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磊
南充市蓬安生态环境监测站 四川南充 637800
近几年,我国社会生产水平有了明显提升,而当经济、科技满足人们需求以后,人们的关注点就开始发生变化。就现下时代发展来看,绿色环保已经成为时代发展主题,国家与社会群众均已开始重视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能够为环保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其质量必须要得到较好保障。因此,联系实际分析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我国在经济与科技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然而这些成就往往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虽然,为了更好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国家大力支持产业机构变革,要求企业改善原有生产模式,减少污染物排放,但由于各大产业中传统生产企业仍然占据主要位置,因此在短时间内难以有效规避、控制污染物排放[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强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自然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所占比例,并将这些物质以数据的形式展现出来,为环保工作提供精确参考,明确接下来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工作进度、确立方案计划,对于环保工作质量提升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质量的提升,也能够使环保部门更加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是否能达到标准,在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需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这些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对于环境保护、减少企业废气污染物排放等有着重要作用,要求生态环境监测站在今后要采取多元手段,加快体系建设,加快环境保护进程。
对于当今的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主要的任务是对监测质量展开规划工作。要对环境监测的质量进行管理,重点是要加强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要求,对于监测中产产生的数据要重点进行分析,要对于过程中的数据的监测并进行强化训练,学会对于数据先进行分类和统计,这样容易提高工作的效率[2]。若是在实际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可能影响环境监测质量与数据精确性的因素,除了要对这一因素进行分析以外,监测数据是否具备参考价值,也应该被纳入到重点考虑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提升数据可靠性与参考价值,为其他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目前来看,环境监测的质量指标体系与实际的质量控制目标差距很大,不利于环境监测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因此,在针对某一个区域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应该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区域地貌、环境、条件等的差异,确定需要使用的监测仪器、方法,而后根据监测需求确定监测地点,禁止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按照统一标准完成监测。对于不了解的区域监测,还可以邀请当地的环境监测工作站内经验丰富的监测人员参与到队伍中,以获得更为详细的指导。另外,为了较好的适应区域差异化带来的影响,环境监测工作站还应结合区域差异性,制定较为完善的指标体系与评价体系,避免错误参考数值对监测工作产生负面影响[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环境监测工作涉及到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若是监测人员难以较好的掌握监测技术,则难以保证监测工作的精确性4]。这也就要求监测工作站必须顶起针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等进行定向培训,结合站内引入的先进技术,以及长期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累积下来的经验,分门别类展开技术培训。在此之前,工作站需要对每一位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而后开展针对性教育培训,为监测人员综合技术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力条件。另外,为了更进一步壮大环境监测人员队伍,工作站还应该积极进行人才引进,除了利用薪酬来吸引人才,还可以利用工作氛围、晋升、激励等手段来达到人才引进目的,全面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监督机制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对监测工作进行动态观察,减少客观因素、人为因素对最终监测结果的精确度造成影响。为此,生态环境监测站必须要着眼于实际,对现有的监督机制进行重新审视,了解其中问题以后加以纠正、完善。首先,协调管理环境监测工作,由于全国的监测工作站都是一个整体,对于突发环境灾害、重大环境之间项目,应通过协作的形式完成,并且利用互联网分享监测数据,共同研究、分析,从而取得成果;其次,要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主要目的就是能切实的保证所有监测数据精确性,监督小组内的成员必须要充分了解自身职责,明确监督任务,并认真履行,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积极作用[5]。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本身就是环保工作的重要手段,且发达国家纷纷开始颁布法律条文,为体系建设提供法律参考,改善环境状况,杜绝环境污染。因此,生态环境监测站需要通过积极开展项目管理形式、质量与目标的有机结合、提高监测人员技术水平、优化环境监测监督机制等方式,加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使其积极作用能够充分发挥,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社会三者的和谐相处创造有力条件。