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林下种植低产林改造技术与措施

2020-11-28 16:34
绿色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低产套种普洱

李 春

(普洱市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普洱 665000)

1 引言

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普洱市各地区大力发展林下种植经济,提高了森林内部空间资源的利用率,也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其中,林下套种曼歇甜竹是一种常见的林下经济模式,但是由于管理不善,加上立地条件差等诸多原因,许多地区的林下曼歇甜竹种植并未取得理想的效益。短期会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长期则很有可能制约林下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结合普洱市思茅区曼歇坝林下套种曼歇甜竹的试验地,对曼歇甜竹低产林的改造技术展开了简要分析。

2 试验地的选择

普洱市思茅区曼歇坝雨水资源丰富,海拔1000~1200 m,年平均气温在18.5 ℃,年降雨量为1354 mm。该地区具有悠久的曼歇甜竹种植历史,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山区的优良环境,让曼歇甜竹一度成为主要的经济作物[1]。近年来,在普洱市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下,曼歇坝开始推广林下套种曼歇甜竹的试点,初步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试验地的面积为11.7 hm2,根据统计曼歇甜竹的初始密度为4100株/hm2。且老、弱株较多,分布极不均匀。在试验地的北部、中部因为立地条件的原因,存在较大范围的空地。同时由于管理不善,曼歇甜竹植株的长势较差,短小植株较多。

3 曼歇甜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

3.1 改造技术

(1)除草。由于试验地面积较广,且地形比较复杂,给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在管理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下,杂草、灌木疯长,与曼歇甜竹抢占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因此,低产林改造的第一步就是将这些杂草、灌木进行清理。将挖出来的杂草、灌木除根后,平铺在地面,一段时间后在微生物作用下会腐烂,可以重新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在改善土壤肥力方面有一定效果[2]。

(2)松土。地表土层板结会影响曼歇甜竹根部呼吸,也会影响出笋率。在改造时需要进行松土。深度一般在20 cm左右,既可以提高透气性,又可以增强土壤储水能力[3]。

(3)优化林分结构。首先是合理调控试验地内部曼歇甜竹的分布密度。对于过于稠密的区域,要选择健壮的竹子移栽到其他稀疏的区域[4]。通过伐老育新的方式,调整竹林的年龄结构,增加二度竹、三度竹的比例,降低四度竹比例。

(4)科学采伐。定期进行采伐,优先将老、弱、病竹伐掉,既可以调节林内密度,又可以降低对水分、养分的占用。

3.2 对比标准

在试验地的11.7 hm2范围内,采用随机方法,布点设置面积为666.7 m2(25.82 m×25.82 m)的标准样地10块,试验前对标准样地进行每株调查,统计立竹度、年龄、竹产量等[5]。每年6月,对10块标准样地新竹进行编号,以便统计各立竹度的株数。连续4年对标准样地进行笋产量调查,统计新竹株数、鲜笋产量、采伐竹产量等。

4 低产林改造结果与分析

4.1 改造结果

该试验地从2013年开始进行改造,改造前(2012年)曼歇甜竹的密度为4100株/hm2;连续进行4年改造,2016年试验地曼歇甜竹的密度达到了13621株/hm2,增长比例为232%。其中,一度竹的比例上升了17.7%,二度竹的比例上升了13.0%,三度竹的比例上升了12.4%,四度竹的比例下降了43.0%。说明经过4年的科学经营管理和竹林结构调整,曼歇甜竹竹林结构逐渐合理[6]。曼歇甜竹竹材产量明显增加,由改造前(2012年)的4100株/hm2增加到2016年的13621株/hm2,是改造前的2.32倍。从曼歇甜竹生长看,鲜笋产量由改造前(2012年)1762kg/hm2,提高到2016年的4803kg/hm2,是改造前的2.72倍。部分数据如表1所示。

4.2 效益分析

试验地在未进行改造前,曼歇甜竹鲜笋的产量为1762kg/hm2,商品竹972株/hm2,合计收入9636元/hm2。实施改造4年后的2016年,鲜笋产量为4803kg/hm2,商品竹3000株/hm2,收入17866元/hm2,净增收入8230元/hm2,直接经济效益明显。2013~2016年,改造成本计5750元/hm2,产品总收入为38276元/hm2,投入产出比高达1.0∶6.7。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普洱市思茅区曼歇坝在积极推广林下套种曼歇甜竹时,由于立地条件差、管理方式粗放,导致竹林内杂草、灌木疯长,与鲜笋和竹子抢夺土壤中的养分与水分,从而造成了竹林低产[7]。在进行低产林改造时,应结合低产原因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才能取得预期的改进目标。在本次改造中,首先通过清理试验田内部的杂草、灌木,以及采取松土等措施,营造良好的立地条件。同时,通过伐老育新等方式,逐渐降低试验地内部老、弱、病竹,改善了林分结构,一方面提高了鲜笋产量和立竹量,另一方面又可以降低因为杂草、灌木丛生而诱发病害的情况,降低了后期管理的压力和病害损失[8]。试验地从2013年开始,连续进行4年的改造,鲜笋产量从1762 kg/hm2提升到4803 kg/hm2,商品竹从972株/hm2提升到3000株/hm2,竹林内立竹量(密度)从4100株/hm2增长到13621株/hm2,低产林的改造效果明显。

5.2 建议

低产林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大体可以分为荒芜废弃型、草木混生型、立地贫瘠型、管理粗放型、采伐过度型等几种[9]。本文研究的普洱市思茅区曼歇坝林下套种曼歇甜竹试验地,是由管理粗放、草木混生两种原因共同导致的低产。在进行低产林改造时,要求相关人员必须要提前做好充分的调研,找出导致低产的具体原因,这样才能保证改造方案的可操作性。同时,低产林改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提前制定每年度的改造目标,实现竹林结构的过渡性优化,既可以降低改造成本,又能够提高低产林改造后的可持续性生长[10]。

6 结语

林下种植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基于林内资源合理配置的种植模式,在不破坏森林环境和自然生态的前提下,鼓励农户利用林下空间种植经济作物,从而获得经济收益。对于林下种植低产林,需要结合导致低产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改造。通过循序渐进地提高林内作物产量和质量,一方面可以让农户增加经济收益,有助于林下经济模式的推广;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低产套种普洱
黄瓜套种苦瓜 赶早上市效益高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林下种植低产林改造的技术措施
关于鸡东县国有林场低产林改造的要点
茉莉老树低产改良技术研究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新疆:红枣地套种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