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树茂 海口航标管理站
目前琼州海峡水域内海口航标处辖区灯浮标总共有131座,分布情如下:琼州海峡中水道23座、琼州海峡南水道3座、琼州海峡定线制23座、琼州海峡西部航道11座、双滩灯浮标1座、粤海航道分割带3座、铺前港2座、秀英港21座、新海滚装码头4座、马村港27座、花场湾内湾航道4座、兴银湾5座、海口电厂3.5万吨级码头4座。
自2019年来本辖区内灯浮标移位和漂失情况如下:琼州海峡中水道6座次、马村港2座次、琼州海峡西部航道3座次。
从位置来看,移位、漂失的灯浮标的主要分布在海峡中间东西向航道内。琼州海峡海底地貌呈现周围高中间低、为东北-西南向狭长矩形盆地,中央水深80-100米,东西两口地势平坦、水深较浅,其海底基本上是一个潮流通道,大体组成为中央潮流深槽及东西两端两个潮流三角洲,琼州海峡东西向海流强大,流速最大可达6节。尤其在每年台风过境、冬季寒潮以及夏季西南季风盛行的时候,灯浮标受到海流、风浪、过往船舶兴波和伴流的共同作用,再加之琼州海峡水域海底底质多为岩石和砂石,对灯浮标沉块的锚定力不强。受上述海底地貌、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琼州海峡东西向航道内的浮标出现移位的可能性明显增大,其它诸如秀英港等港湾内的灯浮标则因为海底地势平缓、水域内海流和潮流较缓慢以及多为泥底等原因,出现灯浮标移位、漂失的概率则很小。
另外,台风也是导致琼州海峡灯浮标以为、漂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水深情况来分析,移位、漂失的灯浮标的主要分布在海峡中间水深超过30米的水域,这些漂失的灯浮标的锚链通常是数节锚链用链接卸扣接起来的组合链。在检查这些被打捞回的漂失灯浮标时发现,无一例外都是链接卸扣的插销脱开导致灯浮标与沉块脱离,而且脱开的卸扣都是位于海底以上的悬挂部分,笔者通过分析认为插销脱开的原因主要是浮标标体与沉块相连的锚链处于长期受力绷紧和抖动状态,特别是受到大的风浪和船舶撞击的时候,锚链激烈震荡,用于封堵卸扣保险插销的铅封就会逐渐脱落,随后保险销和卸扣插销也在反复剧烈的抖动中脱落。
在捡回的漂失灯浮标中有大部分出现标体、灯架被撞损坏和灯架缺失情况,船舶的撞击和拖带通常是导致浮标断链漂失的直接原因。琼州海峡过往船舶多,航线交叉复杂,海峡内除进出港口航道水深受限外,对于绝大部分过往船舶来说,大部分海域的都是可航水域,船舶随意穿插航道和提前掉头、转向的情况频繁发生,由此导致辖区内交通混乱,船舶撞击和拖带浮标的事故时有发生。
(1)探索投放与琼州海峡水纹、海底地貌向适应的浮标沉块。根据海峡内水域流大浪急和海底抓力不够的情况,可以考虑投放密度大的铸铁沉块,以减小沉块体积,同时科学设置沉块的形状,提高沉块在海底的抓力。
(2)改进锚链的连接方法。根据锚链断链情况,对连接卸扣进行改进。目前使用的锚链连接卸扣为49mm U型连接卸扣,这种卸扣的优是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较为简便,缺点是卸扣插销有脱开的风险。目前逼着所在单位已经采用了对连接卸扣进行烧焊和改用结构复杂的肯特卸扣两种办法来改进。直接烧焊固然是牢固,但对后续锚链更换保养带来极大不便,肯特卸扣的使用效果还需待时间的检验。
(3)完善琼州海峡辖区内交通管理,加强辖区水域交通管制,改善交通状况和通航环境,减少船舶撞标事故。结合现有的琼州海峡定线制、航路指南和进港指南等资料,制定出台包含琼州海峡所有航道完整的航行规则,并匹配相应的违规惩罚措施,同时加强加VTS监管,用制度和规则来改善琼州海峡的水上交通状况。
(4)探索使用AIS虚拟航标代替实体航标,从根本上解决浮标移位和漂失问题。当前AIS虚拟航标技术已经成熟,在完善船员培训和船舶导助航设备的前提下,随着海事管理和航标技术的不断进步,系统使用虚拟航标代替实体航标已成为可能。
随着海事管理的日渐完善、航标技术的不断进步,琼州海峡水域内浮标移位和漂失的问题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