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萌芽林焦枯病预防营林技术及效益分析

2020-11-28 16:34
绿色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修枝桉树营林

伍 勇

(广西国有七坡林场,广西 南宁 530225)

1 引言

桉树焦枯病病原菌主要以菌丝或子实体在林下土壤或落叶中越冬,越冬后的分生孢子经雨水、气流传播,从桉树叶片背面的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1],主要危害桉树的叶片、枝梢和嫩茎,多数从下部营养消耗及生长衰弱枝叶发病,逐渐向上蔓延,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靠风雨传播,高温高湿及黑暗有利于该病的蔓延和扩展,病害高峰期一般在7~9月份,主要危害1~3年生林木。发生焦枯病害的萌芽林地一般具有林分密度大、多次使用除草药剂、林木下部老弱枝叶多的特点,感染病害的桉树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受到严重抑制,林木单产、质量受到了很大影响。目前焦枯病治理成本高,效果不明显。根据桉树焦枯病菌生物学特性及病害发生发展规律[2],遵从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原则,桉树生长特性的焦枯病预防营林技术值得广泛运用,以实现桉树萌芽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2 桉树焦枯病预防营林技术

2.1 砍荒及扒带

桉树采伐后,林地上不可避免地分布有杂草灌木及采伐剩余物,伐桩受不同程度的覆盖和荫庇,伐桩上的休眠芽、不定芽受到抑制,生长羸弱。通过对采伐迹进行砍荒及扒带,一般带宽1.5 m(树行上方1 m、下方0.5 m)以上,带内杂草灌木(4 cm以下)挖干净,带外杂草、灌木、藤类砍至20 cm以下,将杂物集中扒到带外,能够利于伐桩长新芽和提高树桩利用率,萌芽有充分的空间得到正常生长,萌芽自然健壮,林木和林分整体免疫力从小得到培养,为预防焦枯病害打下基础,亦便于往后幼林抚育追肥。

2.2 定萌

桉树萌芽能力强大,采伐后短期内萌芽生长即布满伐桩周围,萌芽条之间为争夺养分、空间、光能竞争激烈而相互挤压,下部枝叶得不到很好的生长,造成功能退化,容易整枝脱落,故萌芽长到一定高度除去非保留萌芽条进行相当必要,控制萌芽条高在40~100 cm范围内时进行保留近桩口对角两优株定萌更新,充分利用树桩形成层,创造生长空间,集中养分促进保留萌芽下部枝叶及新根系正常生长,从而幼林得到正常生长,树冠从基部往上成塔状,同时基部愈伤组织生长、树干壮大,幼林在正常生长中免疫力得到不断加强,同时也延迟了出现焦枯病老弱枝叶侵染源。通过定萌保留两株也有利于培养桉树生长竞争特性及应对自然损株,如萌芽过高时定萌,则保留株枝叶少,瘦高纤弱,下部枝叶易老化,不利于整体林分的健康。

2.3 调节林分密度

林分达到郁闭时,由于林木密度过大,造成林木间互相竞争光能,树冠下层枝条被上层枝条荫庇而未能获得足够的光能而衰弱老化,桉树萌芽林在不同生长阶段同样需要合适的林分密度才能正常生长,桉树萌芽林长至4 m左右时,株间接近郁闭,此时大小分化较少,进行单双留株,同时除去非保留萌芽条,创造保留株生长空间及提高养分利用率,保持林分通透性能,延迟下部枝叶衰弱老化。在单双留株基础上,整体林分将近郁闭时,遵循分布均匀及伐小留大原则,去掉双株中小于周围平均生长水准的生长衰弱株、被压株,视立地条件每亩保留90~120株之间,同时除去非保留萌芽条,以促进整体林分通风透光,保障林木正常健康生长,延迟出现焦枯病害侵染来源,完善林木免疫系统。

2.4 砍草

改善或保持林地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但杂草的生长占林地空间越大,林下环境越昏暗潮湿,容易发生焦枯病害。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又不破坏生态平衡,砍草是较为合理的分式,原则上当林地上杂草灌长至50 cm以上且影响幼林生长时施工,将林地内杂草灌木砍至20 cm以下,一个轮伐期3~5次,根据林地实际情况影响林分通透性时,结合追肥、调节林分密度、修枝进行,1~3年生林木于4~6月份在焦枯病发病高峰期(7~9月)前进行一次。砍草可提高林分的通风透光性能,降低林分湿度,创造不利于焦枯病流行的环境条件,同时改良土壤提高透气保水保肥能力,增加有益微生物,特别是腐生菌增多扩展起到抑制焦枯病菌生长繁殖作用。如使用除草药剂则破坏了生物多样性,造成有害病菌占优势,消耗土壤中矿质离子,土壤酸化板结,抑制根系生长,林木下部树皮、枝叶老化,抗病虫害能力降低,林木基部易受天牛、白蚁等虫害,影响健康状况,从而焦枯病有了侵袭条件,林木生长不但受影响,感病风险亦大大增加。

2.5 追桉树专业复混肥

肥料指的是为了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产量或改善质量,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的一切物质,桉树专业复混肥,尤其测土配方可提供桉树正常生长需要的大部分营养元素。为了减少对林地表层土壤大面积的破坏,促进地力维持,同时减少肥料有效养分的挥发,提高肥料利用率,追肥时间以3~6月份为宜,一个轮伐期3次,根据立地条件和品种,一般每个有效伐根施0.35~0.5 kg桉树专用肥即可,分别在两株树水平中点处、上方树冠滴水线、水平中点稍偏上方20 cm处(不连续的单株则在带内树冠投影一侧)挖一个深17 cm、长40 cm、面宽17 cm以上的条形横坑,施肥后立即盖厚10 cm以上的泥土并压实。在焦枯病发病高峰期前进行,有利于养分的循环和增强养分的有效性,通过追复确保桉树在生长期能够及时补充养分,促进桉树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提高肥料利用率,协调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平衡,促进桉树健康生长,增强焦枯病害抵抗力。如7月份后追肥则不能充分发挥肥效,致林木缺素,生长不良,增大感染焦枯病几率。林木进入中林龄后,新陈代谢趋于缓和,养分的供应可借助本身庞大的根系,通过有机质分解、土壤矿质养分释放、降水、树体的回馈以及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得以维持[3],考虑经济和生态不需再进行追肥。

2.6 修枝

桉树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效率高,幼林基部的枝条很快衰亡、脱落。正常情况下,随着林木的生长,棕色树干上枝叶的光合作用同化量小于呼吸作用消耗量,生理组织功能退化,逐步成为消耗型枝叶,也成为焦枯病菌侵染的主要对象。及时消除消耗型枝叶,从实际操作上难以做到,以不影响林木的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为前提,采用平切法修枝,齐树干修枝,不留枝桩,切口平滑,无撕裂缝,主要修掉位于下部棕色树干上的消耗枝、衰弱枝,宜分三次进行,1~3年生林分于6~7月在焦枯病发病高峰期(7~9月份)前进行一次,去掉焦枯病侵染,以达到预防焦枯病害效果。通过修枝能够改善林分通风、透光条件,消除焦枯病菌侵染来源(老弱枝叶),林木得以充分利用养分,促进林木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但不能修掉青绿树干上的旺盛生长枝条,否则造成林木养分水分流失过多,伤口难以愈合,光合作用弱,生理作用失衡,导致林木生长衰弱,更加容易感染焦枯病。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发生焦枯病桉树人工林材积年损失率25.53%,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间接损失难以估测[4],受病害严重的甚至难以收回成本。通过上述预防焦枯病营林技术经营,相比常规措施,增加1~2次砍草抚育,增加投资50~100元,增加2~3次修枝,增加投资100~150元,计增加投资170~250元,按5~6年轮伐每亩出材10 m3对比分析,首先有效规避了焦枯病害风险,基本预期收益稳妥,由于立地条件基本得到保持有利于进行长期经营,另外修枝产生无节材,每亩纯收入增加1000~1650元[5],可见经济效益可观。

3.2 生态效益

整个营林过程不使用除草药剂,肥料用量也不多,林地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持或增多,土壤有机质逐渐增加,提供了有益微生物繁衍环境,土壤得到改良,有了杂草灌覆盖,土壤保水透气能力增强,发挥桉树涵养水源能力,改变一些社会人士认为桉树是“抽水机”、“抽肥机”的不良印象。桉树萌芽林的正常生长,为环境提供新鲜的空气,促进人们的健康,不但焦枯病生存空间减少,其它病虫害亦大大减少,有利于整体森林环境的健康有序发展。

3.3 社会效益

广西属于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营造良好的桉树萌芽的林下环境,可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前提条件,有利于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林下旅游等立体复合经营,解决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成为山区林农脱贫致富新途径。

4 结语

桉树萌芽利用为普遍现象,预防焦枯病在营林过程中非常必要。通过促进萌芽林在不同生产阶段健康正常生长、营造不利于焦枯病原菌滋生的林地环境、去除焦枯病原菌侵染源的系统营林技术实施,实现桉树萌芽林焦枯病害的预防,可以促进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提高与发展。

猜你喜欢
修枝桉树营林
不同修枝强度对红皮云杉生长的影响
森林里的纵火犯
谈谈修枝对林内小气候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关于营林前期准备及栽培技术研究
提高营林生产效益的有效措施
盆景树
修枝对杨树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营林绿化的重要性及营林绿化规划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