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玲
(潞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山西 长治 046000)
施工现场建设是施工的灵魂和核心。它是原始数据与人工劳动相结合的过程,是最能决定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环节。现场技术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施工的保证,是完成预期工程任务的必要因素。在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中,无论是采购、加工、人员调配还是最终的质量检验,任何一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环节,最终导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下降。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最基本的功能是充分协调上述各环节之间的秩序,确保按计划有序、不受干扰地进行。此外,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也能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只有按照正确的方案有序的装配线,才能让每一个施工人员感到安全和放心。
施工单位要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施工单位要建立质量责任制,确定工程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工程中经常存在隐蔽工程未经验收就开始下一道施工工序,“自检、互检、交叉检”三检制度不落实,技术交底不充分,尤其是“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关键施工部位的未按规定进行技术交底等问题,导致质量问题甚至出现质量事故。
在大多数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控制理念相对落后。一般采用事后控制来控制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问题,缺乏事前和事中控制的思想,往往导致工程质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事后管理的理念很难及时预防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施工单位应该树立全面、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思想,运用动态控制的原理,进行质量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提高问题防患意识,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决定整体水平的因素之一。在建筑工程人员的质量问题上,质量普遍偏低,许多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没有接受系统教育,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专业基础知识,工作经验相对缺乏,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增加了施工管理难度。因此,在施工技术管理的全过程中,如果面对建筑工程的施工问题,要重视自身的质量培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质量安全管理意识,消除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隐患。
科学合理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体系是保证现场施工技术有效实施的关键。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专业严谨,对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完善现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机制,确保各项工程高效、顺利开展。在施工现场,应结合施工实际,明确施工技术要求和标准。完善和创新现有的技术管理机制,全面覆盖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向施工现场的各个方面。结合施工现场多个组织部门,合理分配权责,为现场施工技术的实施创造良好环境。明确材料、设备管理部、施工现场组织部、安全管理部等部门的权责,确保现场施工技术在高质量协调下顺利实施。
一套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是保证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只有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才能有法律法规可循。为此,首先要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和国家有关标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各项技术管理目的和标准。比如,对不同施工工艺、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规定和说明;其次,全面落实责任制,细化每个人的责任范围,各施工任务分工负责,确保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全面实施;三是完善技术管理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和进度,控制施工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
众所周知,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直接参与施工过程,对整个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影响不言而喻。因此,施工企业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定期组织培训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使其熟悉施工技术的相关知识,对国家新政策有更全面的了解,新的标准和新的施工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使他们能够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技术管理人员,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和标准;三是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能力强,能够积极向优秀的技术管理人员学习,勇于创新,丰富知识;四是注重施工安全意识的培养,把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客观地讲,一个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涉及多个建筑工程同时作业、材料机械统筹等诸多内容,施工环境十分复杂,这些都是影响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因素。因此,在进行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前,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施工环境等内容进行全面控制。为全面提高现场施工技术管理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环境,结合建筑工程的要求,全面分析可能影响施工的因素。
总而言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既能提高施工效率,又能保证施工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在进行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实际过程中,应结合现场施工情况,掌握现场施工情况。建立健全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提高施工技术过程管理质量,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