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彩嫩
(广州市城市管理技术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170)
自2019年8月开始,广州市按照“家里分好类、定时拎下楼、定点精准投”的投放原则,全面实行楼道撤桶、定时定点的分类投放模式,要求家庭厨余垃圾破袋精准投放,厨余垃圾的破袋投放已基本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为绝大部分居民所接受,但也有居民反映不方便。本文以广州市为例,从居民的行为意愿、分类投放监督与指导、处理设施运行效率等角度分析厨余垃圾投放模式的优缺点,对化解公众疑惑和不满提供指导。
在日本,厨余垃圾属于可燃垃圾,要求沥干水分后投放,有些家庭安装厨余垃圾粉碎机,厨余垃圾经粉碎后排入下水道。在德国,根据《资源回收再利用法》,2015年起家庭厨余垃圾必须单独收集处理。在瑞典,厨余垃圾由垃圾处理公司专门提供的棕色垃圾纸袋袋装密封后投放到厨余垃圾收集桶。
北京市颁布实施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并未对厨余垃圾投放时是否“破袋”进行规定,但《北京市居住小区垃圾分类实施办法》要求厨余垃圾在交付运输时应做到“无塑料橡胶”,实际工作中,鼓励居民破袋投放但不强制;上海市颁布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没有明文规定要求厨余垃圾破袋投放,但在实施中,要求居民家庭产生的湿垃圾破袋投放;广州市印发实施的《广州市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2019年版)和《关于加强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及收运工作的通知》中均明确要求家庭厨余垃圾破袋投放;深圳市是国内首个将厨余垃圾破袋投放的要求纳入地方法规:家庭厨余垃圾应当沥除油水,在指定时间段投放至专用收集容器;使用一次性收纳袋装纳的,应当将收纳袋另行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1]。杭州市试点实施易腐垃圾破袋投放,但不强制;宁波市制订的《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仅要求厨余垃圾滤干水分投放,已在开展借助互联网+,逐步推行厨余垃圾破袋投放的试点。苏州市正在推行定时、定点、定人监督的“三定一督”模式,要求居民在投放厨余垃圾时破袋。
在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排名前10名的城市中,仅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与苏州市强制要求居民家庭厨余垃圾破袋投放,而北京市、杭州市、宁波市鼓励家庭厨余垃圾破袋投放但不强制。
广州市居民家庭厨余垃圾主要包括:菜头菜尾、肉蛋食品、瓜果皮核、剩菜剩饭、糖果糕点、宠物饲料、水培植物等。动物的大骨头、榴莲壳、椰子壳等坚果果核、粽子叶、玉米衣、贝类外壳等不属于家庭厨余垃圾[2]。
广州市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按照“家里分好类、定时拎下楼、定点精准投”的投放原则,全面实行楼道撤桶、定时定点的分类投放模式,要求家庭厨余垃圾破袋精准投放,并要求加强现场督导[3]。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市8369个小区完成了楼道撤桶的工作,小区因地制宜,结合生活垃圾产生量,设置了定时投放点和误时投放点,在投放点安排回社区报到的党员、志愿者、保洁人员进行“桶边”督导,指导居民精准投放厨余垃圾,在厨余垃圾投放与收运环节实现专桶投放、专车收运、桶车一色,厨余垃圾清运处理量逐步提高,据统计,2020年5月全市厨余垃圾清运处理量1120 t/d。在处理环节,主要采用厌氧发酵和好氧制肥处理技术,目前已建成运营2200 t/d的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其中采用厌氧发酵处理技术的设施为2000 t/d,采用高温好氧制腐殖酸处理技术的设施能力为200 t/d,此外,还有1040 t/d的好氧制肥分散处理设施。
广州市实施家庭厨余垃圾破袋投放的政策约半年,继续推行破袋投放是符合现行政策规范要求,有利于确保分类政策实施的延续性;若现在因外部等因素,选择不破袋投放,会使来之不易的分类投放习惯倒退,公众亦会认为垃圾分类政策“朝令夕改”,质疑政府公信力,同时也会导致公众认为“不破袋投放就是不需垃圾分类”。
家庭厨余垃圾破袋投放,需要将厨余垃圾和垃圾袋分类,有研究表明:社区的宣传教育与环卫设施对参与度的影响更强,环卫设施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居民的参与行为[4]。广州市统计局于2019年11月29-30日对全市11区41个行政区200个社区,电话调查市民参与垃圾分类情况及对实施垃圾分类的看法和建议,投放点设置的合理性和投放点周围的卫生条件是影响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最重要的3个因素之一[5]。在投放桶点未配备专用破袋工具、洗手设施时,给居民带来不便,居民也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导致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度下降。不破袋投放,对居民来说省时便利。在实施厨余垃圾破袋投放时,应完善投放点的建设与管理,干净、美观、便利的投放设施,可以大大提升居民破袋投放厨余垃圾的参与度。
在居民分类习惯尚未完全养成,分类投放准确率还不高,破袋投放是目前提升厨余垃圾源头分类实效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垃圾分类督导员判断居民投放的准确度,对居民分类投放进行指导和监督,将属于其他垃圾的塑料袋分出来,不仅可以提高厨余垃圾的纯净度,且增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与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但在投放与收集环节,当管理不完善,如收集桶装满未及时更换时,破袋投放易造成垃圾洒落。另外,广州市夏天气温高,暴露面大,裸露的厨余垃圾容易腐烂滋生细菌散发臭气,易影响投放点周边市容环境卫生,降低居民的投放体验。在居民破袋投放做得不好时,需安排环卫保洁工人桶边监督值守,额外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相应增加了人力成本。按300~500户设置1个定时投放点和1个误时投放点,1个投放点配备1个环卫工人监督指导,环卫工人工资按5000元计。根据广州市城市管理技术研究中心对典型区域生活垃圾产生量的调查分析,居住区户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23 kg/d, 每1 t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监督的人力成本约为542~903元。
较破袋投放模式,不破袋投放在投放与收集装运环节更不易产生垃圾洒落、渗滤液滴漏,垃圾暴露面少,不易滋生蚊蝇,但是这种投放模式不便于督导员检查居民对厨余垃圾分类的效果,无法对居民进行指导与监督,不能及时纠正居民错误的分类方法。由于有破袋要求,有部分居民不用袋装,用小桶装厨余垃圾投放,重复利用小桶,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不要求破袋投放时,会增加塑料袋的使用量,增加厨余垃圾的杂质含量,不利于后端处理,不利于资源节约利用,不符合国家有关限塑令政策的要求。
实施破袋投放时,可以减少厨余垃圾中的杂质含量,不仅提高了生化处理设施运行处置效率,且因不需增加机械破袋设备或增加人力成本,可以降低厨余垃圾的处理费用。
实施不破袋投放时,厨余垃圾的杂质含量大幅增加,不利于生物降解和转化,以广州市为例,对各类厨余垃圾处理设施产生不同的影响:广州福山生物质综合处理厂采用挤压压榨厌氧发酵工艺,虽然具有机械破袋功能,但大或长的塑料袋容易缠绕卡住设备,杂质含量高,不仅导致浆液残留,影响挤压压榨效果,且会增加处理成本。根据测算,不破袋投放,进厂的厨余垃圾含杂率达到35%~40%,预计处理成本会相应增加15%~20%,福山生物质综合处理厂签订的政府补贴167.9元/t,约增加25.19~33.58元/t的处理成本。李坑综合处理厂采用高温水解厌氧发酵工艺,不具备机械破袋功能,原设想通过高温蒸煮塑料袋可熔缩成团以达破袋的效果,但经试验,这种方式破袋效果不好。厨余垃圾小型分散处理机采用高温好氧制肥的工艺,不具备机械破袋功能,袋装厨余垃圾经螺旋挤压后进入罐体高温好氧发酵制肥,会出现“缺氧症状”,且普通的塑料袋根本无法短时间内降解,影响堆肥效果和肥料品质,需通过增加人工分拣与二次破袋等方式,以5 t/d的小型分散处理机为例,需增加1名破袋工人,按工人工资5000元/月计算,处理1 t厨余垃圾增加成本约33元左右。
此外,垃圾袋随厨余垃圾进入末端处理设施,经复杂的生化处理后,容易产生微塑料的污染,塑料袋经破碎复杂的生化过程后,进入水环境和土壤环境,已在填埋场的渗滤液中发现了17种微塑料[6]。微塑料可通过渗滤液、制肥产品进入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中,进入人类的食物链系统。
家庭厨余垃圾破袋投放模式与不破袋投放模式各有利弊,总体来说,破袋投放对整个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系统是利大于弊。尽管厨余垃圾末端处理方式和处理技术是决定厨余垃圾分类投放模式的重要因素,但无论选择何种投放模式,关键还是要以培养居民分类投放习惯养成为重点,各种不良影响可通过技术设备的提升或增加人力成本来消除。
从广州的实际看,若现阶段不继续推行破袋投放,负面影响较大,甚至会影响垃圾分类的全局,影响垃圾分类工作延续性,不利于巩固居民已养成的破袋投放习惯,公众会质疑政府公信力。因此,鉴于目前垃圾分类尚处于分类习惯养成阶段,建议广州市仍按现有政策继续推行,坚定坚决地推行家庭厨余垃圾破袋投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