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与控制策略研究

2020-11-28 00:24林芳玉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4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人员方法

林芳玉

(身份证号,46003319840415****)

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作为企业必须要正视和重视审计问题,因为审计工作的效果将直接对企业生产经营以及今后的持续发展产生影响。但是如今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出现,使得审计工作受到更多的关注。为实现企业的稳定、持续进步,就必须要对审计风险高度重视,运用科学的方法控制、管理风险,强化审计职能,为企业的长久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特点与构成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

审计风险就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关人员存在错误判断重大不实事项财务报表的可能性[1],审计人员可能认为财务报表中的重要差错不是审计风险。在检查过程中,审计人员是通过不断增加的方式进行,审计风险主要受到检查风险、内在风险以及控制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在标准和准则不同的情况下,企业审计风险的内容也是存在差异的。当前国际上公认的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公认的,但实际存在误差的报表,或者是会计师公认错误的报表,但实际上是公允的。

(二)审计风险的特点

通常而言,审计风险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客观性。由于经济业务、审计人员素质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论使用何种审计方法,最终的审计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也是存在差异的。其次,偶然性。审计风险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工作人员故意为之的,也会运用合适的方法减少审计风险的出现。第三,普遍性。在审计活动中,由于内部控制能力、财务以及抽样技术等因素的影响[2],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审计风险,造成审计风险出现的概率增加。第四,可控性。如今人们对于审计风险高度关注,审计风险关口出现前移,可控性得到提升,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识别风险,对于降低审计风险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五,潜在性。在审计工作中,如果审计人员操作不规范,对自身工作结果不负责,就容易出现审计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构成

审计风险的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就是相关人员没有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政策进行分析,就直接认定报表有存在重大失误的可能性,对于固有风险而言,其与被审计单位、外部环境、会计处理业务的敏感性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控制风险就是在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时,不能及时的防止和发现会计报表中有漏报或者错报的可能性[3],其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能力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检查风险就是依据预定的审计程序,会计师没有发现被审计单位在会计报表上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二、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审计方法不合适

在现代审计中,抽样审计的方法使用是比较普遍的,抽样审计能够对广泛、复杂的对象进行处理,有助于审计效率的提高,但是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误差。在抽样审计中,通常会选择风险比较大的项目,样本量受到了限制[4],同时审计对象的数量受到更多关注,忽视质量方面的审核。此外,在现代审计中是依据成本效益的原则进行,忽视人力、财力这些消耗多、影响小的程序,导致最终的审计意见受到影响。

(二)缺少健全的法律法规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完善的国家法律法规作为保障,企业审计也是如此。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审计工作还缺少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现有的一些制度政策可操作性也不强,不能有效的指导现阶段的企业审计工作,影响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效果自然也就不够理想,导致企业审计风险大量出现。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环境也日渐变化,国家的调控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规章制度等有时很难满足实际需要,造成新问题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审计风险出现的概率。

(三)内控机制滞后

有些企业忽视审计工作,不能很好地认识审计风险的危害性,在实际工作中内控机制不够科学规范,很多企业的审计工作都是表面化的,没有落实到实处。此外,企业内控机制也会受到硬件不足的影响,由于缺少科技支持,工作效率不高。单一、滞后的内控制度与当前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是不相适应的,这也就使得审计工作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造成审计风险出现。

(四)审计工作队伍问题

由于企业度审计工作的关注度不够,因此其内部审计队伍也呈现出很多问题。审计队伍中缺少高素质水平的人才,审计工作者的责任意识不足,还有些没有经过系统化的培训就直接上岗,导致审计工作出现风险的概率增加,审计工作的效果以及科学性也受到严重的影响。此外,有些审计人员受到个别领导的影响控制,导致审计工作公正性不足,审计风险增大。

三、企业审计风险控制策略

(一)采用科学的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要结合不同的审计对象、审计目标、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等进行确定,在审计程序中,单一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如审计企业财务时利用核对法、审阅法,审计企业经济效益时进行数学分析、经济活动分析等。当前很多企业使用以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将分析评价审计风险作为前提,重点审计高风险领域,更好地提高审计的效率与效果。

(二)健全法律法规

为降低审计风险,企业要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积极推进审计法律法规的建立。国家要加强立法工作,对企业审计方法进行探讨,到企业内部和市场进行调查,明确审计风险,并建立满足我国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同时出台实施细则,借鉴国内外的审计立法经验,对审计法规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对于与企业审计有关的法律法规,要结合企业审计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章程,并对企业审计项目进行深入分析,对审计法规进行完善,提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以及可行性。此外,企业审计工作需要有专门的程序,降低审计误差的出现。

(三)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为科学控制和处理审计风险,需要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前提,企业领导要积极强化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并对不合适的内部控制机制进行改进,使审计工作的作用更加凸显,注重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同时转变传统审计方法,建立科学化的风险评估机制,对审计工作的制度、方法、企业需要等进行客观评价。建立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数据库[5],对可能出现的审计风险进行整合,明确审计风险出现的原因,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将审计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减少审计风险出现的概率。

(四)强化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为保证企业审计风险有效控制,还需要有高素质水平的审计人员作为基础,要积极加强审计人才的培训,建立高素质水平的审计队伍,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与职业道德。同时建立考评制度,定期对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考核,对于不满足审计需要的、长期得不到提升的人员考虑辞退或调整,保证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依据企业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从社会、高校中吸收高水平人才,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审计队伍,有效控制企业的审计风险。

(五)积极开展审计监管

为有效避免和控制审计风险出现,不仅要加强管理,完善制度,还需要企业树立风险控制的意识,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审计风险控制体系,结合企业经营业务做好权责分配工作,强化资金管理,定期对风险进行排查,使审计风险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同时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对审计监督、内部控制、预算资金管理等制度进行分析[6],建立规范化的监管机制,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设立单独的审计部门,提高审计工作权威性。同时发挥第三方力量对企业经营活动风险进行评估,通过联合审计监管明确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处理,保证企业利益的顺利实现,也使审计风险监管效果得以提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全球竞争激烈,作为企业要想长久稳定的发展,在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获得好的效益,就必须要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审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审计风险的控制是长期、动态化的工作内容,需要依据国家政策、企业实际、市场环境等科学分析,强化制度、人才、监管等手段,为企业建立良好的审计风险管理环境,及时发现审计风险,深入分析风险出现的原因,采取科学化的控制策略,使企业审计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人员方法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第十一部分 会计组织机构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