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近30年的发展中,为全球IT产业贡献了许多杰出的开源产品,无论是占据着操作系统半壁江山的Linux,数据库领域知名的MySQL,还是移动时代的安卓和大数据时代的Python,无不在业内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开源的初衷,是通过凝聚个体技术爱好者的力量开发出更好的软件。在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以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迭代也是基于开源驱动,并将伴随着开源的实践而不断发展。
作为新兴技术之一的区块链也源自开源。早在1991年,科学家就提出了区块链思想,但是直到2008年,中本聪将比特币的软件系统发布到开源软件社区,比特币在开源社区里从被技术极客追捧到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区块链才作为比特币的底层实现技术被广为人知。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技术创新集成,其各个核心技术都是开放技术,并大量依赖各种开源软件能力。目前,一些科技巨头推出的区块链服务平台Blockchain as a Service(BaaS) ,是基于业界有影响力的开源项目能力,或提供开源的区块链服务能力。全球的创新创业公司也都在基于开源的精神,试图借助开源的力量抢占全新的科技赛道。
开源精神所涵盖的团体协作、个体平等、主动贡献等理念,已经成为当前软件发展的主流理念。而区块链所具有的开放、公开、透明、共享的特点,与开源“平等公开”“群体共享”等核心理念一脉相承。开源可以实现区块链的节点间运行规则和共识机制的公开透明,确保智能合约等交易规则的公开透明,为区块链的数据可信共享奠定了基础。开源通过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助力区块链实现多方对等协作。开源强调的多方参与和开放标准的理念,促进了区块链实现系统包容对接。事实证明,区块链与开源互为驱动、互相促进,开源使区块链迅速发展演进,区块链的发展证明了选择开源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区块链通过密码学和共识算法等技术手段,为弱信任关系的多参与方提供了信任的机制,通过在群体间创造新的协作方式降低成本,而开源也是通过凝聚分散化的个体,强调由个体贡献到群体共识,从而更好地实现协作。本质上,区块链的生态构建与开源社区的生态构建有着类似的逻辑,在多方协作方式、生态结构治理、生态发展模式和开放盈利模式上,面临着类似的难点。
开源的意义不在于有快捷便利的方式来获得免费的代码,而在于深度参与开源社区建设,以开源开放的精神为社区贡献力量,以需求引导实现代码的深层应用,并引导开源的走向。
开源具有诸多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加管理的全面开源在安全、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上存在着一定的劣势和不足。一是安全上存在漏洞,有黑客攻击、代码隐藏后门等安全风险。二是代码质量缺乏保证、代码质量参差不齐、代码可维护性差等问题。三是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例如主要贡献方的放弃导致项目中止,或者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项目半途而废等,使开源项目无法形成有效反馈、持续运转的良性循环。
如前所述,开源促进了新技术的蓬勃成长和快速推广,同缺乏管理的开源所带来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会抑制新技术的发展壮大一样,区块链技术需要进行分层次、可管理的开源,才能得到持续发展。分层开源生态有助于标准形成和合力创新。开源所倡导的“高度开放”、“个体赋能”、“以开放促创新”等理念,有助于实现协议共识和协作规则标准化。但是,缺乏粒度控制的开源也会使区块链的参与主体面临隐私泄露的风险。分层次的开源针对不同的参与主体形成不同粒度的开源。
区块链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新兴科技,有其内在的技术属性和发展逻辑,与传统技术不同,区块链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单点技术的突破,还依赖于众多参与方汇聚而成的网络生态,以及由此衍生的网络效应和协同效应。可管理的开源治理形式,实现考核指引、荣誉激励等方式与区块链治理规则的有机结合,有利于鼓励应用机制和治理机制的创新,最终形成社区生态。可持续发展开源项目的关键,除了拥有健康数量的活跃提交者和用户外,也需要有公信力的管理主体来平衡多参与方的权责和利益。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开源的路径上,务实推进,以推动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落地为起点,逐步实现开放生态、行业标准开放,稳健迈出分层次、有管理的开源道路。具体开展了以下实践。
一是基于开源技术和开放思想,构建了多方参与,共治、共建、共享的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二是拓展境内外合作场景,构建开放包容、连通全球的贸易金融生态。三是数研所联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人民大学、中科院、征信中心、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海关总署旗下东方口岸等产学研多方力量合力开展科研攻关。
未来,我们将遵循长期演进、持续迭代原则,积极探索分层次、有管理、安全可控的开源道路,推动区块链在开源领域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