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可君,林怡冰,吴承艳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3)
苦酒又名醋、醯、淳酢、米醋,味酸性甘、温,入肝、胃经,具有散瘀消积、止血、安蛔、解毒等功效,主治癥瘕、黄疸、吐血、痈肿疮毒等[1]。现代研究认为,其有杀菌、消炎、降脂等多种功用[2],但现代中医临床应用较少。《肘后备急方》[3](以下简称《肘后方》)是东晋时期著名医家葛洪编著的医方著作,后经陶弘景、杨用道等医家增补,为我国第一本临床急救手册,其用药简便廉验。该书共8卷73篇,记载各类治法治方共1294条(不计杨氏附方),其中方剂856首[4]。经统计,书中涉及苦酒或醋的条文共87条。本文试对《肘后方》中苦酒功效、主治及用法进行挖掘梳理,以探析该书中苦酒的应用特色。
《肘后方》中“苦酒”与“醋”两名称均有出现,其中“苦酒”73次,“醋”23次(包括“醋酒”“醋浆”“醋泔”等)。最早释义苦酒之文为陶弘景所言:“醋酒为用,无所不入,愈久愈良,亦谓之醯,以有苦味,俗呼苦酒。[5]”《说文解字段注》中有“凡味酸者皆谓之酢……今俗皆用醋”[6]。此外,早在周朝朝廷管理醋政之官已被称为“醯人”,故笔者认为《肘后方》成书时期苦酒、醋、酢酒、醯应指同一食材,即今所习称之“醋”。又《肘后方》中有“水苦酒”“酽苦酒”“淳苦酒”“好苦酒”“三年醋”“三岁苦酒”等不同描述,可知著者针对不同疾病使用不同醋品有所讲究,历代文献也确对醋之酿造方式及所选原料不同所致醋的品质优劣有颇多论述。《齐民要术》[7]中详载24种酿醋方式,其原料、酒曲、工艺多样多为食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载丰富了醋之药用,如“苏恭曰:醋有数种……惟米醋二三年者入药。宗奭曰:米醋比诸醋最酽,入药多用之,谷气全也,故胜糟醋。[5]”虽未见更多同时代本草著作中关于苦酒的明确记载,但纵观前人及后世所言,如《新修本草》中:“陈廪米……人以作酢酒,胜于新粳米”[8],《食疗本草》中“用米醋佳,小麦醋不及”[9],《神农本草经疏》中“醋惟米造者入药”[10]及《本草乘雅半偈》中“醋……五谷及秕糟饴果,皆可造。入药唯取晚粳者上,早籼者次,糯秫者又次”[11]等。笔者认为《肘后方》中所言苦酒,应为可入药用的大米所酿之米醋,但或有质量、浓度、酿藏年份之不同。
“醋浆”在历代本草文献中均载为草药酢浆草,“醋泔”(淀)未在文献中查及,但据《肘后方》中“羊胆、猪胰、细辛等,分煎三沸涂面,靥,旦醋浆洗之”,“醋泔淀一碗,大麻子一盏,白沙盐末各一抄,和掩以敷疮”[3]等使用方式,推测该书中“醋浆”及“醋泔”(淀)分别为液体及固液混合体。《齐民要术·秫米酢法》中叙述酿醋过程时提及“……入五月则多收粟米饭醋浆,以拟和酿,不用水也。浆以极醋为佳。末乾麴,下绢筛……下醋浆,更搦破,令如薄粥”,因该书中“醋”多作形容词“酸”用[7],故笔者推测醋浆或为谷米经过初步发酵所得的酸化浆液,可代替水作为某种流质酵母酿醋。而醋泔(淀)仅能以“泔”之“浊”意猜测为醋的浑浊液态或醋沉淀物。
表1示,《肘后方》中苦酒所治疾病相当广泛,在全书73篇中涉及苦酒的篇数达34篇,占全书篇数比高达46.6%。
表1示,苦酒主治病症共40余种,主要用于心、腹、头部痛证、突发性神志类疾病、内发或外毒所致的痈疮疖肿以及咳嗽、呕恶等各类杂病的治疗,亦可用于中疫毒、虫毒、蛊毒等多种邪毒的治疗,还涉及改善面黑、发白等美容方。可见,苦酒在《肘后方》中治疗疾病种类多样,可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男科等各科急症,亦说明其功效丰富,疗效可观。
在《肘后方》成书前,苦酒已开始在医籍中作为辅药出现,《名医别录》中首次记载其味酸、性温、无毒,主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12]。现代研究也表明,醋中各种有机酸成分可渗入到微生物细胞膜内,破坏膜传递过程,并在细胞内解离而增加酸性,或与其能杀邪毒相关[2]。《食疗本草》中提出其可治痃癖、治妇人产后血气运以及对于口疮、卒心痛等均有疗效[9]。现代研究中亦发现,醋能明显降低血压和血管紧张肽原酶的活性,且醋中维生素C和尼克酸能扩张血管,促进胆固醇排泄,增强血管的弹性和渗透力[2],对动脉硬化有抑制作用,而动脉硬化是继发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或与《肘后方》中以醋辅治卒心痛及猝发性神志病等相关。《本草拾遗》完善其功效为破血运,除癥块坚积,消食,杀恶毒,破结气、心中酸水痰饮[13]。现代研究亦发现,醋中含有的黄酮、川芎嗪、洛伐他汀等成分,是其活血化瘀功效的重要物质基础[14]。此外,《本草蒙筌》载其有敛咽疮、驱胃脘气疼并坚积癥块气疼之功[15]。《本草衍义》述苦酒之酸可益血也[16],醋制中药还可对他药增效减毒,引其入肝经以发挥效用[14]。亦有现代临床研究发现于外科皮肤炎症处涂敷醋确有疗效,但其机制尚未明确[2]。
表1 《肘后备急方》中苦酒组方应用统计
故笔者总结认为,《肘后方》治疗多种急症时添苦酒入方,一取其味酸有收敛之功,苦可泄热邪,性温能行逆血之特性以疗痈疽肿痛、外毒疮疖等症状,如疗卒毒肿痛,用“烧牛屎末,苦酒和,傅上,干复易”[3]之法;二取其味酸入肝,而肝主血主疏泄,以治疗各类血证、结气等,如治疗中蛊毒吐血或下血,用“蚯蚓十四枚,以苦酒三升渍之,蚓死,但服其汁”之法[3];三取其酸性收敛,使水性之泛滥得以宁谧以治疗各类水肿、水气等病,如治疗水病目肿,身体稍肿,肚尽胀,用“防己、甘草、葶苈各二两,捣,苦酒和丸,如梧子大,三丸,日三服”[3]之法;四取其杀邪毒之功,以治疗蛊毒、虫毒及各类时气所伤,如治疗蜈蚣啮人,用“生铁衣,醋研,取浓汁,涂之。又乌麻油和胡粉,傅上,干复易,取差。取羊桃叶,傅之”[3]之法;五取其在各方中与不同药相配伍,可更大程度发挥他药药效,如治疗热毒入内的时气肤黄病,用“醋酒浸鸡子一宿,吞其白数枚”之法[3];六因其含有酸性物质,易和其他药物协同从体表渗透起效,如治疗奶发、诸痈疽发背及乳,用“烧鹿角,捣末,以苦酒和,涂之”之法[3]。
《肘后方》涉及苦酒的条文共87条,其中提及使用方法者共84条,包括内服30条,外用47条,既可内服又可外用7条。内服方包括醋药合饮9方,醋药同煎6方,以醋制丸6方,以醋烹食4方,醋渍炮药3方,单独饮醋2方,渍药饮醋1方。外用方包括涂敷方37首,醋渍炮药6方,擦洗方6首,裹醋衣方1首。内外兼可方包括醋渍炮药6方,醋药同煎1方,摩方1首。由此可见,《肘后方》中苦酒的使用仍以苦酒与它药配伍相用为主,单独使用为辅,与上文所言其功效特点紧密相关。
3.2.1 内服法 《肘后方》中内服苦酒时,其既可作为煎药溶媒以成汤剂,亦可作为赋形剂以成丸剂,还兼有其他用法以发挥功效,但不同剂型有药效强弱快慢之分,有对患者造成的服用难度等不同,故针对各类疾病自应取各家之长。
如“疗中蛊毒吐血或下血,皆如烂肝方,盐一升,淳苦酒和,一服立吐,即愈。小品同。支方,苦酒一升,煮令消,服,愈”[3]中,即是将苦酒直接加入鲜药或汤药内混合服用,或单独饮醋之法。该法使用盐一升与醋原液相合,浓度高且起效迅速。《神农本草经》中载大盐可令人吐[17],《本草拾遗》载食盐可吐下恶物等[13],合醋杀恶毒、涌吐之功,及其可入肝疗血证,故以吐法治蛊毒。
又如“饮酒,积热遂发黄方。鸡子七枚,苦酒渍之。封蜜器中,纳井底二宿,当取各吞二枚,枚渐尽,愈”[3]中,即是将药物浸渍于醋,炮制后再入药用之法,该法在炮制过程中使醋入肝经之性,及养肝、醒酒之功[18]与鸡子滋阴润燥、治热病[1]之功相合,可疗与肝胆密切相关之发黄病。
再如“治伤寒呕不止,干姜六分,附子四分,末,以苦酒丸如梧子大,一服三丸,日三服”[3]中即将醋加入炮制捣末后的中药和为丸服用,丸药起效虽较缓,但适用于患者不宜服用汤药之况,特别避免醋特殊气味加重其恶心程度。《本草纲目》中言附子可治三阴伤寒,久病呕哕,反胃噎膈[5],《日华子本草》中载干姜可治腹藏冷,反胃干呕,解冷热毒[19],合醋入胃经驱胃脘气疼之功可疗呕恶之疾。
3.2.2 外用法 《肘后方》中外用苦酒时多取苦酒与他药相和为泥膏状敷用为主,亦可择苦酒之水状洗用,还兼有其他多种用法。主要使苦酒直接接触病灶皮表发挥药效,但不同疾病对于外用药物的刺激耐受程度或需求等有所不同,故应选用不同剂型予以治疗。
如“面多黑干黑曾,或似雀卵色者。苦酒煮术,常以拭面,稍稍自去”[3]中,即将醋与药物调和后涂抹于患处。方用白术有取象类比之意,取药物色白之象比类人面色,认为该类药物会将其色白之象转移至人体以美白[20]。且醋的微酸性对人体皮肤有刺激作用, 可使血管扩张, 血液循环加快, 有益于清除沉积物, 使皮肤光润[21]。
又如“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后,疮斑紫黑,弥岁方滅,此恶毒之气。以水浓煮升麻,绵沾洗之,苦酒渍弥好,但痛难忍”[3]中,即将醋与药物煎沸相合后以擦洗患处之法。升麻在《名医别录》中有疗时气毒疠[12],《神农本草经》中有解百毒、辟温疫、障邪、蛊毒之功[17],《滇南本草》中亦有解诸毒疮疽[22]之功,故合苦酒消痈肿及杀邪毒功效可疗时气热疮。
除上述所例典型用法外,《肘后方》中亦有其他治疗急性病症的简便廉验之法值得临床效学。如治卒心痛,可以苦酒一杯,鸡子一枚,著中合搅,饮之[3];又如治转筋,可煮苦酒三沸以摩之,合少粉尤佳,以絮胎缚,从当膝下至足[3];又如治卒得咳嗽,以苦酒一斗,煮白鸡,取三升,分三服,食鸡肉,莫与盐食[3];再如治卒头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风,可用苦参、桂、半夏等分,捣,下筛,苦酒和以涂痛[3]。
《肘后备急方》中苦酒即米醋,其功效丰富,治疗范围广泛,主要体现在以其味酸入肝经,可泄热邪、行逆血、杀邪毒,治疗各类痈疮、血证、时气所伤等内、外、妇、男科急症,充分展现其对于急症的可观疗效。该书中还展示了醋制外用、醋渍炮药、醋药同煎、以醋烹食等多种苦酒入药方式,较为全面地体现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以醋治病的特色。但现代临床中除沿用熏醋防治感冒以及服用“醋蛋液”等简易保健法外,已极少将苦酒作为药物用以治疗疾病,相较苦酒食用研究或其他中药材现代研究,苦酒药用研究相关的文献数量较少,且在研究质量、研究方向、研究层次等方面均尚有提升空间。如《肘后方》常用苦酒治疗急性外毒所伤、急性痈疮、急性神志疾病等,现可进行更充分的药物机理研究以及临床实验,为现代急诊治疗提供新思路等。苦酒是生活中正确运用可达到简便廉验之效的中药,后世应更深入挖掘其药用价值,使其回归临床,该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