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雁冰,段丽坤,谢凤瑞,张红磊
(1.临沧市国有林场管理站,云南 临沧 677000;2.临沧市林业科技教育管理站,云南 临沧 677000;3.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云南 临沧 677000)
临沧市共有20个国有林场,分布于临翔、凤庆、云县、永德、镇康、耿马、沧源、双江8个县(区)。林场总面积174277.9 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48614.2 hm2。目前,全市国有林场林地面积为165273.3 hm2,其中有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疏林地面积分别为148614.2 hm2、6644.3 hm2、84.8 hm2,占比为89.92%、4.02%以及占0.05%。根据林种起源的不同,主要有天然林面积123202.5 hm2、人工林面积31247.8 hm2、人工促进面积3336.6 hm2,占比分别为74.54%;18.91%以及6.55%。国有林场共有公益林面积为99534.9 hm2,其中国家级、省级和县级公益林面积分别为81363.3 hm2、12136.6 hm2和6035 hm2;商品林面积为65647.7 hm2。森林蓄积总量为14002875 m3;森林覆盖率高达86.28%,分布着云南松、思茅松、华山松、栎类、旱冬瓜、橡胶树等树种。
临沧市国有林场以天然林为主要林分,面积占比为74.54%,人工林规模也比较大,主要树种为桉树。现有林地面积主要为灌木林、中幼林以及低效林,而鲜有成过熟林。一直以来,国有林场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无法获得专项抚育经费,致使经营不到位,林分密度高,树种结构合理性不足,影响了林木长势,造成大量的树干下部枯枝和濒死枝条,林地生产力不断下降,碳汇能力弱,水土与涵养水源能力低下,影响了生态服务功能,使得森林的美景度较低,可及度较差,导致森林的景观和休闲游憩功能无法得到发挥。从这里可以看出,国有林场在森林经营管护、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景观、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的任务依然艰巨[1]。
历经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临沧市国有林场的生产与生活条件虽然得到显著改革,但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落后,缺失老化现象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森林防火设施。目前,临沧国有林场共建有13座瞭望塔,监测面积为22633 hm2;1个防火视频监测点,监测面积为5658 hm2,监测覆盖率达不到防火工程建设标准。就森林预测预报系统建设而言,全市森林火险预测预报设施建设十分薄弱,气象监测点只有5个,并未配备火险监测预报信息处理系统。长期以来,森林资源管护基础设施薄弱,专业队伍配备不足,防火及消防设施设备不配套,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更低[2]。
(2)有害生物防控设施。临沧市国有林场预测预报站点数量较少,很多林场都没有建立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站点,有害生物监控率不足20%;在有害生物检疫除害设施和防控设施建设上,国有林场普遍缺乏相应的检疫设备或防控设备,现有的防控设施、防治器械也得不到及时更新。
(3)房屋建筑设施。国有林场的房屋多数仍为简易生产用房,年久失修,危房占比颇大,给排水、供电、通信及环境美化等设施不完善,国有林场生产生活用水多为井水、自来水,供水条件较差,污水处理及雨洪利用设施建设落后,通信设施设备及通信线路严重短缺,环卫设施和场区绿化设施整体还较差,各林场的综合服务区绿化、停车场、围墙、大门、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等均需整治改造[3]。
就森林公园建设而言,临沧森林公园共有3个,面积为0.98 hm2,但是森林游憩类型过于单一,大多为观光、登山、徒步等,同时,很多森林景观林场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林场所需承载的社会功能不断增加,市民需求无法满足,尤其是森林体验、生态产品生产、森林疗养以及增强生态服务方面,不足之处十分明显,与“场园一体”差距较远,就森林科普教育来说,临沧国有林场虽然具备开展林业科普教育活动的优势,也十分注重中小学森林科普教育,却未对场区内动植物种类和分布进行调查,科普系统建设不完善。森林文化挖掘过程中,国有林场一直不注重森林文化挖掘,虽然在森林文化展示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多为初级状态,而不重视专项专类科考工作,大多处于原始经营状态[4]。
一直以来,临沧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仍沿用传统方式,不注重信息化建设,相关设施设备装备落后,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限制了林场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现今,林场内尚未实现网上办公,林火视频监控系统也没有建立,相关的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网站群建设滞后,信息网络设施存在通信盲区,公共基础信息设施导致林场经营管理中不断增长的技术需求得不到满足,林场信息采集与传输设备更新不及时,导致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森防以及有害生物防控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受到严重制约[5]。每个林场都达不到“智慧林场”的建设标准,尤其是区县级林场,无论是林场信息化建设,还是技术装备水平,都处于较低水平。
森林资源应当进行定向经营,每个林场应当立足于实际,对场情进行有效分析,加快制定发展策略,进行“一场一策”建设,针对各林场林分明确主导培育目标,把握主要发展方向。在制定森林经营方案时,应选择区域内的森林资源开展细致调查,确定各小班的林木培育方向,如水土保持、风景游憩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并构建数据库,便于查找与规划。鉴于不同林场森林资源林分状况及发展方向差异化明显,需要遵循多元化森林经营模式。那些已开展森林健康经营与近自然经营的林场可以向未开展的林场进行宣传,对其学习应用提供有效指导。此外,不同林场应落实“生态优先、结构优化、以树为本、培育为主” 的理念,加强结构化森林经营理论和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合理制定经营措施,对林分进行结构量化调整,使森林经营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一,更新造林。针对公益林区的宜林地实行人工造林,对条件适宜的疏林地安排补植,对非特殊保护地区并达到成熟条件的林分进行单株择伐,但要注意择伐强度的控制。择伐完成后,实施林分更新补造,或采取人工措施,促进林分天然更新,使之形成多树种、多层次的复层异龄混交林,从而让林木的水土保持、涵养水源以及物种多样性得到有效增强。第二,中幼林抚育。对于生态公益林中的中幼林实施抚育活动时,应注意加强对抚育强度的控制,确保生长伐后林分郁闭度在0.6以下,一次抚育郁闭度降低幅度不得超出0.2,抚育间隔期长达5年,抚育间伐强度控制在株数或蓄积量的15%~20%之间。各林区应结合实际,合理确立抚育初始期、间隔期和抚育强度,优化林场林分结构,促进林地生产力提升[6]。第三,低效林改造。临沧市国有林场共有7600.3 hm2,均为公益林,根据《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合理安排补植、封育、抚育、更替、调整、复壮、综合改造等技术措施,对低效林实施提升改造。同时,还要注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尽可能地减少对现有植被的破坏,如果低效林的林地坡度超过25°,就要采取带状、块状的林地清理方式,控制水土流失。第四,封山育林。国有林场共有10860 hm2的公益林需要实施封山育林,实际工作,应考虑各林场权属与经营需要,针对相关林分采取“全封”方式,结合林场实际,确定3~5年的封育期,一面采取人工巡护、设置围栏、标志牌等封禁措施,一面采取补植、培育管理等育林措施。封山过程中,还要及时清除抑制幼树生长发育的杂草与灌木;对疏林安排补植,对密林采取抚育间伐措施。
为提高国有林场森林植被火险等级的预测预报精度,在重点林场以及森林火险等级较高的林场最少设立一个气象监测点与森林火险监测预报信息处理系统,确保林火发生预测预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林场多数在山区,部分林区存在与居民区交错,且林场内部森林游憩区人员活动频繁,火险等级高。为加强对火情的监测,国有林场应加强瞭望塔建设,扩大监测面积,增设视频监测点164个、建立林火视频监控系统20套,促进林火监测能力提升。此外,还要加强林火阻隔设施建设,各林场应基于实际,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要求,确定防火公路路网密度与防火隔离带及其长度,集中设置于人为活动频繁、居民点与森林的交界区域等位置,还要设置生物防火隔离带,优选不易燃、抗火性能突出的树种[7]。
(1)强化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各林场注重重大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一旦发现病死树、可疑病虫或植物等情况,应安排调查取样工作,并派出专人对发生现场进行有效管护,实施动态监控。对于新增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应当及时上报,开展鉴定工作,加强营林工作,促进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提升。
(2)落实检疫防治工作。目前,林场内有害生物主要包括松毛虫、金龟子、木蠹蛾、叶甲、云斑天牛、白蚁等,可采取人工地面防治与飞机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强化森林植物检疫,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不断出台严格的引种审批制度与监管制度,建立隔离试种苗圃;大力加强疫情调查,对检疫对象进行严格监测。实行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在源头上及时扑灭危险性病虫,以免传播扩散。优选良种壮苗、适地适树,使用抗病虫树种。积极营造混交林,进行抚育间伐,进行抗病虫林分培育[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