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项目服务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依托于行业、科技型企业或高校,具备专业人才队伍,这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工程技术综合配套试验条件比较完善,可以为多种综合性服务的发挥创造有力条件,与相关企业联系性较强,同时作为科研开发实体,具有自我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特点。其中,要想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发展情况予以高度了解,应对其建设与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做好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旨在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现阶段,新疆自治区的人才数量和质量,与产业技术和经济发展需求并不相符,在总体上,高层次科技人才并不多。同时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如地理区位和发展基础等,一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人才匮乏问题不容忽视。
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来说,对于科研理论的突破有着较高的重视程度,并没有对技术实践应用中产生的经济效益保持高度重视,从而不利于将研究内容与生产实际结合在一起,也很难保证市场需求,对解决实际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很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1]。
现阶段,新疆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以带动行业技术发展的中心并不多,一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缺少良好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而且欠缺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涉及领域并不大,运行状况与发展方向严重不符,对依托单位的创新支撑力无法得到发挥。
要对顶层设计保持高度重视,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准公益性质挖掘出来,对产业发展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在顶层设计的带动下,机构布局应对申报方式予以转化,加强自上而下布局模式的应用,高度均衡技术领域和地域分布,充分发挥出政策保证性作用。与此同时,基于政府部门视角,既要加大工程中心的投入力度,也要加强多渠道投入机制的构建,确保投资主体与多元化需求相符。此外,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科技公共资源服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实现共建共享[2]。
在政府财政投入方面,应稳定其增长趋势,如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有科学完善的运行机制,且影响力突出,应加强追加投入。并且在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方面,也要进行不断优化,加强金融支持科技方式的创新,借助不同方式有力扶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如产权质押、中介担保等。
首先,在发展科技方面,人才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聚集着较多高层次人才资源。在中心建设过程中,人才引进应纳入到重要考核指标之中,同时要想不断提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队伍的稳定性,应将财政经费投入力度提升上来,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
其次,应加强“人才特区”建设,如果科技人员的贡献突出,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同时应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加强高素质技术开发团队的构建。加强知识资本参与分配模式应用,对于优秀技术骨干,年薪制、期权奖励制度的实施势在必行。
最后,应加强评价管理体系的构建,加强竞争机制的引入,有效推进优胜劣汰原则。在构建评价体系过程中,应加强持续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并提高对运行机制建设、对外开放服务等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应注重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工作的开设,如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有高度的产业结合度,且科技开发成效显著,应将扶持力度提升上来,旨在将产业技术源头发挥出来,进一步巩固和凝聚科技人才,根据择优原则[3],实现向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冲刺,当然扶持力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反之,如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发展前景不广阔,限期责令整改应执行到位,如果连续考核效果均不显著,应对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格予以撤销。
在产学研结合过程中,应对科技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加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构建。对于政府来说,应加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大力引导,并与高层次科研开发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和合作,将与高校之间的科技合作落实到位,满足优势互补内在需求。需要明确的是,在与高校合作过程中,独立研究开发或外协单位合作等方式非常适用,确保长期合作的战略联盟顺利形成,充分彰显出技术支撑性作用。
以某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通过“委托开发模式”的应用,其实施效果显著,对该中心成功之处进行分析,主要得益于自主创新能力、人才储备,其市场需求和科研需求得到了充分体现,进一步推动与合作伙伴的战略关系的深度性。此外,在阶梯时专利群的带动下,可以对自己科研成果实现进一步巩固,从而实现向实际生产力的顺利过渡。针对于产学研合作的成功[4],主要基于市场需求,顺利转化为科研成果。在工业生产的推动下,该中心有机融合专利技术和生产需求,使之成为统一整体,同时也大大实现了产业化生产目标。此外,该中心在建设过程中,科研、开发、产品、市场这一循环模式已经得以构建和完善,持续创新作用也持续高涨,中心发展更具阶梯式群状。
截至2019年底,新疆自治区拥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2家,组建期满已通过验收正式运营的有105家,其中国家级5家。在涉及领域方面,主要体现在畜牧、现代农业、石油石化、煤化工、轻工、电子信息等方面。
对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为企业提供成熟的技术和工艺方面,主要借助于成果转化、专利实施等措施,确保新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再借助自筹资金,为开发和转让成果技术提供有力支持[5]。在经济效益不断增加的影响下,有效提高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速度,在省内诸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些中心行业影响力极为突出。
在诸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构建过程中,非常注重创新研究共性技术问题,其研究开发方向和发展目标具有高度的明确性,基于各自的任务目标,向各级政府部门和机构申请科研项目的重视程度较高,将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在项目实施的带动下,研发能力获得了显著提升,对于自身发展非常有益[6]。
新疆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于科研成果,积极推进工程化研究,致力于实现将科研成果向规模化生产的顺利转化,确保共性技术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和处理[7],诸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组建过程中,取得了数不胜数的工程化成果、自主知识产权。一批相关行业的科研成果,在转化为工程化开发后,对于相关产业技术进步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各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而言,注重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加强科技合作关系的构建,借助多种手段的应用,不断提高国内外科研资源运用效率,如技术引进、合作开发以及人才培养等,确保中心科研成果技术含量的稳步提升,并给予工程化水平一定的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合作研究的带动下[8],企业应慎重选择科研合作对象,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应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对于取得的科研成果,应有效应用于对口企业。在互补性合作的推动下,不仅于市场规律相契合,而且有助于互利共赢目标的实现。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具有科技创新特点,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科技管理部门来说,应加大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管理力度,避免弄虚作假,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进一步扩宽产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