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利质量提升再研究

2020-11-28 18:16
中国科技纵横 2020年18期
关键词:专利申请转化率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北京 100160)

0.引言

高等院校作为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专利作为高校创新活动最直观的体现,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几年前曾经对我国高校专利申请的相关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过相应的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1]。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高校的专利申请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2020年2月3日,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对现阶段高等学校专利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高校专利工作作出了细致的要求。从意见中可以看出,现阶段高校专利工作,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实施”的问题,也存在“大而不优,多而不强”的矛盾和问题。这不但违背了科技创新的规律,而且偏离了保护创新创造的初心。专利申请是为了保护创新的价值而产生,不应为了满足各类考核评价评比而申请,更不应为追求一些指标而凑数。同时,高校专利工作还存在缺乏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授权专利转化率不高等问题。各高校的知识产权从业者应当针对上述问题,作出应有的改变。本文将针对现阶段高校专利申请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未来高校专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给出相应的建议。

1.现阶段高校专利工作问题分析

高校一直以来都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高校不仅是基础知识的源泉,而且越来越成为产业相关技术的直接发源地。近年来,在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创新的大环境下,高校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作用越来越多受到重视,而专利作为技术成果最直接的体现,也受到了各个高校的重视。我国高校的专利申请数量在近些年也取得了大幅的增长,但是在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其背后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高校专利申请偏离专利保护的初心

从专利制度诞生之初,其目的就是为了对创新的价值进行有效保护。而在现阶段高校的专利申请中,存在着很多为了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奖励申报、创新城市建设、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目的去申请的专利[2]。为了凑数量,强行申请一些质量不高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甚至会编造一些根本无法实施的专利申请。这样的申请不但无法带来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会由于其在申请之初就带有明显的先天不足,在后续的审查中,不被授权的比率也会很大。这不但浪费了高校教职员工宝贵的时间,也浪费了国家行政资源。以这样的目的申请的专利违背了科技创新的规律,偏离了专利保护的初心,会导致不合格的专利、荣誉专利越来越多,产生巨大的专利泡沫。

1.2 高校专利转化度低

专利申请作为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体现,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而从《若干意见》以及高校知识产权从业者的反馈可以看出,我国高校专利申请的转化率比较低[3]。以我国最具代表性的39所985高校为例,它们的专利转化率约为5%,处于较低水平,而美国高水平大学专利转化率在25%~40%,我国高校的专利转化率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高校的基本定位和考核标准使部分成果脱离市场。在高校的众多考核指标中,专利指标尤其是发明专利指标通常是和高水平论文并列的一个指标,注重专利数量,而非专利应用。(2)科学研究体系的基础性弱化了专利的应用。高校科学研究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其研发的专利技术难以转化。(3)由于不参与市场竞争,高校教师对专利本质的理解较欠缺。很多教师把获得专利权作为最终成果和目标,不知道专利应用与开发更为重要。

1.3 高校专利管理机构体系不完整

专利管理是将法律性、技术性结合于一体的专业性管理活动,如果不是由专门的专利管理机构负责,则不管是在专利申请,还是在授权专利的后续管理中均会存在一定问题,事倍功半。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校没有建立独立的专利管理或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更没有配备专职的专利管理人员,往往由管理科技成果的工作人员兼任专利管理事务工作;各二级学院、研究所也没有明确专利兼职管理人员,管理机构配备不合理[4]。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高校和科研机构设有专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仅占25.6%和31.3%,而没有设立专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由科技处代为管理的约占60%。这就造成了大多数高校中从事专利管理的人才对专利或者知识产权缺乏深入了解,有的高校专利管理人员从未经过系统的相关专利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缺乏相关学科的研究背景,工作仅停留在专利申请、授权统计等事务性工作,对哪些技术成果适合申请专利,授权后的专利如何进行有效地利用等均不够专业,更谈不上有效地应用法律手段处理知识产权纠纷、保护自己的权益等进一步的专利管理问题。因此,如何在高校中从实现专利知识普及—审核专利—申请专利—审查意见答复—授权专利管理—专利评估、专利转化应用等全链条的专利管理服务,是高校专利管理机构以及参与人员面临的挑战。

2.提高高校专利申请的几点建议

针对高校专利申请存在的上述问题,根据《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多种目标和改进措施和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求,结合笔者10多年专利领域的相关工作经验,对高校专利申请的提出、意见答复、授权管理以及转换应用等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2.1 开展专利申请前评估

国内高校在进行专利申请时,可以学习有关企业在提交专利申请前的相关方式,建立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对拟申请专利的技术进行事前评估,判断其是否符合专利申请的基本要求,是否存在拼凑的嫌疑,以决定是否申请专利,切实提升专利申请质量。只有那些高校教职工或者学生在自己相关研究领域根据自己实际的工作得到的技术成果,才能够进入下一步的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等相关步骤。从源头上减少那些没有实际价值、粗制滥造的专利申请的产生,才能防止高校专利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做无用功,也能节省高校相关的费用支出。评估工作可以由本校专利管理部门承担,也可以委托相关市场化机构开展[5]。对有需要申请专利的高校教职工,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专利申请、审批以及转化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对专利申请有更清楚明了的认知,不盲目地为了某些指标或者评审而申请专利,以此消减一些无实质意义的凑数专利。

2.2 多举措促进授权专利进行产业转化

就最初专利产生的原因来看,其目的是允许专利权人通过在一定时间内垄断技术实施从而获得个人利益,个人所做出的艰苦付出是期许能够产生有价值的技术并带来利益。因此,对于拥有众多专利权的高校,只有千方百计地将高校自身所有的专利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使其服务于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才能够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而不是仅仅在获得专利权后束之高阁,成为“沉睡的专利”,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要做到专利的转化率,在开始申请时就要做到有的放矢,高校教职工可以在进行科研时,从实际生产出发,优先考虑与实际需求相匹配的课题,或者考虑通过高校和企业的合作研究,推进专利产学研相关工作。例如清华大学深度依托属于富士康集团的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与其进行深入校企合作,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也通过与多家国内高校广泛合作而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使得学校的科研活动与实际活动紧密相连,高校的专利转化率也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另外,要真正做到促进高校专利技术的广泛应用,还需要专业的技术转移机构的支持,对可能产业化的研究成果进行发掘、评价和鉴别,并通过提供技术情报对高校进行技术指导,以及从金融和法律层面参与和帮助专利技术经营相关的工作。

2.3 建立专业的专利管理机构,培育专利专业化人才

高校的专利管理结构作为高校专利申请者和专利代理机构或者专利审批机构之间的桥梁,不应仅仅起到申请文件和审查意见的转交作用,应当从整个专利申请、审批以及转化等全链条出发,建立集专利申请、审查意见答复、技术转移与专利管理运营为一体的专门机构。建立专业的专利管理结构,必然就需要培育专业的专利人才。高校可以通过招聘相关专业的人员来从事相应的工作,也可以通过组织现有人员参加专利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短培训,提高员工的专利知识素养,使其转变对专利工作旧有的观念,培育其从整体上来看待高校的专利管理工作,更有效地从事专利的挖掘,申请以及后续的转化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完善我国高校的专利管理制度,使得高校申请更加专业,专利转化率才能真正提高,使得众多的高校专利真正地“活起来”。

3.结语

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正在持续进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高等院校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其专利质量的高低不但对高校自身产生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整体专利水平的高低。因此,我国高校应当以《若干意见》的发布为契机,对自身的专利申请以及专利成果按照意见的要求继续梳理,改进自身不足,完善自身的专利管理制度,对专利申请进行事先评估,采取必要措施提高现有专利的转化率,建立专业的专利管理结构,为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作出应用贡献。

猜你喜欢
专利申请转化率专利
我国全产业领域平均国际标准转化率已达75%
专利
发明与专利
曲料配比与米渣生酱油蛋白质转化率的相关性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三步曲
透视化学平衡中的转化率
微量改性单体与四(偏)氟乙烯等共聚的组成及转化率模拟
专利
国外专利申请如何尽快被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