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军
吉林省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核中心 吉林长春 130021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的关注重点,食品安全问题关乎生命健康。凡是与生命和健康相关的工作,人都应该带着敬畏之心去工作。而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作为防止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一道屏障,应该更加小心谨慎,认真对待,避免出现不可逆转的问题。尽管我国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已经发展有些时日,但实际上还存在各色问题,需要监测人员一一解决,以此确保食品的安全,防止食品安全引起社会的不稳定,从而发挥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的效用。
从事食品批发业务的经营企业销售食品,应当如实记录批发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相关信息的销售票据。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食品生产经营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县级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需要重新办理许可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
近几年来我国屡次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无论是“苏丹红事件”还是“三聚氰胺问题”,都说明了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竞争非常激烈,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以创收作为最终目标,以占据更大市场份额作为导向。很多企业为了压缩成本,使用粗制滥造的原料,在食品中加入了大量的添加剂等,加大了食品的安全风险。比如,市场上的许多肉类加入了催化剂,许多海鲜产品内有甲醛物质。在食用这些有害食品后,人们的身体健康将受到不利影响[1]。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有如下3个特点。①涉及的有害食品种类越来越多。我国的有害食品含括肉类、海鲜、豆制品、酒水等。②有害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很多食品不仅内部含有危害物质,外部还残留着大量细菌。③有害食品中的化学物质越来越多。很多不法商家粗制滥造,使用化学手段处理食品,导致食品危害性较大。段处理食品,导致食品危害性较大[2]。
想要稳定社会秩序,必须保障食品安全,对食品生产过程进行高效管理。食品安全关乎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也关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食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涉及多个环节,而食品生产环节是重中之重。相关部门需要对食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避免食品受到污染。除了要开展生产监测外,还需要强化质量检查,分析食品内是否存在有害物质,对食用安全造成影响。从整体上来看,食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非常重要,其不仅能够保障食用者的安全权益,且能促进企业发展,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口碑形象。
政府承担着社会发展的重任,需要为社会发展负责,为个体发展负责。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食品生产全过程进行把关。食品安全应该成为政府考核的重要项目,政府需要制定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绩效指标,按照各项指标开展管理实践。一方面,政府应该对企业食品生产流程进行查看,确保企业遵循了食品生产的硬性标准,符合食品生产各项条例。同时,政府要对企业食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生产质量符合要求。另一方面,政府需要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提供福利政策,鼓励企业生产无污染、无害食品[3]。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食品安全信息并没有做到完全公开,人们对食品安全信息知之甚少,在购买食品时容易遇到无良商家。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体系,公布与食品生产相关的信息,对食品安全信息进行精准分类。监管部门担任着重要的工作任务,应该及时发布信息,汇总食品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数据,不断提升信息质量。此外,监管部门应该为人们提供服务,对商家进行等级划分,以此增强商家的警惕意识,对食品生产环节进行优化。
在市场竞争的大背景下,企业面临来自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挑战,需要增强发展实力,在激烈竞争中保持优势。为了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企业必须重视生产过程,强化质量管理。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于技术和人才,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金,对食品生产技术进行开发。食品生产包括食品干燥处理、食品杀菌、食品发酵等等,企业要依托技术改进食品生产工艺,不断提高食品质量[4]。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提高食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企业应该委派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负责人,明确负责人的工作任务,要求负责人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各个生产环节不出现纰漏。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绩效制度、奖惩制度,根据负责人工作质量制定奖惩措施。此外,企业还应该对生产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生产人员的业务素养,要求生产人员采用现代化的生产工艺。
我国的经济社会飞速发展,食品更加多元,食品安全问题更加严峻。民以食为天,只有保证食品质量,才能保障人们的健康权益。政府应该强化食品安全管理,重视生产过程管理,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透明公开;企业应该完善质量管理制度,采用科学管理手段,提高生产人员素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