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祉恒 戚庭跃
(通化师范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 吉林 通化 134000)
2020年,是杨靖宇将军殉国80周年。在将军殉国的80年间,史学界对杨靖宇将军及其精神的研究经历了由简及难、由浅入深的转变,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凝练,史学界对“靖宇精神”有了不同角度的理解,对“靖宇精神”的内涵、解释的统一,成为新时代“靖宇精神”研究的重要课题。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表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人,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古城李湾村。少年时期,他就心系家国。1918年,考入确山第一高等小学的他,在高小毕业前的作文《战区灾民生还时之感想》中表达了爱国爱民的反军阀倾向。在青年时代,杨靖宇多次投入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时期,他在确山县多次组织同学们请愿声援。1926年,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他组织了中共河南党组织领导的最早一次农民暴动——确山暴动,同时成立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标志着我国最早的县级农工革命政府的成立。同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杨靖宇坚持斗争,发动刘店秋收暴动,成立确山农民革命军并任总指挥。1929年5月,满洲发生了“中东路事件”,中共中央决定在上海参加培训的东北学员立即回满洲,刚到上海全总工作不长时间的张贯一(杨靖宇化名)也被派遣到满洲,7月下旬,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将张贯一派遣到满洲党组织工作重点部位之一的抚顺,担任特支书记。[1]此后,杨靖宇将军再也没有离开过东三省的土地。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处于危机之中,杨靖宇受命于危难之间,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4年,杨靖宇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1935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36年,抗联一、二军合编为抗联第一路军,杨靖宇任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治委员,率部转战长白山麓,又建立了濛江、那尔轰、金川、河里和集安老爷岭等抗日游击根据地,进行了张家街诱敌战、袭击热水河子、四道江大拐弯子之战、打死鬼子坎战斗、袭击老岭隧道工程、伏击敌骑兵教导旅等有名战斗,名扬长城内外。1936年,杨靖宇将军两次挥师西征,有力牵制了敌人,配合全国抗战。1939年,杨靖宇将军率部攻克大蒲柴河子,消灭日军联队长助川中佐部。同年12月,面对敌人的围剿,东北抗联于那尔轰东南岔迎头痛击古见联队,粉碎日伪两次反扑。1940年初,杨靖宇只身与敌周旋5个昼夜。2月23日,因农民赵廷喜向伪警察告密,杨靖宇将军被日军包围,杨靖宇将军顽强抵抗,但最终寡不敌众,壮烈牺牲。[2]
抗战胜利后,为纪念杨靖宇将军,1946年2月14日,濛江县易名靖宇县,杨靖宇将军洒尽最后一滴血的原保安村改为靖宇镇。2月19日,“东北民主联军靖宇支队”成立;1957年8月20日,通化市靖宇陵园竣工,9月24日,通化市党政军民举行了隆重的杨靖宇将军遗首迎归仪式;1958年2月23日,党和国家在通化市刚刚落成的靖宇陵园为杨靖宇将军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安葬大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金日成、崔庸健,东北各省市及杨靖宇生前战友、家属送来花圈和挽联。中央派代表进行了主祭。在中共中央的悼词中写道:“杨靖宇同志英勇奋斗的一生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他对革命最坚决最勇敢,任何困难不能把他压倒,他对党是忠实的。时时刻刻都遵守党的组织纪律。他热爱人民,善于团结群众,能够把各族人民为共同的事业而团结在一起。”从此,杨靖宇将军就在通化这块他为之奋斗的土地上,安然长眠……
这就是杨靖宇将军光荣的一生,他的一生为了民族解放而努力奋斗;他的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35年,但是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是万年的丰碑!遍布通化地区的东北抗日联军遗址遗迹,正是杨靖宇将军坚持抗日、力争民族解放的生动写照和鲜活印记。
杨靖宇将军殉国后,在学习、宣传、研究杨靖宇将军的过程中,不少党政领导和专家学者先后提出了“靖宇精神”这一概念。在全国,尤其在河南省和东北三省,一些党史研究室、高校研究机构和中心也积极交流探讨,对“靖宇精神”进行解释论述。比如河南省驻马店市杨靖宇研究会提出“靖宇精神”是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崇高的中华民族气节、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彻底的人民公仆意识于一体的一种完整的革命精神体系。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气节、共产主义信念和人民公仆意识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谭译先生认为,“……一是他艰苦奋斗的精神;二是他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三是他将困难和牺牲留给自己,将胜利和生存留给战友和同志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我认为这三个主要特征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感人至深的‘靖宇精神’。”郭渊先生认为,“将‘靖宇精神’的内涵按其思想至实践的跨度,划分为六个方面:理想信念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开拓创新精神、舍生献身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王圣璞先生认为,“‘靖宇精神’的内涵突出表现在:民族精神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统一,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艰苦奋斗、勇于献身的统一,坚持依靠党的领导与依靠群众的统一。”朱兴国先生将“靖宇精神”解释为“突出地表现为爱国主义,集中地表现在爱国为民这四个字上;表现在他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并为之最终实现而勇于牺牲和奉献的精神;更表现在他与时俱进的优良品格”。由此可见,当代对“靖宇精神”的论述是丰富的、全面的。但是,目前各方由于研究领域不同、掌握资料不同,对于“靖宇精神”的表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靖宇精神”的内涵、解释的统一,将是新时代“靖宇精神”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文史资料,亲身考察通化地区东北抗联遗址遗迹,我认为“靖宇精神”存在着四个重要精神特质,这是当代“靖宇精神”论述中的共同点,这也将成为新时代“靖宇精神”论述的重点: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精神、不畏艰难的艰苦奋斗精神与休戚与共的国际主义精神。
首先,是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杨靖宇将军在东北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坚持反满抗日,深入敌后,开辟了大片根据地,建立了星罗棋布的抗联密营,在日伪统治腹地坚持长期抗战,抗联第一路军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吸收地方武装,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东北抗联一路军真正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如毛泽东在1938年2月与合众社记者王公达谈话时所说:“中国共产党和东三省抗日义勇军确有密切关系,例如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那里也是民族统一战线,除共产党员外,还有其他的派别及各种不同的军队与民众团体,他们已在共同的方针下团结起来了。”
其次,是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精神。靖宇将军用自己的一生坚持真理,追求、实践马克思主义,在艰苦复杂的物质斗争和精神斗争中,不断坚定自己的信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特点相结合,杨靖宇借鉴领导豫南农民武装斗争的经验,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很快掌握山地对日作战的规律,成为一名谙熟山林游击战争的指挥员,被称为“东三省第一个执行游击战术的人。”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不为所动,坚持内心永远红旗飘扬。杨靖宇具有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再次,是不畏艰难的艰苦奋斗精神。靖宇将军敢于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与敌人周旋于冰天雪地、“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白山黑水之间,面对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挑战,他不断克服困难,创造长白山式抗日游击根据地和统一战线策略。提出“四快”(快集中、快分散、快打、快走)、“四袭击”(半路袭击、远途袭击、化装袭击、夜晚袭击)、“四不打”(不能予敌以痛击的仗不打、于群众利益有危害的仗不打、不占据有利地势的仗不打、无战利品可缴的仗不打)[3]的战略战术,化被动为主动,以我有利攻击对方不利;靖宇将军勇于献身、不畏强敌、视死如归、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与侵略者战斗至最后一丝力气用尽、最后一股力量耗尽,壮烈殉国。他的死,为的是千万人民的生,为的是沃野千里的东三省回归人民怀抱,为的是挺起中国人的脊梁!
最后,是休戚与共的国际主义精神。靖宇将军对其他民族和各国仁人志士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实现了东北亚的抗击日伪军的大联合,使日伪军深陷抗日民众的汪洋大海。杨靖宇将军创作了《中韩民族联合抗日歌》《中韩民众联合抗日歌》等一系列诗文以鼓舞各民族人民团结抗日。在抗日斗争中,形成了如金日成等一批朝鲜优秀将领,他们结成了不可撼动的革命友谊,为中朝军民共同的愿望——抗日胜利、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可以说“靖宇精神”重要的四个精神特质,与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发展史中的三个重要内容——根据地建设[4]、统一战线[5]、武装斗争[6]互为表里,相互联系,使原本分散的抗日组织不断发展,最终成为兵员三万人、建制三路军、受人民爱戴、令敌人丧胆、英名远扬的东北抗日联军!正因为如此,“靖宇精神”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显得格外重要。
群山垂首,万木飞雪,皑皑的长白山主峰,为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竖起高大的丰碑。将军的民族精魂将万古流芳!在和平发展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更好地传承“靖宇精神”,担当民族复兴的使命仍然任重道远。作为当代研究者,我们应该继续深入研究“靖宇精神”,准确把握“靖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进一步统一认识。在靖宇将军殉国的第80个年头,继续弘扬“靖宇精神”,使“靖宇精神”在新时代绽放不朽的光芒!
让我们继承和发扬杨靖宇将军伟大的爱国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为实现中国梦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