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诚
媒体融合是将各种媒体相互融合,最终实现全媒体化的过程。媒体融合是一种手段、一个发展过程、一个过渡性的概念。全媒体是媒体融合的终极目标与最终形态。该概念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相一致。而关于什么是全媒体,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指出全媒体就是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与全效媒体。媒体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媒体工作者从思维、技术、产品、业态、机制与用户等方面全面推进。
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造就了一个万物互联时代。在这个时代,万物皆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同时,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样,速度越来越快,信息变得无处不在、无所不及,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媒体改革战略。在此背景下,学术期刊出版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推动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学术期刊出版社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与传统的学术期刊相比,首先,媒体融合为大众提供传播信息的途径更为广阔,传播的内容也涉及更多的方面。其次,媒体融合为大众提供互动性更强、更及时的信息传播路径。相对于传统的学术期刊传播的单向性,媒体融合更具备互动性,让大众既可以接收信息也可以发布信息。最后,媒体融合使大众可以通过电脑、智能手机、数字电视、QQ、微信、微博、App 等媒介向外推送信息,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维的。
目前,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的大趋势,现在编辑出版也出现了很多的职能平台和系统,为数字化期刊的采集、编辑和发表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例如,超星和知网这种数字期刊就非常受欢迎,既可以为浏览者提供各种各样的学术期刊,也可以为发布者提供全新的、智能化的平台。学术期刊打破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其借力媒体融合发展,会让发布者和浏览者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网络、智能平台、数字通信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获取自己想要的学术方面的信息。因此我们说,借力媒体融合发展学术期刊是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
虽然很多出版社都意识到需要借力媒体融合来发展,但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也导致目前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发展缓慢。
目前,我国很多出版社对于媒体融合的理解还停留在将数字化出版片面地理解为在期刊网站和机构知识库公开电子全文,将新媒体极为有限地应用于信息推送,并且强调事业单位的身份属性,不注重独立拓展和构建外部资源网络等错误的理解。而且,我国很大一部分学术期刊经营所需的经费都有专门的组织负责,因此对于它们来说根本就不需要考虑期刊的经营运转问题,所以这些学术期刊不具备最基本的市场竞争意识,对于自身的“生存问题”从来都是毫无压力。与此同时,学术期刊在进行选稿、审稿和定稿的过程中,都会参考稿件的政治性、规范性和创新性等固有的原则。因此,相对目前更为简单有趣、让大众容易理解消化的大众期刊和媒体传播内容来说,专业性和专属性强的学术期刊就显得枯燥乏味、不易理解,因此受众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目前,很多学术期刊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并不能积极地更新网站的信息,不能及时地回复网友的留言、做到和网友的有效沟通,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的更新效率低下,而且推送的方式千篇一律,欠缺动画、音频、小视频等最新的多媒体技术,仅仅依靠文字和图片来进行传播根本起不到追随媒体融合发展的作用。因此不论是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或是微博都存在内容融合不够深入,形式不够丰富等问题,且与用户沟通方面也没有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更没有针对目标受众开展个性化的服务。
就目前我国现存的大部分学术期刊编辑人员来看,虽然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编辑操作技能都是一流的,但他们所掌握的关于媒体融合背景下大众所喜爱的、感兴趣的一些内容和知识架构却缺乏全面化和及时的更新性。另外,虽然现在有很多的出版社对学术期刊编辑人员进行了相应的媒体融合运行所需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但是受到培训资金、人力资源和场地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对现今存在的新媒体运行专业人才匮乏的现象产生有效的缓解作用,导致目前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专业的运行方面的问题。
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发展道路上有机遇也有挑战。面对这些机遇与挑战,出版社如何应对定位?传统学术期刊与新媒体如何融合共生?如何培育适应互联网生存的编辑技能专业人员?这些都是学术期刊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需要考虑的问题。针对当前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促进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发展的路径。
1)促使学术期刊对媒体融合有准确的认识,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加快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发展步伐。正确思想意识是采取有效行动,取得明显成效的前提,因此,要想促进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发展,首先要使学术期刊对媒体融合有准确的认知,转变陈旧落后又保守的思想观念,更新和转变思维模式。学术期刊只有看到媒体融合的重要价值,才能充分利用新媒体、互联网、数字化传媒等多种多样的媒体融合方式,对学术期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有清晰的认知。就目前来看,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发展迅猛,已经广泛深入人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当中。鉴于此,学术期刊可以选择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在自身擅长的领域做深、做精。例如,开通学术期刊官方微博与微信公众号,定期或不定期发布学术期刊的文字、图片或视频信息,丰富传播形式,扩大传播面。再如,开发学术期刊移动App,为期刊读者提供在线阅读、在线交流、在线答疑等服务,提升期刊的关注度。除此之外,学术期刊还可以组建微信联盟在,利用多个微信公众号对学术期刊进行整体营销,制订奖励政策鼓励各公众号对学术期刊进行转发推广,提升期刊关注度。学术期刊还可以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网等建立合作关系,借助其技术优势确保学术期刊的排版与校对工作以及即时上网、邮件推送等。
2)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将关注点放在用户对期刊的切实需求和感受方面,同时做好学术期刊出版流程的媒体融合化。一方面,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大众接收信息的模式已经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选择,所以,学术期刊想要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要全面地掌握浏览者和发布者的喜好及需求,为其提供更专业、更全面、更符合其预期的个性化期刊服务,提高他们对期刊的满意度。并且还要及时地对维护的新媒体学术期刊公众号、公共平台、网站等新媒体渠道中的所有留言进行及时的关注和回复,让用户体感到自己的观点和喜好备受关注;还要为读者和作者提供无障碍交流的平台和空间,做好读者和作者之间传递信息的桥梁,让读者、作者和编辑三者之间实现互通有无;当然,还可以尝试最新的媒体传播方式,如包括快手、抖音等多种多样的视频发布和共享平台来进行期刊的发布、更新和共享等;还可以通过直播等形式来为作者和读者创设出类似于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学术期刊出版流程的媒体融合化。所谓媒体融合化,就是说保障学术期刊的出版流程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变迁,积极转变传统的出版模式,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争取从收稿、查重、编审、校对、排版、传播等各个流程均不同程度地实现无纸化办公,由文字转换为数据格式,方便加工过程中的数据传输并及时上传至不同的终端媒体。面对媒体融合大趋势的冲击,传统的学术期刊一定要谨记不断地创新出版流程和方式,为读者、作者、编辑和一系列学术期刊的编辑、发布和使用人员提供最新、最便捷的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模式。
3)加大为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培养更多具备全方位数字化编辑技能专业人员的力度。学术期刊的运作过程是要从刊载内容、应用技术、传播渠道、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与改进,以达到最佳的融合状态。因此,对于目前各类学术期刊的组织领导来说,培养具备全方位数字化编辑技能的专业人员是一项非常重要且不可忽略的工作。其一,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就是要掌握各种新媒体软硬件设施的操作。例如,对网络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控、了解诸多软件的操作和运行模式,能够熟练地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传播方式之间切换。其二,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还要具备精准的、全面的、独到的审核和挖掘重点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不同的读者提供与其对应的作者的观点,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用户的黏性,保障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长远发展。其三,学术期刊还需要具备跨媒体传播策划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策划,完善运用不同媒体进行融合时的工作流程,努力打造品牌期刊。
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能够大大推动学术期刊的传播与发展。在快节奏、多元化的信息环境中,学术期刊应当抓住媒体融合的历史机遇,顺应时代的要求,推动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学术期刊要牢牢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在思想上、内容上、人员上积极向媒体融合发展之路靠拢。只有这样,学术期刊才能与时俱进,走上媒体融合发展之路。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当前,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我国学术期刊发展有其内在的特殊性,不是单纯依靠学术期刊社自身的底层实践就可以完成,必须要以政府顶层设计出台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为支撑,创新体制,放宽限制,才能见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