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伤病致残官兵初期心理干预策略思考

2020-11-28 20:20:47杨新春
政工学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伤病残疾官兵

杨新春

当前,基层部队或多或少都存在伤病残人员,个别单位数量较多,占比较大,伤病类型多样、人员复杂、牵扯问题广,给各项工作带来不小的压力。伤病残官兵滞留部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心理问题长期积压得不到及时干预,从而导致思想包袱过重、性情多变,开展心理工作难度加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官兵在伤病致残的初期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如果在这个时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就会大大减少伤病残官兵的心理疾患,从而减轻基层部队伤病残滞留负担。

康复治疗专业中有一项重要技术叫作心理康复,对个体的康复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致残初期的官兵作用也十分明显,是帮助他们正确面对残疾、树立生活信心、顺利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重要保证。以下针对官兵因伤病致残后的心理变化及干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这些办法能给基层单位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一、官兵致残初期的心理特点

当一个健康的社会个体因疾病、事故或外伤等原因导致残疾,身心会面临全方位的急剧变化,身体由原来健康、充满活力的状态变成了残疾,活动、生活受到限制。军营的集体生活环境被病房、康复训练室取而代之,主要交往对象也由家人、战友,变成了医生、护士、训练师和病友。社会关系和社会角色也在改变,从原来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的军事训练能手,变成一个只能在远处默默观望的边缘人。有些官兵将面临军旅生涯提前结束的残酷现实,并开始思考自己今后的评残结果是否会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等问题。以上这些变化都会导致官兵发生很大的情绪变化,出现心理波动和危机。

(一)情绪情感方面变化特点。一是情绪低落。大多数官兵在确认自己残疾后,首先心理变化是情绪低落、反应迟钝、抑郁焦虑。表现为言语、活动减少,表情冷漠,意志消沉,悲观、失眠、饮食减少等。二是急躁易怒。部分残疾官兵在康复初期出现情绪低落的同时,还会出现急躁、愤怒的心理变化。表现为急躁易激怒,经常因为一些琐碎小事或一般性的刺激而变得情绪激动,产生强烈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有时表现出攻击性言语和行为,容易与他人产生摩擦。三是情感障碍。一些官兵因为无法承受残疾带来的压力和影响,心理承受能力下降,情感变化异常,严重者会出现情感障碍。如出现抑郁心理、强迫性情绪、情感脆弱等反应。

(二)行为方面变化特点。一是心理依赖感增强。这一阶段的残疾官兵,长期卧床,许多活动都由护士或陪护的战友代替完成,容易导致对他人的帮助产生依赖心理,会认为只要自己没有重新站立起来走路或没有完全康复,自己就是病人或伤员,就会长期要求单位和战友照顾和帮助,从而加重了对他人的心理依赖。部分官兵害怕康复离开部队后,自己的生活、工作等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就会长期心理暗示自己还没有完全康复,这样就会加重对单位的心理依赖。二是某些行为减退。有些致残官兵由于残疾来得突然,打击太大,抑郁情绪反应强烈,某些强烈的消极情绪导致出现行为减退反应。如不愿参加活动和训练,言语明显减少,对任何事情都表现出没有兴趣,行为变得懒散、消极。三是出现极端行为。个别致残官兵由于无法面对现实,就会产生极端观念和行为。如经常想到自杀或攻击他人,甚至还会出现攻击领导和战友的行为。

(三)认知方面变化特点。官兵致残后认知能力的改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类是大脑没有器质性伤害,但是认知方面的某些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等出现下降或反应灵敏度减退;另一类是大脑受到器质性伤害,如脑外伤、脑血栓等,这类个体的高级脑功能和认知能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不仅是功能的减退,而且还会出现认知方面的障碍。

二、官兵残疾初期的心理变化过程

官兵因伤或病导致残疾后,其心理会随着残疾和治疗康复的进程发生不同的心理变化,可归纳为四个心理变化周期。

(一)无知期。当一个人身体功能出现障碍后,对自己的真实情况不了解,没有认识到残疾的严重性,心理上没有长期应对的准备。主要心理和行为表现为:个体认为自己的伤病不重,治疗一段时间就可以痊愈,不关注临床治疗的细节,情绪表现多与创伤事件、伤病变化、家庭和社会关系因素有关,而对伤病后果没有太多的忧虑。无知期持续的时间因人而异,多与个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岗位以及对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关,时间一般从数天到数月不等。

(二)震惊期。震惊期是指个体听到或意识到自己伤病的严重程度后,出现的情感上的麻木或休克状态。由于此前个体对伤病程度或残疾情况没有心理准备,当突然受到这种打击时,心理难以应对。心理上表现为:头脑会出现一片空白,思维反应迟钝,表情惊讶、发呆,行为上不知所措,沉默不语,对周围的人和事无感觉、无反应。震惊期一般出现在无知期后,时间持续长短不等。

(三)否认期。此阶段是指个体在经过震惊期打击后,为避免出现更大的精神痛苦,心理上对已经发生的事实采取否认的态度。主要表现为:个体不相信自己已经残疾,坚信自己的伤病可以痊愈,并且四处向有关专家咨询伤病,不愿意别人负面评价真实情况,不加分析地收集伤病治疗的有关信息。个体心理上对伤病的否认态度,与本人的性格、周围人的支持及自己收集到对伤病的正面和负面信息有关。此时个体心理上对残疾是敏感、矛盾的,容易出现焦虑和紧张情绪,并出现骂人、摔物、不合作及其他攻击行为。此阶段一般要持续数周或数月的时间。

(四)抑郁期。当个体完全意识到自己伤病的严重性和可能出现的残疾结果后,心理防线彻底瓦解,对自己的残疾和今后的生活评价多是负面的,情绪持续处于抑郁状态。当伤病持续得不到好转或反复发作,个体对治疗的信心产生动摇,开始重新评价自己的伤病,逐渐意识到残疾的严重性,对今后的生活产生忧虑,继而出现情绪低落、不稳定、心境压抑,对外界事件失去兴趣,说话很少,不愿与人交往,并常伴有睡眠障碍。此阶段有些个体可能会出现自杀的想法,甚至出现自杀行为,持续时间一般为数月或更长时间。

三、营连须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

(一)建立健全党组织,高度重视。基层营党委、连队党支部要对伤病残官兵的心理干预工作高度重视,把它作为讲政治、保稳定、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加强部队全面建设的大事来抓,并纳入党委、支部重要议事日程。基层营连成立由副教导员任组长、各连指导员为副组长,以及营军医和各连1~2名取得心理咨询师资质且会谈心交心的老士官任组员的伤残官兵心理干预小组。必要时,请上级委派专业的心理医生提供援助。

(二)明确责任分工,各司其职。由营副教导员组织心理干预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心理干预工作。各连指导员主抓本连伤残官兵心理干预的具体工作,并委派本连有心理咨询师资质且会谈心交心的士官长期陪护伤残官兵,负责病员的生活保障和协助指导员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由营军医负责对伤残人员的病情和评残相关事宜做好解释工作,必要时请上级委派的专业心理医生指导工作。

(三)准确掌握伤残官兵的心理变化,对症下药。干预小组成员首先要准确掌握分管伤残人员的具体情况,做到“六个清楚”,即个人简历清楚、家庭情况清楚、伤病致残情况清楚、治疗与恢复情况清楚、心理变化情况清楚、应对各期心理变化方法清楚。心理干预小组要认真分析形势,研究对策,制定对策,明确工作重点,对心理问题严重的重点人员逐一拿出干预方案,实行重点突破。

四、针对伤残官兵不同阶段的心理干预策略

对个体开展心理治疗和干预是临床康复的重要部分,对于帮助伤残官兵全面了解伤病、正确认识和接受残疾、重新树立积极的生活信念,直至顺利回归部队、家庭和社会有重要意义。在不同的心理阶段采取不同的针对性干预方案,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无知期阶段的心理干预。对于此期的伤残官兵,首要任务不是马上开展心理治疗和过早涉及个体的残疾事实,而是先和个体建立良好的帮带关系和沟通模式,进而通过谈话、与其家属或医护人员沟通等方式,了解个体的心理状况、存在的问题等。根据了解的情况和个体的主要心理问题,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等心理技术帮助他们缓解负面情绪。

(二)震惊期阶段的心理干预。对于此期的伤残官兵,应该提供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在心理干预过程中采用支持疗法给予理解和共情,对个体予以尊重和安慰,并告诉他目前的心理问题属于伤残后出现的心理反应表现,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干预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这样的方法可以减轻个体的心理压力,增强其对心理干预的主动性和积极配合。

(三)否认期阶段的心理干预。对于此期的伤残官兵,要避免与其发生争执,尊重他们的想法和认知观念,但可逐步对其透露真实的伤病和将来可能的预期情况,同时要告诉他们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其将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到康复治疗上并积极配合治疗。

(四)抑郁期阶段的心理干预。对于此期的伤残官兵,应主动对其进行心理干预,预防自杀和社会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同时要帮助他们增强生活的信心,正确认识和面对疾病,认清残疾是某一方面能力的减退,并不等于所有功能完全丧失,残疾人同样可以成为生活的强者,同样可以自食其力、创造价值。还要向他们宣传部队的评残政策,使其了解残疾人员的优惠政策,减轻其对今后生活保障方面的顾虑。对于一些负面情绪严重、长期不能摆脱残疾阴影影响的官兵,可以请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并且配合抗抑郁药物的治疗。

综上所述,伤病致残官兵初期的心理表现和发展,有其特殊的过程和特点,了解官兵个体的心理变化进程和心理特点,针对性地施以心理干预策略,对于稳定个体的情绪,帮助他们减轻痛苦,实现心理康复,回归部队和家庭、社会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伤病残疾官兵
大牲畜闪伤病的中药疗法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8
健身不练肩 伤病在明天
中国自行车(2018年6期)2018-07-23 03:17:08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武警医学(2018年2期)2018-03-19 06:56:50
伤病专家 格兰特·希尔
NBA特刊(2017年24期)2017-04-10 08:50:18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中国火炬(2013年5期)2013-07-25 09:51:52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环球时报(2012-02-17)2012-02-17 12:00:09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中国火炬(2010年4期)2010-07-25 07: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