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帆
对于摄像从业者而言,电视摄像犹如其握在手中的武器,其能帮助从业者摄取视觉形象,以呈现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貌,各个行业中具备典型的人和事物[1],都能借助电视摄像记录下来,从而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摄像从业者若想确保自己的影视作品生动形象、富有魅力、质量高,就必需要诚信做事、虚心请教、真诚传递,对摄像机给予充分了解,同时正确熟练地掌握摄像机的使用方法,这有助于提升电视节目的总体质量。
画面的唯美程度是吸引观众的第一要素,在机位有限的情况下,让机位在直播过程中不断接力,丰富画面的场景性,加强观众对故事的想象空间。这些都需要摄像师突破自我、创新品牌,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如湖南广播电视台2019年《新春走基层》特别节目一样,向世界展示侗族大歌、侗锦、侗家芦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侗款、侗族婚约、侗家合拢宴等民俗风情。节目播出后的第二年,皇都侗寨共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100%。可见,摄像对一档知名品牌电视节目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这种影响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电视画面是借助摄像技术呈现给观众,随着观众品味的不断提升,其对画面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再如,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摄像部共同创作的书籍《光影之间》,前期准备工作,截图2 500多张精选镜头,优中选优,反复筛选,挑选最精准的画面,不仅是拍摄技术,选取画面,更是摄像人员来实现对人、事、物的精准表达,如抓住细微的地方表露最真实的情感,摄像师在刻画人物时,捕捉人物的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可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就需要摄像师的捕捉能力强。
21世纪迎来了幸福的小康时代,在新媒体迅速崛起和发展时,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和观众的互动。在伟大的时刻到来之际,湖南广播电视台拍摄了《思想的田野》,这是一次全国瞩目的项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部署要求,为湖南推进乡村振兴、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为了拍摄好此次项目,大家下功夫研究到达的拍摄点,用朴实真诚的镜头表达产业兴旺;我们跑遍村落,找漂亮拍摄角度表达村落的生态宜居;激发村民的幸福情绪,记录她们的笑脸表达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而且观众通过相关论坛表达自己的思考与想法,借助微博平台对这档节目给予了很多评论[2]。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电视媒体也重视和观众之间的互动,而摄像是节目和观众互动的桥梁,电视节目高质量的内容和画面能够引起观众共鸣,并引发思考,它的主要特征就是借助画面实现与观众的沟通,拍摄下来的画面实际上是人们对生活的表达,电视画面可将观众的心声和期待表达出来,观众可从电视节目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观众对电视节目质量的评价,实际上大部分也是对摄像质量的评价。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自新冠病毒爆发以来,笔者进入疫区的特别拍摄小组追随湖南医疗队奔走在黄冈市的红安、麻城、罗田、英山等县市,把镜头对准一线医务人员。大家怀着莫名害怕的复杂心情,肩上扛着摄像机,身上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护目镜、帽子、手套、鞋套,从头武装到脚,裹得严严实实,进入隔离病房拍摄采访。因穿太厚重,步伐艰辛,负重前行,在此等困难的条件下,大家克服困难站在抗疫最前线,记录着医生无私的爱与责任,记录着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与勇气,记录着黄冈人们打赢生命保卫战。
当下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媒体的诞生对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在传播环境日益开放的背景下,媒体之间需要加强综合能力。电视摄像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直观的摄像技术,也要掌握移动摄像设备的使用方法,同时满足随机应变,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以2019年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开幕式为例,当时由新闻中心、芒果云提供公共信号,还有15家网络媒体同步直播。这是省内重大活动新媒体联合直播的首次尝试,此次直播时间紧、任务重,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嘉宾众多,协调统筹难度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分配好各自的工作,并且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的完成直播活动。这都需要摄像技术过硬,心理综合素质极强才能完成高负荷的工作。类似的工作项目很多,作为一位新闻媒体人,摄像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摄像技巧,随时掌握移动互联设备的应用技巧,还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直播设备的调试,同时拥有足够强大的内心,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内容,推荐广播电视的发展。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不断推进,不管是新闻的摄像,还是娱乐节目的摄像,其就要求一定的时效性,这对摄像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拍摄出的画面要具备较高的精准度,实现长短镜头的互相配合,高质量的拍摄对后期剪辑与编辑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又如中非论坛到新闻中心的大型直播活动《连线红土地》,这是新闻集团军作战,新闻中心、湖南经视、湖南都市强强联合,芒果TV、广播电台同步直播。作为新闻中心的摄像师,为团队争取拍摄更多高质量的素材,大家几度在长沙上空盘旋,以满腔热情、不懈努力完成工作,最终达到央视网、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推送我们的成果。确保作品具备较高的时效性,满足电视节目在各大平台上传播的需要。摄像记者要加强自身摄像技术,尽力提高摄像质量时,还要具备选择素材与摄像主题高度符合的要求,抢占播报时机。
摄像作品实际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题材、时间、采访对象等[3]。但对摄像师而言,摄像师需要抓住画面的独特之处,对富有价值的镜头给予捕捉,这在极大程度上会对摄像作品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笔者在拍摄《英雄赞歌》拍摄飞行员张超任务时,海军歼-15舰载机飞行员张超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短短4.4秒,生死一瞬,张超首先选择了“推杆”,拼尽全力挽救飞机,但这让他错过了跳伞自救的最佳时机,第一组镜头首先用航拍器拍摄了一组模拟飞鲨对准黑区俯冲降落的主观镜头,接着地面的镜头则是用轨道加智云稳定器,在侧面对着黑区移动拍摄,这样的感官视觉体验更能让观众感受所谓“刀尖舞”“针尖活”的绝对精准度,第二组镜头,笔者用航拍加智云横向穿越黑区,这样的拍摄手法让画面更加具有冲击力,那种轮胎与地面一次次剧烈摩擦留下的印迹,让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在“黑区”飞机起飞降落的那种冲击感。摄像师既要在宏观层面与细节上现实自由切换,又能呈现人物特写镜头,从而将生动的优质画面呈现给观众,但目前多数摄像师在捕捉镜头,分析事件的精彩之处,镜头感生硬,缺乏生动和新颖性,使得摄像的总体质量大大下降。
摄像是一项体能消耗大的工作,他们需要扛着笨重的摄像机穿梭在各个地方,像2018年的新闻大片迭起的浪潮里,湖南广播电视新闻中心摄像部努力创新,用镜头给人直观和超现实的美感,同年2月份拍摄的《智能制造看长沙》的博世企业,深入湖南工程机械领军企业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泰富重装众多企业调研采访,并奔赴北京、上海、昆山、杭州、武汉、乌鲁木齐等9个城市拍摄,对接世界各地10多个正在建设中的重点工程,使得该片富有历史纵深感、新时代气息和国际大视野。巨大的拍摄量,每次拍摄时间往往长达数小时,中途休息时间少,没有强健的体魄是难以完成的,摄像师若想拍摄好一个镜头,必须身临其境,每一次拍摄,可能需要摄像师站在离拍摄对象最近、或者很远的位置,甚至是非常危险的位置,这就要求摄像师自身拥有健康的身体,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才能完成的工作。
平时电视摄像师要对发生的所有事物保持关注,不能置之不理,电视摄像师应该拥有高尚的品质,发生的事件主动进行收集资料,能够及时报道重大事件,并准确做出判断,对重大题材要迎难而上,不能缺席。例如:笔者曾参与拍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的直播报道。节目聚焦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光辉历程,反映群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奋进的生动实践,像这种重大题材活动是一定要参与的。因此,这需要电视摄像师具备较高的敏锐感知能力,接收新闻题材,并谨慎筛选,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现场拍摄,以确保新闻的时效性。
摄像并非一项简单的工作,它要求摄像师要具备较高摄像专业技巧,拍摄出来的画面要做到声化合一。除此之外,摄像师也要具备较强的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更好地判断事情发展方向,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同时,合格的摄像师必须合理把控,做好语言镜头的衔接,学会用镜头呈现故事,起承转合,段落清晰,这就要求摄像师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梳理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尽量做到画面的声画合一,实现超高的摄像技巧,从而打动观众。
电视摄像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摄像技术,也要提升其自身的艺术修养,电视摄像并不只是单纯地拍摄镜头,拍摄出来的画面具有美感和艺术感,还涉及到责任与当担。比如:面对疫情,以权威传播、独特视角、创新科普方式、助力社会科学预防为公众消除大众恐慌,拍摄《新闻大求真》以科普图文节目以科学视角详细解读病毒情况。站好宣传岗,以宽慰每个家庭的心,这不仅是我们责任更是新闻媒体人的义务。提高自身艺术修养需要不断创新,使拍摄更具价值的作品,这就需要摄像师恶努力提升自我素养,建立良好的氛围。
新社会的到来,使得各行各业之间取得了紧密的联系,直播一场突发的新闻事件往往要有非常高的电视台技术要求,作为电视摄像师,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合作尤为必要,和现场的工作人员及时沟通,有助于提升画面的拍摄质量,使得后期的作品呈现出最优状态。如在电视台,在面对一个临时工作时,团队的合作能力要求较高,这时作为核心的摄像师,能够与他人建立有效的沟通,使得工作人员明白他的想法,这尤为重要。
电视摄像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其倾听能力也非常重要。学会倾听是文学记者的一门学问,摄像师不仅负责把画面拍摄好,还有倾听有自己的理解,虽然在电视新闻采访中,文字工作者和摄像师不是同一岗位[4],但学会倾听依然十分重要,一个理想的摄像作品,不能超高的摄像技术和故事性,还附有摄像师真实情感。这种情感来源摄像师学会倾听与理解,摄像不仅拍摄画面,在拍摄之前,需要充分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再加上自己的思考,才能拍摄出好的摄像作品,引起观众共鸣。
创新永远是广播电视的源动力和核心,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扶贫”的创新直播,被专家评价为最接地气,最具泥土芳香,最见精准扶贫成效的电视新闻新模式,它开创了中国新闻史上“新闻扶贫”的新篇章。她选择大山深处的“苏木绰”,并向全球直播,必将打创一张旷世经典的旅游新名片,为“苏木绰”大山深处土家族同胞带来一缕幸福满满的新阳光。所以,摄像的创新,不但对题材进行细节的“微距”观察,还需要对世界艺术氛围的观测,作为新一代的摄像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在形式与艺术技巧上创新,更要在思想内容上大胆创新,富裕时代精神,才能创造出更具艺术感染力的摄像作品。
综上所述,摄像师在拍摄过程中需要具备基本技能和要求,确保拍摄时的平、稳、准,才能确保摄像技术质量。但在特殊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某一效果,也能突破常规,以确保形式和内容上的统一。摄像作品质量的高低,不仅对拍摄设备的要求,更多的是摄像师专业与心态。一个摄像作品的诞生更多的是摄像师策划到位、思维新颖的结果。摄像作品生动、有趣、接近百姓生活才能成为流传的经典,内外兼具的气质与善于思考的行为是成就优秀摄像师不可或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