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市场的垄断与反垄断

2020-11-28 07:21成源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垄断反垄断

成源

摘          要:垄断与反垄断是当前政府和学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而芯片行业的垄断看似无形,但危害尤甚。本文将以美国高通公司对手机芯片技术的垄断为例,从微观视域对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行为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剖析,以及对垄断行为与反垄断行为对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并提出规范审批制度以及找到垄断源头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垄断;反垄断;芯片市场

一、引言

垄断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经营者利用资源优势实施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为。亚当·斯密认为垄断阻碍经济增长,导致社会福利损失;马歇尔发现了规模经济和垄断之间存在矛盾;垄断竞争理论表明垄断和竞争交织存在的客观现实,破除了对自由竞争的迷信;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认为,效率垄断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哈佛学派认为要对垄断加以限制,必须干预市场行为和市场结构;芝加哥学派则认为要限制国家干预,主张在市场竞争中允许垄断适度存在。垄断产生的原因是没有相近替代品、法律进入壁垒以及自然进入壁垒。在现实生活中完全垄断并不常见,垄断行为却时有发生。尽管垄断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其激励创新和规模经济的作用值得容忍,但垄断行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起到的是反作用,会造成无谓损失和资源浪费;破坏竞争规则,扭曲市场价格,不利于市场公平,对消费者利益造成损害;除此之外还会提高其他企业准入门槛,影响社会整体经济发展。

反垄断是对市场势力进行束缚,来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反垄断经济学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核心任务是为政府提供和企业有关联的反垄断政策,通过国家权力的干预来纠正垄断权力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从而消除社会福利净损失。虽然完全竞争是理想的经济形式,但现实情况是,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状况已经客观存在,一些行业的垄断行为已经存在,所以现实世界是“次优”的。在一个已经存在垄断的次优世界中,如何处理垄断与反垄断的行为,以使经济效率最优仍需探讨。反垄断作为市场力量的一种替代手段,可以弥补市场失灵,但最终的实施结果是否会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二、垄断和反垄断对芯片行业的影响

(一)手机芯片市场垄断与反垄断的现状

美国高通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无线科技创新者,在3G、4G与5G技术研发的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是索尼、三星等全球品牌智能手机的主要芯片供应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其核心技术掌握着手机市场的命脉,可以说高通在手机芯片市场占据着垄断地位。新浪财经称,高通目前不完全统计拥有的专利超过13000项,主要集中分布在3G和4G的核心领域,其中CDMA占3900多项,垄断全球92%的CDMA市场,预计也将是5G的核心。高通2019年财报显示,其全球总营收额达242.73亿美元。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研究报告,高通以40%的收入份额稳居2019年全球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市场的第一位,且多次通过并购来扩大市场份额。如此之下,垄断与反垄断之争不断,专利收费和芯片收费带给了高通巨额利润,高通的诉讼之路也从未停歇,与诺基亚、黑莓、苹果等企业均有诉讼。

(二)消费者行为及企业行为影响市场的作用

消费者行为代表了市场的需求,其选择决策过程都影响着市场的走向和企业的发展方向,从购买前的需求认识,信息收集到评价方案、选择方案,再到购买后的行为,每一个环节都对市场需求和供给产生影响。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随之升级,现下的市场需求以及消费者行为也与之前大有不同。从手机芯片上来说,最初消费者只需要短信通话等功能,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无论是手机运行速度、还是游戏体验以及上网速度等则成为消费者关心的重点,而这些都与芯片直接相关。从消费者角度去看,功能是注重视听感受的、可以触摸感知的东西。除了芯片规格,工艺不同,芯片的表现就有差异。以往消费者在决策过程中很少考虑到芯片品牌,但是随着消费者对市场了解程度的提高,信息不对称不断被弱化,消费者对芯片品牌的认识也越来越高,尤其近年来华为的崛起以及今年疫情中美国对华为购买芯片的封杀,使得消费者对芯片行业的认知不断提高,对品牌的敏感度也在增加,这些都對市场中芯片需求的多样性和供给有着重大影响。

企业是市场中的供给方,一方面,企业需要针对市场中已经存在的需求来提供相关产品,另一方面,企业也要走在市场需求前面,去发现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或者预测市场的未来需求,以占有市场先机。芯片企业的行为决定了市场的供给内容以及市场供给结构。在芯片市场中很多芯片在发布时,都投入了非常高的研发成本,芯片市场的更新换代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出现的新需求,针对消费者不同的需要,如追求游戏性能、功耗少等要求,手机芯片厂商角需要不断地突破,不断地去投入。

消费者的行为代表了市场的需求,企业则是市场的供给方,传统市场需求出现,企业供给,但近些年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衍生出新的市场发展模式,价值共创理论指出,消费者由价值的使用者、消费者向参与者转变,能够参与到企业创造市场价值的过程中去。这样的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合作机制,不仅能够起到降低企业成本的作用,还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能够更快的发现市场需求,发明新产品。

(三)垄断行为与反垄断行为影响行业分析

芯片行业技术要求高,前期投入成本高,行业进入壁垒较大,因此很容易出现垄断现象,高通对芯片市场的控制度一定程度上可以称其为垄断,但是近些年来高通也一直深受反垄断调查的影响,芯片市场也在慢慢发生变化。

垄断与反垄断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其对行业的发展都有不同的影响。首先就垄断行为来说,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垄断会导致大于生产平均成本的较高均衡价格以及较低的产品均衡数量,较少的产出和较高的价格在边际社会收益和边际社会成本之间注入了一个楔子,造成无谓损失。同时垄断行为会导致行业中消费者选择受限,处于被动接受的一方,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也难以激发市场活力;与此同时,我们要认识垄断行为是市场竞争下的结果,而且垄断行业如果适合规模经济,那垄断行为更能节省成本。反垄断行为则与垄断相反,反垄断行为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垄断行为与反垄断行为的对抗与博弈是市场竞争和发展不可避免的过程,适度的法律约束和干预能够更好地促进行业发展。高通近些年一直都在接受反垄断调查,在2019年美国加州圣何塞北区联邦法官认为高通在手机芯片销售中采用非法手段压制竞争对手,并利用其垄断地位优势收取过多专利许可费,违反了反垄断法。其在芯片行业的主导地位毋庸置疑,但其高额的收费让众多公司难以接受,如苹果和华为都与高通产生了专利和芯片收费纠纷,高通的垄断地位使其迅速在各国推广了先进的通信技术,使得市场迅速发展,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进一步发展,高通的垄断行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发展,随者英特尔、联发科以及华为、小米等企业在芯片行业的布局发力,尽管目前无法撼动高通的行业地位,但是高通的竞争优势正在不断缩小,行业格局在未来的发展仍未可知。

三、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充分竞争市场里,经营者利润最大化的措施是使定价等于成本,当缺乏竞争时,经营者则使定价高于成本。垄断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福利损失、窒息竞争,反垄断法包括对有关价格操纵与产量协议的限制、限制企业之间的兼并、禁止厂商的排他性行为等措施,都是为了限制少数厂商获得市场支配地位。当然垄断也可能刺激创新,提高社会整体效率。垄断既是竞争的结果, 又是进一步竞争的起点;在动态产业背景下,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求快速成为新的产业标准。熊彼特用“创造性破坏”一词来形容这类产业的竞争。Segal和Whinston则用博弈论模型得出反垄断政策帮助潜在进入者免受在位者的打压以及减少在位者价值、减少进入者扩大投资成为市场领导者的激励的结论。

反垄断是反对滥用垄断的行为,而不是“一刀切”的使垄断非法化。我们需要明确垄断的双重作用。应将行政垄断作为立法的主要部分,并应明确规定条款的内容。同时,有必要在各级政府机构中建立审批权限,明确批准项目,部门和地方机构的员工,加强行政反垄断,行业宜引进入竞争,以使其彼此竞争并在国内之间展开竞争。使得行业中竞争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宜引入竞争机制,在有效发挥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相关的管制路径。对自然垄断性需要加强管制,鼓励其竞争。

面对反垄断应采取合理有效措施。要取消不合理的审批制度,将审批程序进行有效的规范。另外,要找到垄断源头。分析垄断企业的财务审计状况,了解生产成本,进行实行价格听证分析,将制度进行归纳,合理确定产品以及服务价格。另外分析利用政府的权威和政府的经济立法状况,进行强制性地规定,期间需要对垄断企业进行监管,使其互联网络上公开生产信息,将真实反映成本水平和利润水平进行反馈,将资金的流动数据进行记录,以消费者为前提,对群体价值观的内化特征进行分析,对其购买手机的观念以及规范进行价值分析,了解群体的价值观念变化,分析其相似度,使得手机销售保持优势,迎合目标群体偏好,增加对手机消费市场的把握,提升销量。毫无疑问,如何处理垄断与反垄断的关系,以及如何把握垄断政策与创新激励仍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1]吴汉洪.互联网经济的理论与反垄断政策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2018(09)

[2]张柏杨,魏强.2019:市场势力的获取与潜在福利损失[J].现代产业经济,2019(04)

[3]盖庆恩,朱喜等.要素市场扭曲、垄断势力与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5(05)

[4]金敏,张海涛.垄断行业价格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价格月刊,2019(12)

[5]张柏杨.市场结构、经济福利与反垄断政策[J].经济评论,2015(05)

[6]龚维敬,西方经济学家的垄断利弊之争[J].经济评论,2003(05)

[7]陈兵.现代反垄断法语境中的消费者保护[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8]王磊.完善我国反垄断政策评估的对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6(11)

[9]李怀,高良谋.新经济的冲击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出现[J].经濟研究,2001(10)

[10]聂海峰,岳希明.行业垄断对收入不平等影响程度的估计[J].中国工业经济,2016(02)

猜你喜欢
垄断反垄断
中国的知识产权反垄断政策——互用性、简评与对策
论专利高价许可的反垄断规制
韩抱怨中国“垄断”航空市场
浅议“区域”的反垄断问题
知识产品搭售及其反垄断规制探讨
评博弈论在反垄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