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拉福德镇: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的故乡

2020-11-28 07:20:36
现代阅读 2020年8期
关键词:莎士比亚

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笨拙的伶人,登场片刻,便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去,这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了喧哗和骚动,却一无所指。

——[英]莎士比亚《麦克白》

斯特拉福德镇上都铎王朝时期造型的房屋已被改造成售卖鹅毛笔、《十四行诗》诗册的纪念品店和提供中世纪饮食体验的酒馆,接待每年来自全球的50万游客。但游客来了又走,这个人口约3万的小镇总体上仍保持着对世事的超然。大部分人的生活还是围绕教堂、酒吧、《斯特拉福德灯塔先驱报》以及各种俱乐部、慈善商店。这些年来唯一能让镇上居民“不淡定”的事是邻近的伯明翰将自己的机场命名为“莎士比亚机场”。但斯特拉福德人最多也只会义愤填膺地说一句:“他们可真会开玩笑!”

莎士比亚一生共写了154首十四行诗、37部剧本,48岁后封笔,从伦敦回到斯特拉福德,并在这里度过了生命的最后4年。如果他活到今天,一定还能在小镇上轻松找到自己在亨利街的住所。他走出家门,左转并沿着亨利街前行,不久就会经过一所当年属于铁匠理查德.霍恩比的屋子,那屋子如今已是莎士比亚诞生地的礼品商店,童年的莎士比亚也许就在这屋前等待霍恩比的孩子一同出门玩耍。在快要走到那条以大桥命名的街道终点时,他会随着弯曲的街道进入中世纪的克洛伯顿石桥,这座埃文河上的桥如今仍然是从南部进入斯特拉福德的入口。大桥街28号是当年他父亲的朋友亨利.菲尔德的家,菲尔德的儿子理查德曾于1593年在伦敦出版了莎士比亚的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从斯特拉福德高街上的巴克莱银行拐弯,他会经过一家门牌号为高街1号的礼品商店,上面挂着“贸易点”的招

牌。当年这里是一座小监狱,门口常常放着一个拘禁犯人的笼子,后来它成为莎士比亚的小女儿朱迪斯与烟草商人托马斯.奎尼的家。

莎士比亚的亲家、布匹商人理查德.奎尼就住在同一条街上的31号。奎尼在1598年10月25日写给莎士比亚的一封信被保存在斯特拉福德的档案馆里。这片7厘米长、5厘米宽、满是霉点的纸页,偶然发现于200年前,如今被神圣地命名为“奎尼之信”。

信中,奎尼向“亲爱的好朋友、同乡威廉.莎士比亚先生”借30英镑(合今天的3750英镑),但后来的研究证明,莎士比亚并未收到此信。奎尼的邻居、高街32号当年住的是亚麻织品零售商丹尼爾.贝克,是个严厉的清教徒,也是斯特拉福德镇上少有的几个思想狭隘、官气十足的人之一,被莎士比亚的大女婿约翰.霍尔称为“坏蛋”。贝克在担任镇长时曾禁止艺人表演,不知道他要是看到今天镇上立着的铜像是莎士比亚《皆大欢喜》里的小丑会作何感想?就在这同一条街上,还有一座用黑木条装饰,3层小白楼,外墙上刻着字母“TR”,那是这房子曾经的拥有者托马斯.罗杰斯姓名的首字母缩写。这个精于算计的肉贩子当年作出的最明智决定可能是将女儿嫁给另一个来自伦敦的肉贩子罗伯特.哈佛,托马斯因此得到了一个名叫约翰.哈佛的外孙,正是他后来移民美国,命名了哈佛大学。托马斯当年的肉铺、他的故居现在被游客称为“哈佛屋”。

当莎士比亚走到高街尽头,他会走上礼拜堂街。那里曾住着朱拉埃.肖(正是这位好友曾见证他在遗嘱上签下自己姓名),莎士比亚唯一的外孙女伊丽莎白.霍尔和她的丈夫也曾在这条街上居住。街尽头靠近行会礼拜堂的地方是莎士比亚的另一处故居,如今以“新居”命名。这几间精巧的砖木房子是当时镇上第二大的宅子,莎士比亚在成为伦敦知名演员与剧作家后花了用5年存下的120英镑买给自己养老。莎士比亚可能会对“新居”现在的样子颇为吃惊,那里是一座根据维多利亚时代园艺书中所载的样式设计的小花园,里面摆放着一些与他相关的现代艺术品,买了景点通票又时间充裕的游客才会到此一游。就在莎士比亚和妻子安妮迁入“新居”的前一年,他们11岁的儿子哈姆奈特夭折,据说莎士比亚当时正在写作《约翰王》,其中恰好记录了一个母亲失去年轻儿子的悲痛:“悲哀代替了不在我眼前的我的孩子的地位;它躺在他的床上,陪着我到东到西,装扮出他的美妙的神情,复述他的言语,提醒我他一切可爱的美点,使我看见他的遗蜕的衣服,就像看见他的形体一样。”

再往前走,莎士比亚会经过爱德华六世文法学校里看起来有点歪的2层长楼,他也许会记起自己儿时在那里死记硬背拉丁文时的场景,或是校长西蒙.亨特向学生们讲授奥维德诗歌时的愉悦。那时这个学校还被称为“国王新校”,离他父亲和其他市政官一起出席会议的市政厅很近。如果他停下脚步透过学校含铅的玻璃窗向里面张望,他会看到伊丽莎白.杰尔德厅,他曾在那里观看行吟艺人的表演,英国知名的“莱斯特勋爵戏班”也正是在那时来到斯特拉福德演出,这里就是小莎士比亚剧院艺术的启蒙地。

在斯特拉福德,莎士比亚走完自己从出生到死亡的旅程只要十几分钟。路过几户在窗台上放着工艺烛台和瑞典达拉木马的人家,莎士比亚就能最终走到自己在圣三一教堂的安息地。教堂在埃文河畔,尖顶的哥特式建筑与散落的、几乎已被磨平的墓碑被青苔与藤蔓包裹,像是一个巨大的时间机器,将来访者一下子带回几百年前。400年前,莎士比亚的遗体被安葬在回荡圣歌、闪烁烛光的教堂内,如今要看他嵌在地下的墓碑先要往入口处的木盒里捐几个硬币。墓碑上是莎士比亚自撰的墓志铭,要看清它,只能俯身屈膝,甚至单脚下跪,参观者倒也不介意,反正他们是来“朝圣”的。

那铭文写道:“蒙天主仁慈,朋友们请不要碰触我的墓。那些让我的墓地保持原样的人会被保佑,而碰到我身体的人将遭到诅咒。”据说正是这句咒语打消了英国人将莎士比亚的遗骸移去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想法,不少崇拜者们认为,莎士比亚本该在那里和拜伦、弥尔顿、哈代一同长眠。200年前,几个工人挖地窖时意外导致莎士比亚墓地的泥土塌陷,形成一个可直通坟墓、状如拱顶的空洞,但没有人敢去打扰这具由一段诅咒护卫的遗体。

据说一个老司事曾斗胆在向里瞥了一眼,但既不见棺椁,也不见骸骨,除一抔黄土外什么也没有。

(摘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英国:优雅衰落》    作者:桂涛)

猜你喜欢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素描)
当代人(2022年3期)2022-03-30 01:28:46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莎士比亚与普希金的《鲍里斯·戈都诺夫》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An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Rhetorical Figures in Sonnet 60
莎士比亚书店:巴黎左岸的梦
学生天地(2016年19期)2016-04-16 05:15:27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文坛巨匠莎士比亚
启蒙(3-7岁)(2016年4期)2016-02-28 12:26:43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台湾地区莎士比亚研究的一点启发与反思——读《从纯真年代到理论年代:检视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的硕博士论文》一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