成多元价值标准。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因为文化多元化的持续渗透受到相对的阻碍。青年在校学生的价值观基本上都还没有塑立,而他们欠缺的文化鉴别能力,也让其原本就十分薄弱的价值观很容易被推倒,从而建立新的价值观念。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等在思想上的认识,会因为其基础文化和多元化文化的碰撞而受影响。此外,青年大学生在文化取向上,因为外来各种冲击性文化和传统的中国文化相碰撞,会觉得无法招架,从而心里感到迷茫,在选取文化的时候往往不能做出抉择,进而形成多元的价值标准。
五、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教改途径
在多元文化的时代环境下,只有持续推进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革新工作,才能不断增强思政教学的时效性。
坚持“知行合一”,创新教学方式。高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让青年大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思想政治专业的方向,可进行具体的情境模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达到身当其境的目标。这是因为在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中,老师采取的方式基本上是填鸭式,这种教育手段会让学生的个性化被忽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生的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积极性,导致青年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受限制。但是受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各种不同的文化发展势头展现的是百家争鸣的现象,这就需要青年大学生有高度的自我修养、自主选择和文化辨别能力。综上所述,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环境中,高校还应该在思政教学内容上吸纳更多的优秀的文化,并且做到与时俱进,紧跟上时代的变迁。同时,要想帮助青年大学生提升文化认知,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就必须要和实际生活紧密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强化民族文化认同。高校思政课堂不仅要实现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文化价值需要其的传承。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帮助新生代青年大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在多元文化发展的视域下,高校应该積极探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思政课堂,以增强青年大学生对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认同。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大纲不仅有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也十分关键,并且深受青年大学生喜爱。为了让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推动学生思想认识得以提高,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通过结合多元文化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创新课堂教学。例如,思政课程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有选择的组织学生到历史文化博物馆参观学习,或者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知。
秉承包容心态,对多元文化去伪存真。我国的大学思想政治教学,应该积极去吸纳外来的先进文化,整理和包容传统、现代等多种文化,吸纳精粹而丢掉渣滓,将开放教学取代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各种不同的文化,高校应该做到同等尊重,然后相互借鉴,经过取长补短后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同时,还应该积极配合多元文化的发展,创造完善的文化选择体系,注重多样化文化对思想政治教学的影响和大力发扬文化选择的作用。最后,为了让青年大学生道德观和价值观等重要思想理念能正确塑造,高校还应该开展一系列继承、弘扬、批判和反思文化等活动。综合来讲,高校的思政课程革新工作,必须不断顺应当前文化多元化的时代环境,并且本着开放包容和公正平等的态度,应该有选择性和有目的性地去提取和选择外来文化,去伪存真,积极吸收文明成果,以此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起到涵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