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天津 30045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的不断深化和改革,迫切需要国家加强财政管理,规范财政收支,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政府采购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适应新的形势,事业单位在执行政府采购的过程中,如何加强政府采购的意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政府采购成本,仍有很多尚待完善之处。
降低事业单位的成本支出。政府采购由于集中采购规模较大,能够形成规模经济,采购人能从市场上获取价格优势,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要的货物和服务,从而降低了事业单位的成本支出[1]。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事业单位实施政府采购,可以使财政资金得到合理的分配和科学管理,资金效率和效益得到提高,减少事业单位在采购时的浪费和滥用行为,从而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政府采购行为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行为将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的每个环节,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可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起到有效调节作用[2]。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涉及预算编制、采购招标、合同签订、履约验收等诸多环节,但部分单位政府采购的风险意识还不强,内控制度比较薄弱,特别是对采购“事前”和“事中”监督不够有力,流程不够规范,部门之间职责范围不明,授权审批不够清晰、预算计划执行脱节,整个内控制度对采购工作缺乏有效约束。
第一、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采购预算是政府采购的首要环节,也为采购活动后期的检查和监督提供了重要依据。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前,应当进行详细的了解和科学证论,根据资金来源、数量、单价编制预算,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实际上,经常存在采购预算缺少关键内容的现象,还有对采购预算进行后期追补的预算方式,这种方式会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第二、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率较低。在采购过程中,出现随意申请增加项目预算,或边采购边申请预算,或超预算采购,或没有预算就直接进行采购,或编制了预算最终却不采购,政府采购行为相对随意。这些行为不但违反了“政府采购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的规定,也出现政府采购预算与实际执行不符的情况,导致预算执行率低。
第一、供货周期较长。以批量采购为例,基层事业单位从向主管部门上报采购计划,再到供应商中标,双方签订合同、到货验收,通常需要2个月左右,甚至时间更长,严重影响了预算执行和资金的使用进度。
第二、批量采购配置较低。政府采购主要是为了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可选择的配置能满足日常工作的基本需求,可是,一旦有高要求的配置要求,所提供的产品往往不能满足,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第三、政府采购品目界限模糊。以打印机为例,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中列示不包括喷墨打印机和针式打印机,会理解为除了这两类的打印机均需要采用政府采购。然而,实际工作中遇到了3D打印机,经过与主管部门的沟通,也并不属于政府采购的范畴。政府采购品目分类不够细致,容易导致基层事业单位在执行中,理解出现偏差,导致决策失误[3]。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做好政府采购工作强有力的保证。事业单位在对政府采购业务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围绕采购需求确定、采购方式选择、合同履行验收、资金申请支付等重点环节,运用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信息公开等内控的方法,完善单位内控制度,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效防控各种风险。
第一、更加注重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采购行为中最重要环节,合理规划,科学编制政府采购预算,规范采购行为是重中之重的工作。事业单位应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根据下一年度工作及业务需求上报采购预算,再由单位政府采购管理部门进行汇总分析筛选,优化项目资源配置,避免重复购置,造成资金浪费,尽可能做到采购计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第二、不断强化预算执行。预算经审批下达后,各部门在执行政府采购的过程中要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进行,未申报预算的项目不可采购。对于特殊情况急需采购的项目,应首先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调整预算,经审批同意后再进行采购。严禁随意调整采购计划,保证采购计划和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第一、简化采购审批程序,缩短采购项目的审批时间。特别是对于分散采购,政府应简化审批或不予以审批,由基层事业单位建立内部采购机制自行采购,政府从宏观上做好政府采购的监督与管理,提高政府集中采购的效率。
第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注重体现“物有所值”原则,避免过分注重中标价的高低,而忽视采购结果的综合评价,为基层单位提供更多的可选择性。
第三、对于集中采购应从品目上界定清楚,避免基层单位在理解上出现偏差,导致政府采购执行不到位。
综上所述,加强事业单位对政府采购的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事业单位的成本费用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只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高度重视预算编制、不断强化预算执行,保障采购工作顺利开展,才能有效的提升采购效果,从而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